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20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包括板面竖直的调节支板,调节支板与钢筋笼主筋的长度方向垂直,调节支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调节支板铰接连接且铰接轴与调节支板板面垂直,支撑杆的另一端悬伸,支撑杆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的数量吻合,支撑杆与调节支板的铰接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各相邻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与设计标准的钢筋笼主筋位于钢筋笼内支撑圈的分布夹角吻合,将钢筋笼主筋担在钢筋笼内支撑圈与支撑杆结合位置处,实施钢筋笼主筋与钢筋笼内支撑圈的焊接操作,该辅具不仅焊接操作方便,而且焊接出来的钢筋笼精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
技术介绍
为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灌注粧在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灌注粧在施工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预先制作钢筋笼,然后在需要施工的建筑物基面上挖设灌注粧井,将圆柱状钢筋笼放置在灌注粧井内,向灌注粧井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就形成了结构强度非常高的灌注粧;结合图1所示,上述的灌注粧的钢筋笼包括内支撑环40,内支撑环40的外壁周向方向间隔等距焊接多个主筋20,主筋2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主筋20的长度即为钢筋笼的长度,在主筋20的外壁在箍设多道箍筋80,这样就形成了整个钢筋笼结构,由于一般的钢筋笼的长度都在8?20m,在钢筋笼焊接加工时只能平放进行加工,根据设计的图纸要求均匀的排列主筋20与内支撑环40的位置,然后方能进行焊接,钢筋笼在制作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力逐个测量焊接位置,由于支撑环40及箍筋80沿着主筋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很多个, 因此在实际焊接操作的过程中,不仅焊接效率极为低下,而且还存在测量上的误差,费时费力的同时,加工出的钢筋笼的精度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方便钢筋焊接定位的同时,确保钢筋笼加工的精准度。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包括调节支板,调节支板的板面竖直且与钢筋笼主筋的长度方向垂直,调节支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调节支板铰接连接且铰接轴与调节支板板面垂直,支撑杆的另一端悬伸,支撑杆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的数量吻合,支撑杆与调节支板的铰接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撑杆之间的夹角。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调节支板板面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支撑杆连接的铰接轴,待焊接的钢筋笼内支撑环的环面与调节支板的板面平行,位于调节支板板面上下方的铰接轴连接的支撑杆均斜向向上方悬伸,所述钢筋笼主筋设置在支撑杆与钢筋笼内支撑环结合位置处。所述调节支板下方设置有两个支撑卡座,所述支撑卡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钢筋笼主筋的卡口,所述卡口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支板板面垂直。所述调节支板的下方与固定卡钳连接,固定卡钳上设置有卡槽用于与支撑角钢的一侧边构成卡接配合,卡槽上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伸入卡槽内且与支撑角钢的一侧边抵靠,所述两个支撑卡座分别设置在固定卡钳的两侧且与支撑角钢固连。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支板上的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所述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上下方向布置,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内均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依次穿过支撑杆及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且杆端与调节支板固定。调节螺栓伸出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的杆端设置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的端面与调节支板板面抵靠。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沿着待焊接的钢筋笼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上述的调节支板,调节支板上的支撑杆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的数量吻合且各相邻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与设计标准的钢筋笼主筋位于钢筋笼内支撑圈的分布夹角吻合,这样就可以将钢筋笼主筋担在钢筋笼内支撑圈与支撑杆结合位置处,从而实施钢筋笼主筋与钢筋笼内支撑圈的焊接操作,该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不仅焊接操作方便,而且焊接出来的钢筋笼精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钢筋笼