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性炭的一种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沥青为原料添加金属无机盐制备球状活性炭的方法。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具有球形度好、机械强度高、固定床使用时阻力小以及吸脱附速度快等特点,在环保、医疗、军事、化工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沥青本身性质的影响,常规水蒸汽活化制得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孔径大多属于微孔范围(<20A),深度活化后可以得到少量20-40A左右的中孔,但不能得到更大孔径的中孔。这就限制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液相大分子吸附方面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具有发达中孔结构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为了提高上述活性炭的活性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人们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其比表面,特别是增大中孔(>20A)结构的比率。例如,日本的安田源及玉井久司等学者利用有机金属复合物或金属的大分子配合物,制备出了中孔发达的活性炭。其工艺中所用有机金属复合物及金属大分子配合物需要自己制备,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含乙烯基的金属复合物(如2,4-已二烯基丙烯酸)的自身聚合或这些金属复合物与丙烯腈(AN)、苯乙烯(ST)、甲基异丁烯酸(MMA)或4-乙基吡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中孔发达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如下:首先将无机盐配成水溶液,再加入与水互溶且能溶解沥青的有机溶剂,然后与沥青一起在高压釜中高温(100-300℃)混合,沥青、无机盐和有机溶剂的比例是1∶(0.01-0.1)∶(0.1-0.5),水的加入量以20-200℃能溶解所加无机盐为度,最后利用高温或真空抽提的方法除去水和有机溶剂。将上述制得的沥青再与芳香溶剂以1∶(0.1-0.5)的比例在高压釜中高温(100-300℃)混合,可制得适宜于制备沥青球的含金属微粒的原料沥青,经乳化法成球后,再经不熔化、炭化、活化处理可得中孔发达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朗,刘植昌,凌立成,乔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