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77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包括机架、第一加盖装置、第一压盖装置、翻转装置、第二加盖装置、第二压盖装置、双向气缸,双向气缸的气缸座上设有输送板,加盖装置均设有气缸、压块、压块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块、设在定位块边缘设有磁性片,第一加盖装置和第二加盖装置后侧均设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物料管、设在物料管后部并与加盖装置相对的推动气缸,物料管底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通槽,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刚好将通槽内的物料推送至加盖装置的正下方,本结构通过双向气缸对产品的输送至各个加工工位,气缸对工件分别进行输送、加盖、压盖,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物料自动加料,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Automatic conveying double capp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utomatic conveying double capp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irst capping device, pressing device, first turning device and a second device, second capping device, with a two-way cylinder, the cylinder block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two-way conveying plate, capping device are equipped with pressure cylinder, block, Block Center with downward positioning block, located in the edge position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magnetic sheet, a first capp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device are stamped with the rear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ing device for conveying material, the conveying device comprises a material pipe, pipe material in rear and capping device relative to the driving cylinder. Through groove material at the bottom of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verse arrangement, just below the piston rod of the cylinder will just push through groove material is pushed to the capping device, the structure of the two-way cylinder on product delivery to each processing station of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automation, automatic feeding of materials, compact structure, and greatly improved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盖机,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
技术介绍
压盖机指通常是一种手动封盖或加密封圈的机器,如在工件轴承上加密封圈,以往是通过人工安装的密封圈,劳动强度大,也有部分企业是通过自动加工的,由于轴承的两面均需要加密封圈,因此操作工人在机器加工完一面时,需要翻转后将另一面也进行加工,这种操作方法虽然比纯手工的轻松,但也需要手拿工件,劳动强度也比较大,而且人工翻转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并且能够克服以上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输送带和加工轨道,加工轨道一侧依次设有第一加盖装置、第一压盖装置、翻转装置、第二加盖装置、第二压盖装置,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双向气缸,双向气缸包括气缸座、横向气缸、纵向气缸,气缸座上设有若干个输送板,第一加盖装置和第二加盖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竖直气缸、连接在第一竖直气缸活塞杆底部的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块、设在定位块边缘设有磁性片,所述第一加盖装置和第二加盖装置后侧均设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物料管、设在物料管后部并与第一加盖装置或第二加盖装置相对的推动气缸,物料管底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通槽,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刚好将通槽内的物料推送至第一加盖装置或第二加盖装置的正下方。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板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工件的卡槽。本结构通过定位块可伸到轴承内,密封圈围在定位块边缘的磁性片边缘,磁性片对金属密封圈有引力将其吸住,加工时第一竖直气缸带动第一压块将金属密封圈压紧在轴承内,此时引力相对于压紧力比较小,第一竖直气缸带动第一压块收缩时,金属密封圈脱离磁性片留在轴承内,结构合理,操作安全、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盖装置和第二压盖装置均包括设在上部的第二竖直气缸和设在第二竖直气缸活塞杆底部的第二压块。作为优选: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槽、带动翻转槽上下运作的第三竖直气缸和带动翻转槽翻转的电机,所述加工轨道上设有与翻转槽对应的凹槽。作为优选: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定位块均设置成圆柱形结构,物料管通过定位销和铁丝固定在第一加盖装置或第二加盖装置气缸座上。