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液缸式凹坑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949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液缸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该装置包括:液压系统、支撑系统、弹簧系统、压头系统和光管构成,其特征为:支撑系统内侧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下侧销轴连接有压头系统;压头系统与液压系统之间安装有弹簧系统;光管位于压头系统中心,光管轴向安装有2~8列支持面板系统。工作时,由多个液压缸为压头系统提供驱动力,压头系统带动多个冲头同时挤压光管,并通过拉簧和压簧使压头系统复位,最终形成丁胞传热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组压头挤压光管,并通过控制压头高度、形状、数目等结构参数,从而得到不同结构参数的丁胞传热管,此外,还可以提高丁胞管加工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Extrusion forming device for multiple liquid cylinder concave heat transfer tub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 cylinder type dimpled heat transfer tube extrusion forming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hydraulic system, support system, spring system, pressure head system and the light pip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inner support system of bolt is connected with a hydraulic system; the hydraulic system side pin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s head and a spring system; the system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head system and hydraulic system; light pipe head system located in the center, the light pipe is provided with 2 ~ 8 axial support panel system. In operation, a plurality of hydraulic cylinders provid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pressure head system, and the head system drives a plurality of punches to simultaneously extrude the light pipe, and the pressure head system is reset by the tension spring and the pressure spring, and finally a heat transfer tube is form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adopts multi head extrusion light pipe, and by controlling the pressure head height, shape and number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dimple can obtain different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heat transfer tube, in addition, can also improve the dimpled tube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液缸式凹坑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热管加工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液缸式凹坑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动力、核能、电子、交通、制冷、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常见过程。而换热器在上述各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整个工程设备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部件,而且在金属消耗、动力消耗和资本投资等方面,都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重要份额。以电厂为例,如果将锅炉也作为换热设备,则换热器的资本投资约占电厂总投资的70%;在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投资在总投资的50%;此外,由于世界上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提高换热器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也势在必行。此可见,换热器的合理设计对于节约资源、减少金属材的料消耗是十分重要的。传热管的换热性能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其决定性作用,是换热器的核心工作元件,因此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性能就能极大的改善换热器的热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金属材料的消耗。