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块式级进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由凹模和下模座构成,所述凹模由凹模底座和若干凹模嵌块构成,凹模底座安装在下模座上的安装型腔内,在凹模底座上设有与凹模嵌块一一对应的彼此独立的凹模嵌块容纳腔,凹模嵌块嵌装在对应的凹模嵌块容纳腔中。本级进模的凹模采用嵌块式设计,每个凹模嵌块可以单独加工和设计,降低了凹模的设计和加工难度。当凹模某个部位损坏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该位置的凹模嵌块拆卸下来进行维修和更换即可,而不必全部更换,既节省了维修和更换费用,也提高了维修和更换的效率,一举两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块式级进模
本技术涉及级进模结构的改进,具体指一种嵌块式级进模,本技术可以方便对模具进行维修和更换,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属于级进模
。
技术介绍
级进模是指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完成不同的加工,各工位顺序关联,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不同的冲压加工的模具。级进模具有以下优点:1)冲压生产效率高。级进模可以完成复杂零件的冲裁、翻边、弯曲、拉深、立体成形以及装配等工艺,减少了中间转运和重复定位等工作,而且工位数量的增加不影响生产效率,可以冲制很小的精密零件。2)操作安全简单。级进模冲压时操作者不必将手伸入模具的危险区域。对大量生产,还采用自动送料机构,模具内装有安全检测装置。3)模具寿命长。复杂的内形和外形可分解为简单的凸模和凹模外形,分段逐次冲切,工序可以分散在若干个工位,在工序集中的区域还可以设置空位,从而避免了凸、凹模壁厚过小的问题,改变了凸、凹的受力状态,提高了模具强度。此外,级进模还采用卸料板兼作凸模导向板,对提高模具寿命也非常有利。4)产品质量高。级进模在一副模具内完成产品的全部成形工序,克服了用简单模时多次定位带来的操作不变和累积误差。5)生产成本较低。级进模虽然制造费用较高,但由于级进模生产效率高、压力机占有数少、需要的操作工人数和车间面积少,减少了半成品的储存和运输,因而产品零件的综合生产成本并不高。鉴于级进模的上述诸多优点,因此在目前的冲压、铸造企业中,逐渐成为主流设备。由于级进模涉及多道工序,因此具有多道模腔。而且由于级进模加工的工件往往造型比较复杂,对应的模具结构也比较复杂。目前的级进模在设计和加工时其下模上的凹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一次性设计和加工,这样在设计模具时就会增加设计和加工难度。另外,由于是整体件,如果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也会增大维修难度,如果需要更换,也只能全部更换,即使仅仅是模具某个局部出现损坏,也是这样,从而大大增加后续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块式级进模,本技术可以方便对模具进行维修和更换,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嵌块式级进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由凹模和下模座构成,在下模座上设有安装凹模的安装型腔,凹模安装在该安装型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由凹模底座和若干凹模嵌块构成,凹模底座安装在下模座上的安装型腔内,在凹模底座上设有与凹模嵌块 --对应的彼此独立的凹模嵌块容纳腔,凹模嵌块嵌装在对应的凹模嵌块容纳腔中,所有凹模嵌块组合形成完整的凹模体型。 所有凹模嵌块均为相同的材质,所述凹模底座和凹模嵌块为不同的材质构成。这样凹模底座和凹模嵌块就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但又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材料,通常凹模嵌块由于使用要求更高,采用的材料硬度韧性较好,故价格较贵,而凹模底座则可以选用相对差一些的普通材料,从而避免现有技术凹模作为整体只能全部采用凹模嵌块所用材料所带来的材料成本高昂的问题。 更所述凹模嵌块通过螺栓嵌装在对应的凹模嵌块容纳腔中。如果某凹模嵌块在使用中损坏,只需要取下螺栓单独更换该凹模嵌块即可,解决了目前整个凹模更换带来的高维修费用问题。 所述凹模嵌块容纳腔底面设有四个圆柱形凸台,凹模嵌块被支撑于四个圆柱形凸台上并与凹模嵌块容纳腔底面有2-5毫米间隙,在该间隙内设有传热油脂。 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级进模的凹模采用嵌块式设计,每个凹模嵌块可以单独加工和设计,因此降低了凹模的设计和加工难度,也就降低了整个模具设计和加工的难度。 2、当出现凹模某个部位损坏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该位置的凹模嵌块拆卸下来进行维修和更换即可,而不必全部更换,既节省了维修和更换费用,也提高了维修和更换的效率,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为了突出专利技术点,图上只反映了下模部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嵌块式级进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是整副级进模的下半部分,即安装于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的冲模部分。跟现有技术一样,所述下模I由凹模和下模座2构成,在下模座上设有安装凹模的安装型腔,凹模即安装在该安装型腔内。下模座是下模直接与压力机工作台面接触的零件,一般为板件,其直接固定在压力机台面或垫板上。本技术的改进可以参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所述凹模由凹模底座3和若干凹模嵌块4构成,凹模底座安装在下模座上的安装型腔内,在凹模底座上设有与凹模嵌块一一对应的彼此独立的凹模嵌块容纳腔,凹模嵌块4嵌装在对应的凹模嵌块容纳腔中,所有凹模嵌块组合形成完整的凹模体型。图中粗实线即代表不同的凹模嵌块。 根据实际不同的加工情形,凹模嵌块4可以有不同的分割设置方式,既可以是每道工序对应构成一副凹模嵌块,即凹模嵌块与工序一一对应,也可以某道工序下又分成若干凹模嵌块。实际凹模嵌块的分割,以方便加工和设计为考虑出发点。 为了降低材料费用,所有凹模嵌块4均为相同的材质,所述凹模底座3和凹模嵌块4为不同的材质构成。这样凹模底座和凹模嵌块就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但又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材料,通常凹模嵌块由于使用要求更高,采用的材料硬度韧性较好,故价格较贵,凹模嵌块可以根据需要使用Crl2MoVl,或者SKD11。而凹模底座则可以选用相对差一些的普通材料,如使用灰口铸铁制作,从而避免现有技术凹模作为整体只能全部采用凹模嵌块所用材料所带来的材料成本高昂的问题。 所述凹模嵌块通过螺栓嵌装在对应的凹模嵌块容纳腔中。如果某凹模嵌块在使用中损坏,只需要取下螺栓单独更换该凹模嵌块即可,解决了目前整个凹模更换带来的高维修费用问题。 所述凹模嵌块容纳腔底面设有四个圆柱形凸台,凹模嵌块被支撑于四个圆柱形凸台上并与凹模嵌块容纳腔底面有2-5毫米间隙,在该间隙内设有传热油脂。通常四个圆柱形凸台的面积之和为整个凹模嵌块容纳腔底面面积的30-60%,这样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又有空间进行传热油脂设置。 本级进模的凹模采用嵌块式设计,每个凹模嵌块可以单独加工和设计,因此降低了凹模的设计和加工难度,也就降低了整个模具设计和加工的难度。当出现凹模某个部位损坏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该位置的凹模嵌块拆卸下来进行维修和更换即可,而不必全部更换,既节省了维修和更换费用,也提高了维修和更换的效率,一举两得。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嵌块式级进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由凹模和下模座构成,在下模座上设有安装凹模的安装型腔,凹模安装在该安装型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由凹模底座和若干凹模嵌块构成,凹模底座安装在下模座上的安装型腔内,在凹模底座上设有与凹模嵌块一一对应的彼此独立的凹模嵌块容纳腔,凹模嵌块嵌装在对应的凹模嵌块容纳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块式级进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至宇,冯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