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0291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其中,人员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基于所述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能够感知进入管理范围的终端并主动与其建立通信连接以进行定位,相较于现有定位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更为持续的时间和更广的范围内准确、完整地获取人员的定位信息,有效为智慧运维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定位数据支撑。

Personne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ersonne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 personnel positioning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bta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terminal terminal into the scope of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scope of the entrance; the terminal information in the range 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or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the establishe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location to obt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the terminal can perceive into the management scope and the initiative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links to locat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of the invention can more duration and the wide range of accurate and complete access to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personnel, maintenance and other areas of application intelligence provide location data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用户体验要求的提高,移动互联的普及愈发迅速和广泛。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生态中的各方参与者在互联领域的日常行为总和,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画像数据,蕴涵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为大数据挖掘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关键素材,其技术变革正对商业模式的成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例如,在商场运维中,获得驻留于商场的人流信息,基于人员位置分布与商品的关联关系,以及驻留人员的历史消费习惯,可以形成商城宝贵的用户画像数据,通过人员定位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总结相关商业规律以指导商城智慧运维,能有效提高商业运行效率。此外,在智慧旅游、智慧刑侦等领域,人员定位信息的获取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现有获取人流信息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类:其一、被动定位统计法,即通过用户自然接入过程来感知用户的存在,并形成人流信息记录,该方法由于探知的人数少,时间连续性差而影响数据完整性,方法欠佳;其二、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感知法,即通过在目标区域出入口放置摄像头或者红外传感器来感知人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基于所述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基于所述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终端的用户标识,和/或获取所述用户标识所用的通信制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制式包括无线通信制式和/或移动通信制式;所述获取所述终端信息的方式包括:通过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触发位于管理范围出入口的终端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和/或,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基于该终端发往所述出入口的探针信号获取所述终端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所述终端发起位置更新的方式包括:构建满足其他覆盖网络向所述出入口的覆盖网络发起位置更新的条件,使得该终端发起所述位置更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所述管理范围:当判断所述终端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和/或,基于预设的周期发送规则或非周期发送规则,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中间节点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范围。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范围之前,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或者,所述管理范围接收到所述终端信息之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的方式包括:基于所述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范围内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以实现所述通信连接;所述业务信道基于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基于预设的寻呼规则对该终端进行周期寻呼和/或非周期寻呼而建立所述通信连接;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在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后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寻呼方式包括: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所述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时所用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时,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和/或,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最新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时,按照从新到旧顺序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获取所述测量信息:基于该终端的周期测量所产生的测量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基于所述寻呼所触发的该终端与所述管辖范围之间收发的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基于该终端的业务信道获取所述测量信息。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来源于该终端测量所述管理范围的下行信号,和/或所述管理范围测量该终端的上行信号。13.根据权利要12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下行信号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场强指纹法。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单制式定位法和/或多制式联合定位法。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后,当在连续预设次数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则删除所述终端信息和/或终止所述寻呼;和/或,对该终端进行周期测量之后,当在连续预设周期未收到该终端的测量信息,则释放该终端的周期测量信道和/或终止所述周期测量。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GSM、WCDMA、CDMA、CDMA2000、TD-SCDMA、HSDPA、LTE和LTE-A;所述无线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WiFi、蓝牙、NFC、ZigBee、Z-wave、Lora、无绳电话、集群通信。18.一种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覆盖单元,用于获取管理范围的出入口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并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第二覆盖单元,用于基于所接收的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丹胡应添张远见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