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331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煮饭器。该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被收纳在煮饭器主体中;加热部,其对锅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其调节锅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加热部和压力调节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依次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第1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在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第2压力后,再减压至第1压力。第2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后,再减压至第1压力。第3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在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3压力高且为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后,再减压至第1压力。

Rice cook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ice cooker. The cook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oking device body; the pot was housed in the rice cooker body; the heating part, the heating of the boiler; pressure regulator, pressure regulating pot; and a control unit, the control of heating and pressure regulation, maintain in boiling process, follow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pressure control unit the adjustment step, second step and third pressure regulating pressure regulating process. First pressure control process is the following process: in the pot pressure from first pressure up to second pressure, then reduced to first pressure. Second pressure adjustment process is the following process: the pressure in the pot from first pressure rise to second than the pressure of third low pressure, and then reduced to first pressure. Third pressure regulation process is the following process: in the pot pressure from first pressure rise to third than the pressure is high and second pressure below fourth pressure, and then reduced to first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煮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煮饭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这种煮饭器中,如日本特开2004-081824号公报所示,为了不夹生地煮好米饭、并且使得煮好后的米饭的上表面平坦来实现视觉上的美味效果,提出了如下结构:在通过加热使锅内的被烹调物达到了沸腾温度的沸腾维持工序中,变更沸腾中的锅内的压力。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以往的煮饭器具有:锅200,其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加热部201,其对锅200内的被烹调物进行加热;盖体202,其封闭锅200的开口部;以及压力阀204,其具有将锅200内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或切断的开闭机构,使得锅200内的压力为大致恒定的规定的压力。还具有:压力阀打开装置203,其附设于压力阀204,用于强制地使压力阀204为打开状态;以及控制部205,其控制加热部201的加热量,并且进行压力阀打开装置203对压力阀204的打开动作的控制。并且,如图9所示,在以往的煮饭器中,控制部205在通过加热使锅200内的被烹调物达到了沸腾温度的沸腾维持的工序中,通过压力阀打开机构203使压力阀204进行开闭动作,交替地反复沸腾中的锅200内的压力的升压和减压,并使锅200内的压力逐渐上升。并且,在锅200内的压力成为了规定的压力时,将锅200内的压力控制为维持在规定的压力。通过该结构,以往的煮饭器使锅200内的压力急剧变化,产生锅200内的剧烈的沸腾现象(突沸现象),并利用该突沸现象来剧烈地搅拌锅200内的米粒使其混合,由此使针对米粒的加热整体上均匀,消除夹生,并且使煮好后的米饭上表面的形状平坦。但是,在以往的煮饭器中,从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的观点来看,仍有改善的余地。即,在以往的煮饭器中,控制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通过使压力阀按照恒定的间隔多次进行开闭动作,使锅内的压力一点点地变化。此外,在以往的煮饭器中,控制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使压力阀进行开闭动作,使得锅内的压力变化恒定,并且锅内的压力逐渐上升。如上所述,在以往的煮饭器中,由于沸腾维持工序中的压力变化较小且统一,所以有时无法利用由于锅内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突沸现象来充分搅拌锅内的米。因此,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有时无法充分产生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且无法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能够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的煮饭器。本专利技术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被收纳在煮饭器主体中,并且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加热部,其被配置在煮饭器主体内,对锅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其调节锅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加热部和压力调节部。此外,控制部执行煮饭工序,该煮饭工序包含:升温工序:控制加热部对锅进行加热,使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以及沸腾维持工序,控制加热部对锅进行加热,维持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此外,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1压力调节工序:控制压力调节部,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1压力高的第2压力,然后从第2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此外,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2压力调节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1压力高且比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然后从第3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此外,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3压力调节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3压力高且为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然后从第4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而且,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在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第2压力调节工序,并且在执行第2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通过该结构,在沸腾维持工序中,能够充分搅拌锅内的被烹调物,所以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能够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剖视图。图4A是示出从锅侧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仰视立体图。图4B是示出从盖体侧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俯视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压力调节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煮饭工序中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煮饭工序中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图8是示出以往的煮饭器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示出以往的煮饭器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标号说明1:煮饭器主体;1a:锅收纳部;1b:温度传感器;1c:盖体安装部;2、200:锅;2a:开口部;3、202:盖体;3a:蒸汽筒收纳部;4、201:加热部;5:压力调节部;6、205:控制部;7:操作部;8:显示部;9:蒸汽筒;9a:蒸汽筒主体部;9b:蒸汽筒盖部;9c:蒸汽流入口;9d:蒸汽流出口;10:内盖;11:加热板;11a:第1蒸汽排出口;11b:第2蒸汽排出口;11c:第3蒸汽排出口;11d:米汤回流口;12:第1密封部件;13:加热板支承部件;14:阀收纳部;14a:第2密封部件;15:压力调节阀部;15a:压力调节阀收纳部;15b:压力调节阀;15c:第1弹簧;16:压力抑制阀部;16a:压力抑制阀收纳部;16b:压力抑制阀;17:安全阀部;17a:安全阀收纳部;17b:安全阀;18:米汤回流阀部;18a: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b:米汤回流阀;19:压力调节阀驱动部;20:移动部;20a:移动部主体;20b:按压部;20c:插入口;20d:第2弹簧;20e:销;21:驱动部;21a:驱动电机;21b:旋转轴;21c:驱动齿轮;22:传递部;22a:卡合齿轮;22b:倾斜部;22c:限制部件;22d:检测部件;22e:引导槽;23:罩部;24:壳体部;100:煮饭器;203:压力阀打开装置;204:压力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煮饭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对应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第1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剖视图。图4A是示出从锅侧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仰视立体图。图4B是示出从盖体侧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俯视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压力调节部的分解立体图。而且,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煮饭工序中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100具有:煮饭器主体1;锅2,其收纳在煮饭器主体1中,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以及盖体3,其安装于煮饭器主体1。还具有:加热部4,其配置在煮饭器主体1内,对锅2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5,其由后述的压力调节阀部15和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形成,调节锅2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6,其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在煮饭器主体1中形成有锅收纳部1a,该锅收纳部1a对锅2进行收纳。在锅收纳部1a的外周的底面部和侧面部配置有加热线圈,该加热线圈形成对锅2进行加热的加热部4。此外,在锅收纳部1a的底面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1b,在将锅2收纳在锅收纳部1a内的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煮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煮饭器,其中,该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被收纳在所述煮饭器主体中,并且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加热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煮饭器主体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其调节所述锅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压力调节部,所述控制部执行煮饭工序,该煮饭工序包含:升温工序,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锅进行加热,使所述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以及沸腾维持工序,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维持所述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工序:第1压力调节工序,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1压力高的第2压力,然后从所述第2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第2压力调节工序,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1压力高且比所述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然后从所述第3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以及第3压力调节工序,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3压力高且为所述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然后从所述第4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第1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并且在执行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16 JP 2016-0517701.一种煮饭器,其中,该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被收纳在所述煮饭器主体中,并且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加热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煮饭器主体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其调节所述锅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压力调节部,所述控制部执行煮饭工序,该煮饭工序包含:升温工序,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锅进行加热,使所述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以及沸腾维持工序,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维持所述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工序:第1压力调节工序,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1压力高的第2压力,然后从所述第2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第2压力调节工序,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1压力高且比所述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然后从所述第3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以及第3压力调节工序,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3压力高且为所述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然后从所述第4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第1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并且在执行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得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所述第4压力向所述第1压力的减压速度比所述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所述第2压力向所述第1压力的减压速度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在从所述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所述锅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本夕纪子塚原知里堀内美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