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制造技术,强制循环泵专利_技高网

一种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11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包括内设泵腔的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泵腔内设有叶轮,所述泵壳上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接口,所述每个功能接口分别接有功能件,所述功能件包括自动排气阀,还包括膨胀罐、安全阀、旁通管、压力计、流量计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壳上设置有自动排气阀,能够从泵壳中自动排出暖通系统内的气体,有利于降低气蚀余量,减少能源的浪费,而且泵壳中设计的功能接口可将系统分散的多个水路功能件和泵壳组合为一体,实现了泵系统的体积最小化和多功能性,因此其生产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流体提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泵,特别是一种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
技术介绍
在暖通系统中,循环水经过反复加热循环会分解出氧气、氮气等气体,这些气体的存在,会加剧系统管道锈蚀和降低供暖效果,从而浪费大量能源,而且容易导致水泵涡空现象。当系统产生负压时,常规水泵也不能自动平衡系统压力。 而暖通系统中,因系统需要,通常都会在管路上安装膨胀罐、安全阀、旁通管、压力计、流量计等,这些设备设施的安装无疑会浪费空间和原材料,增大了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气蚀的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同时也能节约泵配套系统的施工成本。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包括内设泵腔的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泵腔内设有叶轮,所述泵壳上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接口,所述每个功能接口分别接有功能件,所述功能件包括自动排气阀,还包括膨胀罐、安全阀、旁通管、压力计、流量计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腔分为相互连通的气水分离腔和水流道腔,所述气水分离腔与入水口连接,所述水流道腔与出水口连接,所述叶轮位于水流道腔内,所述自动排气阀安装在气水分离腔的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壳后方接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电机腔内设有与叶轮连接配合的泵轴,所述泵轴外周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外周围绕有定子,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设有屏蔽套,所述屏蔽套将电机腔与泵腔隔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包括内定子和外定子,所述外定子围绕内定子安装并连接在内定子定子齿的外圆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的定子齿之间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两端被导通条封闭,所述导通条将相邻的定子齿连接导通,从而在相邻定子齿之间形成闭路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通条与定子齿一体成型。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泵壳上设置有自动排气阀,能够从泵壳中自动排出暖通系统内的气体,有利于降低气蚀余量,减少能源的浪费,而且泵壳中设计的功能接口可将系统分散的多个水路功能件和泵壳组合为一体,实现了泵系统的体积最小化和多功能性,因此其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定子与外定子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包括内设泵腔的泵壳1,泵壳I上设有入水口2和出水口 3,泵腔内设有叶轮4。泵壳I上设有功能接口,功能接口分别接有水路的功能件。其中的一个功能接口安装的功能件为自动排气阀5。自动排气阀5可以将水暖系统及泵壳I中产生的多余的气体自动排出泵外,减少了气蚀余量,从而保护泵壳I及减少能源浪费。功能接口还应该至少再有一个,更理想的是有多个,分布在泵壳I的不同位置。图1中仅显示出位于最右端的第一功能接口 12,当然这些功能接口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功能接口可以安装不同的功能件,这些功能件可以为膨胀罐、安全阀、旁通管、压力计或流量计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将本来安装在管路中的水路功能件集成至泵壳I中,实现了泵暖通系统体积的最小化。 优选的,泵腔分为相互连通的气水分离腔111和水流道腔112,气水分离腔111与入水口 2连接,水流道腔112与出水口 3连接,叶轮4位于水流道腔112内,自动排气阀5安装在气水分离腔111的外壁。 本实施例中,叶轮4为封闭式叶轮,在泵腔内做高速旋转运动,泵腔内的液体则随着叶轮4 一块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叶轮4甩出,甩出的液体在水流道腔112内逐渐变小失重。液体被甩出后,叶轮4中心处形成真空低压区,系统内的液体在负压作用下,经入水口 2流入泵腔内。泵腔的容积是一定的,随着被甩出液体的增加,压力也逐渐增加,最后从出水口 3被排出,液体就这样连续不断的从系统管道内被吸进来,然后又连续不断的从出水口 3被排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本循环泵为屏蔽泵。如图2所示,泵壳I后方为电机壳6,电机壳6的电机腔内设有与叶轮4连接配合的泵轴7,泵轴7外周连接有转子8,转子8外周围绕有定子,定子与转子8之间设有屏蔽套9,屏蔽套9将电机腔与泵腔隔离。 如图2至图4所示,定子包括内定子10和外定子11,外定子11围绕内定子10安装并连接在内定子10定子齿101的外圆周上。内定子10和外定子11均由硅钢片制成。如图2和图4所示,定子10由六个定子齿101沿周向围成,在中间为转子腔。外定子11围绕内定子10安装并连接在定子齿101的外圆周上,内定子10与外定子11可采用铆接或螺栓连接等固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内定子10中相邻的定子齿101之间设有绕线槽102。与传统直流电机定子中绕线槽102两端为开放式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02两端被导通条103封闭,同时,导通条103将相邻的定子齿101连接导通,从而在相邻定子齿101之间形成闭路环。通过该闭路环结构,有助于减少气隙和提高磁场效率。 优选的,导通条103与定子齿101 —体成型,两者为相同的材料并且在制造时不分彼此。 优选的,相邻的定子齿101之间设有两道绕线槽102。两道绕线槽102沿内定子10的轴向依次布置,如图2所示,上方的绕线槽102的上端有一根导通条103,下方的绕线槽102的下端有一根导通条103,而两道绕线槽102之间共用一导通条103,从而形成上、中、下三处导通。 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包括内设泵腔的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泵腔内设有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上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接口,所述每个功能接口分别接有功能件,所述功能件包括自动排气阀,还包括膨胀罐、安全阀、旁通管、压力计、流量计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分为相互连通的气水分离腔和水流道腔,所述气水分离腔与入水口连接,所述水流道腔与出水口连接,所述叶轮位于水流道腔内,所述自动排气阀安装在气水分离腔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冷热水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后方接有电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李健熙揭英营陈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奥姆特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