为提高换热管的性能,常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所谓强化传热技术就是力求换热器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更多。现有的强化传热技术包括开发各类型的强化传热管,如缩放管、波纹管、螺旋槽纹管,及其他类型强化传热管。而丁胞传热管是国内外近期兴起的一种高效传热管,其具有很多特点。丁胞传热管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具有如下特点:1)当流体流经丁胞管段时,由于边界层的分离效果,流体在丁胞后形成横向涡流,涡流一旦形成就向管中心移动并逐渐扩大,形成涡流,涡流增大了边界层内流体的混合作业用,可以大大提高传热系数;2)由于丁胞传热管的缩放冲刷作用,使得管内外抗污垢性能优越;3)丁胞传热管由于丁胞的作用,使丁胞传热管的抗热应力能较普通光管强;4)由于丁胞管丁胞的布置形式,可减小流体压力损失,进而可选用小功率泵;5)丁胞传热管由于丁胞的作用,使传热面积增大,且增强了流体的湍流。因此,在相同换热量条件下,采用丁胞传热管能减小换热器所占空间体积、并减轻重量。国内外公开的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较多,如:专利号“03819282.9”公布一种传热管以及用于制造该传热管的方法及工具,该工具不用从管内表面上出去金属就能形成凹起,因此消除了废屑;专利号“200910246558.7”公布了传热管及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通过轧制在传热管外侧形成螺旋整体外肋条;专利号“201410498001.3”公布了一种核电蒸发器传热管成型弯管机的弯管装置,该弯管装置利用辅助装置对钢管进行定位,可确保钢管两端的水平度可以保证,然后利用活动的弯曲轮模靠近辅助推动装置实现弯管,这样弯曲后的钢管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可满足要求。然而,虽然目前有多种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但目前没有任何适用于丁胞传热管的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传热管成型装备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液缸式凹坑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该装置通过改变冲头外形,可以挤压形成不同结构参数的丁胞传热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丁胞传热管液压式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1、支撑面板系统2、弹簧系统3、压头系统4,光管5构成;其特征为:支撑面板系统2内侧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液压系统1下侧销轴连接有压头系统4;压头系统4与液压系统1之间安装有弹簧系统3;光管5位于压头系统4中心,光管5轴向安装有2~8列支撑面板系统2;所述支撑面板系统2包括上支撑面板21,下支撑面板25;上支撑面板21上表面均布有2~10个上液压安装孔22,每个上液压安装孔22周向均匀分布有4~8个上螺栓孔23,上螺栓孔23采用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的法兰端盖15;上支撑面板21的下表面设计有2~10个上拉环24,每个上拉环24与弹簧系统3的拉簧连接;下支撑面板25上表面均布有2~10个下液压安装孔26,每个下液压安装孔26周向均匀分布有4~8个下螺栓孔27,下螺栓孔27采用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的法兰端盖15;下支撑面板25的上表面设计有下圆柱凸台28,下圆柱凸台28与弹簧系统3的压簧连接;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焊接端盖11、活塞12、活塞杆13、缸筒14、法兰端盖15;焊接端盖11下端焊接有缸筒14;缸筒14内安装有活塞12,活塞12内安装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下端设计有单耳环,单耳环下端与压头系统4的双耳环形成销轴连接;缸筒14下端内安装有法兰端盖15,法兰端盖15采用螺栓与支撑面板系统2形成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系统3包括拉簧、压簧;拉簧上端与上支撑面板21的上拉环24连接,拉簧的下端与上压板41的下拉环44连接;压簧上端与下压板45的上圆柱凸台48连接;压簧的下端与下支撑面板25的下圆柱凸台28连接;所述压头系统4包括上压板41、下压板45、冲头50;上压板41呈拱柱状,拱的外表面均布有上2~10个上双耳环42,每个上双耳环42通过销轴与活塞杆13的单耳环形成销轴连接;每个双耳环与双耳环之间设计有上拉环24,上拉环24与拉簧连接;拱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5~100个上盲孔43,上盲孔43内配合安装有冲头50;下压板45呈拱柱状,拱的外表面均布有上2~10个下双耳环46,每个下双耳环46通过销轴与活塞杆13的单耳环形成销轴连接;每个双耳环与双耳环之间设计有下圆柱凸台48,下圆柱凸台48与压簧连接;拱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5~100个下盲孔47,下盲孔47内配合安装有冲头50。