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为:第一、通过双向气缸对产品的输送至各个加工工位,气缸对工件分别进行输送、加盖、压盖,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第二、通过翻转装置对工件翻转,无需人工将工件翻转,减小劳动强度,第三、物料自动加料,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加盖装置或第二加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压盖装置或第二压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00、机架;101、输送带;102、加工轨道;103、第一加盖装置;104、第一压盖装置;105、翻转装置;106、第二加盖装置;107、第二压盖装置;108、双向气缸;109、气缸座;110、横向气缸;111、纵向气缸;112、输送板;113、第一竖直气缸;114、第一压块;115、定位块;116、磁性片;117、第二竖直气缸;118、第二压块;119、第三竖直气缸;120、翻转槽;121、电机;122、凹槽;123、输送装置;124、物料管;125、推动气缸;126、通槽;127、活塞杆;128、定位销;129、铁丝;130、气缸座;131、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8示,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设有输送带101和加工轨道102,加工轨道102一侧依次设有第一加盖装置103、第一压盖装置104、翻转装置105、第二加盖装置106、第二压盖装置107,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双向气缸108,双向气缸108包括气缸座109、横向气缸110、纵向气缸111,气缸座109上设有若干个输送板112,第一加盖装置103和第二加盖装置106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竖直气缸113、连接在第一竖直气缸113活塞杆底部的第一压块114、第一压块114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块115、设在定位块115边缘设有磁性片116,所述第一加盖装置103和第二加盖装置106后侧均设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装置123,输送装置123包括物料管124、设在物料管124后部并与第一加盖装置103或第二加盖装置106相对的推动气缸125,物料管124底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通槽126,推动气缸125的活塞杆127刚好将通槽126内的物料推送至第一加盖装置103或第二加盖装置106的正下方;所述输送板112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工件的卡槽132;所述第一压盖装置104和第二压盖装置107均包括设在上部的第二竖直气缸117和设在第二竖直气缸117活塞杆底部的第二压块118;所述翻转装置105包括翻转槽120、带动翻转槽120上下运作的第三竖直气缸119和带动翻转槽120翻转的电机121,所述加工轨道102上设有与翻转槽120对应的凹槽122;第一压块114、第二压块118、定位块115均设置成圆柱形结构,物料管124通过定位销128和铁丝129固定在第一加盖装置103或第二加盖装置106气缸座130上。实际操作时,机架100上的具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可分别控制电机、输送带101、各个气缸的运行,启动电机,带动输送带101工件(本实施例指轴承)通过输送带101输送至加工轨道102端部,启动双向气缸108使卡槽132卡住工件,将其输送至第一加盖装置103,此时密封圈131叠放在输送装置123的物料管124内,启动推动气缸125,活塞杆127刚好伸入通槽126内将物料推送至第一加盖装置103的正下方;定位块115边缘的磁性片116对工件具有一定的引力,启动第一加盖装置103的第一竖直气缸113,密封圈131被定位块115吸住,工件通过第一加盖装置103时第一加盖装置103的第一竖直气缸113向下延伸,第一压块114压住工件使密封圈131卡在工件上,此时引力的作用相对比较小,密封圈脱离磁性片116留在工件内,正面加盖完成后,继续通过双向气缸将工件输送至第一压盖装置104底部,启动第一压盖装置104的第二竖直气缸117,通过第二压块118对工件再次挤压,进一步保证密封圈131与工件能够紧密配合,完成挤压后通过过双向气缸将工件输送至翻转装置105的翻转槽120内,由于轴承刚好与翻转槽120配合,翻转槽120翻转带动轴承翻转后依次输送至第二加盖装置106、第二压盖装置107工位处,对轴承另一端加密封圈和挤压,本技术通过双向气缸对产品的输送至各个加工工位,气缸对工件分别进行输送、加盖、压盖,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翻转装置对工件翻转,无需人工将工件翻转,减小劳动强度,物料自动加料,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而非对本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

【技术保护点】
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设有输送带(101)和加工轨道(102),加工轨道(102)一侧依次设有第一加盖装置(103)、第一压盖装置(104)、翻转装置(105)、第二加盖装置(106)、第二压盖装置(107),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双向气缸(108),双向气缸(108)包括气缸座(109)、横向气缸(110)、纵向气缸(111),气缸座(109)上设有若干个输送板(112),第一加盖装置(103)和第二加盖装置(106)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竖直气缸(113)、连接在第一竖直气缸(113)活塞杆底部的第一压块(114)、第一压块(114)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块(115)、设在定位块(115)边缘设有磁性片(116),所述第一加盖装置(103)和第二加盖装置(106)后侧均设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装置(123),输送装置(123)包括物料管(124)、设在物料管(124)后部并与第一加盖装置(103)或第二加盖装置(106)相对的推动气缸(125),物料管(124)底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通槽(126),推动气缸(125)的活塞杆(127)刚好将通槽(126)内的物料推送至第一加盖装置(103)或第二加盖装置(106)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输送双面压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设有输送带(101)和加工轨道(102),加工轨道(102)一侧依次设有第一加盖装置(103)、第一压盖装置(104)、翻转装置(105)、第二加盖装置(106)、第二压盖装置(107),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双向气缸(108),双向气缸(108)包括气缸座(109)、横向气缸(110)、纵向气缸(111),气缸座(109)上设有若干个输送板(112),第一加盖装置(103)和第二加盖装置(106)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竖直气缸(113)、连接在第一竖直气缸(113)活塞杆底部的第一压块(114)、第一压块(114)中心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块(115)、设在定位块(115)边缘设有磁性片(116),所述第一加盖装置(103)和第二加盖装置(106)后侧均设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装置(123),输送装置(123)包括物料管(124)、设在物料管(124)后部并与第一加盖装置(103)或第二加盖装置(106)相对的推动气缸(125),物料管(124)底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通槽(126),推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颂铭龚先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联汽车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