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节能灶头制造技术,高效节能灶头专利_技高网

一种新型节能灶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09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灶头。灶头包括本体和本体支撑的分火器,所述本体和分火器之间有空腔,所述分火器上开有出火孔,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一挡板将空腔分为燃烧腔和混合腔,所述挡板上开有连通燃烧腔和混合腔的通孔,所述混合腔内连接有燃气进气管,所述燃气进气管在混合腔外连接有空气进气管,所述混合腔内还设置有螺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节能灶头通过挡板将空腔分为混合腔和燃烧腔,燃气和空气首先在混合腔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再通入燃烧腔进行燃烧,由于燃气和空气混合充分,从而达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混合腔中设置有螺旋板,螺旋板增加了燃气与空气碰撞的次数,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度,使得混合更加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节能灶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灶头。
技术介绍
燃气的燃烧均需要空气助燃,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及混合程度决定了燃气的燃烧程度。当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比例及混合程度均为最佳时,燃气燃烧最充分,燃烧得也最完全,所产生的热值也最高,且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和有害气体也最少,从而达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商用灶具,一般采用自然引射式和鼓风式两种空燃混合燃烧方式。这两种燃烧模式都是后混式燃烧,即燃气在炉膛内燃烧的同时,与空气进行混合,无法保证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这必然造成部分燃气未能充分燃烧即从烟道中排出,热效率较低且火焰温度较低,浪费了大量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灶头。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节能灶头,包括本体和本体支撑的分火器,所述本体和分火器之间有空腔,所述分火器上开有出火孔,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一挡板将空腔分为燃烧腔和混合腔,所述挡板上开有连通燃烧腔和混合腔的通孔,所述混合腔内连接有燃气进气管,所述燃气进气管在混合腔外连接有空气进气管,所述混合腔内还设置有螺旋板。 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灶头,所述螺旋板上设置有叶片。 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灶头,所述燃气进气管位内壁为螺纹状。 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灶头,所述所述分火器表面为环状,所述出火孔位于分火器的侧面靠近分火器表面的位置。 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灶头,所述出火孔为腰型孔,均匀分布。 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灶头,所述燃气进气管处设置有流量控制器。 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新型节能灶头通过挡板将空腔分为混合腔和燃烧腔,燃气和空气首先在混合腔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再通入燃烧腔进行燃烧,由于燃气和空气混合充分,因为燃气燃烧充分且完全,所产生的热值也最高,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和有害气体也最少,从而达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混合腔中设置有螺旋板,螺旋板增加了燃气与空气碰撞的次数,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度,使得混合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本体,2、分火器,3、空腔,31、燃烧腔,32、混合腔,4、出火孔,5、挡板,6、通孔,7、燃气进气管,8、空气进气管,9、螺旋板,10、叶片,11、流量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节能灶头,包括本体I和本体I支撑的分火器2,所述本体I和分火器2之间有空腔3,所述分火器3上开有出火孔4,所述空腔3内还设置有一挡板5将空腔3分为燃烧腔31和混合腔32,所述挡板5上开有连通燃烧腔31和混合腔32的通孔6,所述混合腔32内连接有燃气进气管7,所述燃气进气管7在混合腔32外连接有空气进气管8,所述混合腔32内还设置有螺旋板9。 所述螺旋板9上设置有叶片10。所述燃气进气管7内壁为螺纹状。所述所述分火器2表面为环状,所述出火孔4位于分火器2的侧面靠近分火器2表面的位置。所述出火孔4为腰型孔,均匀分布。所述燃气进气管7处设置有流量控制器11。 所述螺旋板9上的叶片10可以在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对燃气和空气再次进行混合,使得混合更加充分,叶片可以设置多个;螺纹状的燃气进气管7增大了燃气和空气运行的空间,使得燃气和空气在管内混合更加充分;分火器2表面为环状,所述出火孔4位于分火器2的侧面靠近分火器2表面的位置,从分火器2侧面出火,保证出火均匀,且正面不出火,灰尘等一些杂质不易从出火孔4中进入燃烧腔31,延长使用寿命;出火孔4为腰形孔,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更完全;流量控制器11可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从而控制火力大小,满足不同需求。 本技术在使用时,燃气通过燃气进气管7通入混合腔32,由于伯努利效应,空气也从空气进气管8内向燃气进气管7移动,从而与燃气混合,当燃气和空气混合气达到混合腔32内,经过螺旋板9时,螺旋板增加了燃气与空气碰撞的次数,从而再次混合,通过通孔6到达燃烧腔31,从而完成燃烧。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节能灶头,包括本体和本体支撑的分火器,所述本体和分火器之间有空腔,所述分火器上开有出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一挡板将空腔分为燃烧腔和混合腔,所述挡板上开有连通燃烧腔和混合腔的通孔,所述混合腔内连接有燃气进气管,所述燃气进气管在混合腔外连接有空气进气管,所述混合腔内还设置有螺旋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灶头,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板上设置有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鹭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格瑞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