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丁胞传热管液压式挤压成型装置,采用多个液压缸为多个冲头提供挤压力,因此,可以一次性在光管表面挤压形成多个丁胞,从而提高丁胞传热管的加工制造速度;2、采用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冲头的排列方式、冲头的形成及结构参数,可以挤压形成不同结构参数的丁胞传热管;3、本专利技术采用拉簧和压簧使整个挤压系统和活塞杆复位,从而避免了复杂的液压系统;4、本专利技术可以模块化拼接,使一根几十米长的光管一次性挤压成型为丁胞传热管,从而进一步提高加工制造速度和制造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全剖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面板系统2和压头系统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面板系统2和压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左视图。图5为液压系统示意图。图6为上支撑面板示意图。图7为下支撑面板示意。图8为上压板示意图。图9为下压板示意。图中,1.液压系统,2.支撑面板系统,3.弹簧系统,4.压头系统,5.光管,11.焊接端盖,12.活塞,3.活塞杆,14.缸筒,15.法兰端盖;21.上支撑面板,22.上液压安装孔,23.上螺栓孔,24.上拉环;25.下支撑面板,26.下液压安装孔,27.下螺栓孔,28.下圆柱凸台;41.上压板,42.上双耳环,43.上盲孔,44.下拉环;45.下压板,46.下双耳环,47.下盲孔,48.上圆柱凸台;50.冲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参照图1~图4,一种丁胞传热管液压式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1、支撑面板系统2、弹簧系统3、压头系统4,光管5构成。支撑面板系统2内侧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液压系统1下侧销轴连接有压头系统4。压头系统4与液压系统1之间安装有弹簧系统3。光管5位于压头系统4中心,光管5轴向安装有2~8列支持面板系统。工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液缸式凹坑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液缸式凹坑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1)、支撑面板系统(2)、弹簧系统(3)、压头系统(4),光管(5)构成;其特征为:支撑面板系统(2)内侧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液压系统(1)下侧通过销轴连接有压头系统(4);压头系统(4)与液压系统(1)之间安装有弹簧系统(3);光管(5)位于压头系统(4)中心,光管(5)轴向安装有2~8列支撑面板系统(2);所述支撑面板系统(2)包括上支撑面板(21),下支撑面板(25);上支撑面板(21)表面均布有2~10个上液压安装孔(22),每个上液压安装孔(22)周向均匀分布有4~8个上螺栓孔(23),上螺栓孔(23)采用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的法兰端盖(15);上支撑面板(21)的下表面设计有2~10个上拉环(24),每个上拉环(24)与弹簧系统(3)的拉簧连接;下支撑面板(25)表面均布有2~10个下液压安装孔(26),每个下液压安装孔(26)周向均匀分布有4~8个下螺栓孔(27),下螺栓孔(27)采用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的法兰端盖(15);下支撑面板(25)的上表面设计有下圆柱凸台(28),下圆柱凸台(28)与弹簧系统(3)的压簧连接;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焊接端盖(11)、活塞(12)、活塞杆(13)、缸筒(14)、法兰端盖(15);焊接端盖(11)下端焊接有缸筒(14);缸筒(14)内安装有活塞(12),活塞(12)内安装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下端设计有单耳环,单耳环下端与压头系统(4)的双耳环形成销轴连接;缸筒(14)下端内安装有法兰端盖(15),法兰端盖(15)采用螺栓与支撑面板系统(2)形成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系统(3)包括拉簧、压簧;拉簧上端与上支撑面板(21)的上拉环(24)连接,拉簧的下端与上压板(41)的下拉环(44)连接;压簧上端与下压板(45)的上圆柱凸台(48)连接;压簧的下端与下支撑面板(25)的下圆柱凸台(2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液缸式凹坑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1)、支撑面板系统(2)、弹簧系统(3)、压头系统(4),光管(5)构成;其特征为:支撑面板系统(2)内侧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液压系统(1)下侧通过销轴连接有压头系统(4);压头系统(4)与液压系统(1)之间安装有弹簧系统(3);光管(5)位于压头系统(4)中心,光管(5)轴向安装有2~8列支撑面板系统(2);所述支撑面板系统(2)包括上支撑面板(21),下支撑面板(25);上支撑面板(21)表面均布有2~10个上液压安装孔(22),每个上液压安装孔(22)周向均匀分布有4~8个上螺栓孔(23),上螺栓孔(23)采用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的法兰端盖(15);上支撑面板(21)的下表面设计有2~10个上拉环(24),每个上拉环(24)与弹簧系统(3)的拉簧连接;下支撑面板(25)表面均布有2~10个下液压安装孔(26),每个下液压安装孔(26)周向均匀分布有4~8个下螺栓孔(27),下螺栓孔(27)采用螺栓连接有液压系统(1)的法兰端盖(15);下支撑面板(25)的上表面设计有下圆柱凸台(28),下圆柱凸台(28)与弹簧系统(3)的压簧连接;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焊接端盖(11)、活塞(12)、活塞杆(13)、缸筒(14)、法兰端盖(15);焊接端盖(11)下端焊接有缸筒(14);缸筒(14)内安装有活塞(12),活塞(12)内安装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政谢帅张梁王玉琳丁虎邓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