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的调节支板与支撑角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固定卡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调节支板与支撑杆连接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对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的特征详述如下: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包括调节支板10,调节支板10的板面竖直且与钢筋笼主筋20的长度方向垂直,调节支板10上设置有支撑杆30,所述支撑杆30的一端与调节支板10铰接连接且铰接轴与调节支板10板面垂直,支撑杆30的另一端悬伸,支撑杆30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20的数量吻合,支撑杆30与调节支板10的铰接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撑杆30之间的夹角。沿着待焊接的钢筋笼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上述的调节支板10,调节支板 10上的支撑杆30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20的数量吻合且各相邻支撑杆30之间的夹角与设计标准的钢筋笼主筋20位于钢筋笼内支撑圈40的分布夹角吻合,这样就可以将钢筋笼主筋20 担在钢筋笼内支撑圈40与支撑杆30结合位置处,从而实施钢筋笼主筋20与钢筋笼内支撑圈 40的焊接操作,该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不仅焊接操作方便,而且焊接出来的钢筋笼精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由于钢筋笼内支撑环40上的钢筋笼主筋20设置的数量较多,如若采用一个铰接点连接支撑杆30,会存在数量过多且不便于固定的现象,对此, 所述调节支板10板面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支撑杆30连接的铰接轴,待焊接的钢筋笼内支撑环40的环面与调节支板10的板面平行,位于调节支板10板面上下方的铰接轴连接的支撑杆30均斜向向上方悬伸,所述钢筋笼主筋20设置在支撑杆30与钢筋笼内支撑环40 结合位置处。上述的位于调节支板10板面上下方的铰接轴连接的支撑杆30均斜向向上方悬伸,这样就能确保支撑杆30与钢筋笼内支撑环40的结合位置处始终得以对钢筋笼主筋20的撑托,进而方便实施钢筋笼主筋20与钢筋笼内支撑环40焊接操作。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支板10下方设置有两个支撑卡座 50,所述支撑卡座5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钢筋笼主筋20的卡口 51,所述卡口 51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支板10板面垂直。在钢筋笼焊接操作之前,将两条主筋20首先设置在支撑卡座50的卡口 51内,然后可以将钢筋笼内支撑环40直接担在支撑卡座50上的两条主筋20上,实现了对钢筋笼内支撑环40的初步定位,然后使得顺序由下至上布置其他位置处的钢筋笼主筋20, 从而完成其他位置处钢筋笼主筋20的定位,方能进行下一步地焊接操作。为实现调节支板10及支撑卡座50的固定,所述调节支板10的下方与固定卡钳60连接,固定卡钳60上设置有卡槽61用于与支撑角钢70的一侧边构成卡接配合,卡槽61上设置有紧固螺栓62,紧固螺栓62伸入卡槽61内且与支撑角钢70的一侧边抵靠,所述两个支撑卡座50分别设置在固定卡钳60的两侧且与支撑角钢70固连。为方便实现对支撑杆30角度的调节,结合图2所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支板10上的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11、12,所述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11、12上下方向布置,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11、12内均设置有调节螺栓13,所述调节螺栓13依次穿过支撑杆 30及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11、12且杆端与调节支板10固定。调节螺栓13伸出第一、第二弧形调节孔11、12的杆端设置有紧固螺母14,紧固螺母 14的端面与调节支板10板面抵靠,当角度调节完成后,通过紧固螺母14将支撑杆30固定在调节支板10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板(10),调节支板(10)的板面 竖直且与钢筋笼主筋(20)的长度方向垂直,调节支板(10)上设置有支撑杆(30),所述支撑 杆(30)的一端与调节支板(10)铰接连接且铰接轴与调节支板(10)板面垂直,支撑杆(30)的 另一端悬伸,支撑杆(30)的数量与钢筋笼主筋(20)的数量吻合,支撑杆(30)与调节支板 (10)的铰接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撑杆(30)之间的夹 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板(10) 板面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支撑杆(30)连接的铰接轴,待焊接的钢筋笼内支撑环 (40)的环面与调节支板(10)的板面平行,位于调节支板(10)板面上下方的铰接轴连接的支 撑杆(30)均斜向向上方悬伸,所述钢筋笼主筋(20)设置在支撑杆(30)与钢筋笼内支撑环 (40)结合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筋笼焊接用扇形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板(10) 下方设置有两个支撑卡座(50 ),所述支撑卡座(5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钢筋笼主筋(20)的卡 口(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冯志华张昊刘登金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