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作风扇材料的热塑性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94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作风扇材料的热塑性组合物,该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30~70份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10~40份无捻长玻璃纤维;10~30份苯乙烯或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至少一种0.1~2.0份异丙苯过氧化物、特丁基过氧化物、通式为R#-[1]O-OR#-[2]的二烷基过氧化物或通式为R#-[3]O-OH的烷基过氧化物,式中R#-[1]、R#-[2]、R#-[3]分别为C#-[1]~C#-[10]的烷基,该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可用于工业生产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作风扇材料的热塑性组合物。众所周知,增强改性是在聚合物中加入增强材料以改进聚合物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能经常使用的一种改性方法,增强材料在聚合物中的作用犹如钢筋骨架在水泥建筑材料中的作用一样,由于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材料的优异增强效果,在热塑性材料中加入适量这类材料,经混合成型出的制品能够使热塑性材料硬度增加,柔软性降低,据报道用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等指标与未增强塑料相比要提高2~3倍,如用玻璃纤维增强的苯乙烯类塑料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聚苯乙烯(P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等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尺寸稳定性和较高的弯曲弹性模量,在塑料应用领域,尤其在空调、电风扇、仪表骨架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但另一方面,由于玻璃纤维体积庞大,结构疏松,同时制备过程中高分子共聚物处于熔融状态,粘度较高,难以成型制品,使得无机玻璃纤维与有机高分子共聚物结合相容性较差,玻璃纤维在共聚物中分散均匀性差,制备的组合物分子间凝结力差,热塑性材料综合技术性能指标不理想,难以达到综合平衡。例如WO91-15543公开了一种用玻璃纤维增强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塑料合金体系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在ABS/SMA塑料合金体系中,添加短玻璃纤维,以提高制备的热塑性组合物的性能。其中SMA用量为50%(重量),ABS用量约50%(重量),制备的热塑性材料拉伸强度为88MPa,弯曲弹性模量为4725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0千焦/米2。本专利技术人认为玻璃纤维增强作用的好坏,与它在聚合物混合料或制品中的长度、分散状态及分布均匀性等因素有关,该方法由于采用短玻璃纤维,在聚合物混合及反应制备中主要起填料作用,难以起到理想的增强作用;从该文献公开的数据看,制备的热塑性组合物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比较低,同时该方法还存在短玻璃纤维加料和计量不稳定,操作麻烦的缺陷。日本公开特许平3-33497公开一种孟山都株式会社一种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的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热塑性工程塑料的性能,其组成为ABS-1,用量为30%(重量);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1,用量为10%(重量);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2,用量为40%(重量),制备的热塑性材料拉伸强度为108MPa,弯曲弹性模量为6596MPa,缺口冲击强度为7.5千克×厘米/厘米,热变形温度103℃。从该文献公开的数据看,采用该文献介绍的工艺方法,制备的热塑性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较前述文献技术有较大幅度提高,但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热变形温度提高没有本质的突破;在塑料工程应用领域,人们希望得到综合机械强度更加优异的热塑性材料,以满足实际生产应用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文献中存在的用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材料或组合物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及热变形温度低,综合技术指标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组成体系的热塑性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热变形温度及缺口冲击强度,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强度。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用作风扇材料的热塑性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a)30~70份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其中丙烯腈以重量百分比计为20~35%;(b)10~40份无捻长玻璃纤维;(c)10~30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或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其中马来酸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5~25%;(d)至少一种0.1~2.0份过氧化物,该过氧化物为异丙苯过氧化物、特丁基过氧化物、通式为R1O-OR2的二烷基过氧化物或通式为R3O-OH的烷基过氧化物,式中R1、R2或R3分别为C1~C10的烷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以重量份数计优选范围为45~65份,玻璃纤维优选范围为20~30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或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优选范围为15~25份,所述过氧化物优选范围为0.3~1.5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异丙苯过氧化物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或异丙苯过氧化氢;特丁基过氧化物为二特丁基过氧化物或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所述R1、R2或R3优选范围分别为C3~C6的烷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塑性组合物还含有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至少一种,其用量以重量份数计为5~15份;优选范围为5~10份。制备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所用原料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为由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或连续本体聚合工艺生产的无规共聚物,其中丙烯腈含量为20~35%(重量),熔体指数1~5克/10分钟(200℃*5千克);原料苯乙烯-马来酸酐或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为由连续本体聚合工艺生产的无规共聚物,其中马来酸酐含量为5~25%(重量),优选范围为10~25%;无捻长玻璃纤维,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M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均为市场销售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物料预处理过程首先将30~70份(重量)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N)与10~30份(重量)苯乙烯或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SMA)、0~15份(重量)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或/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MBS)或/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SBS)混合均匀;然后将0.1~2.0份(重量)过氧化物溶解于脂肪醇类或脂肪酮类溶剂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浓度为1~30%的溶液,将10~40份(重量)无捻长玻璃纤维浸渍于上述配制的溶液中进行处理,浸渍过程可以是间歇过程也可以是连续过程,浸渍溶液温度为0~50℃,浸渍时间0.5~40分钟。第二步骤是混炼和反应过程将上述混合均匀的SAN和SMA粒料加入操作温度为180~250℃的双螺杆挤条机中,粒料在外热作用下塑化熔融,这时将上述处理过的玻璃纤维由送料机构送入到熔融的物料中,通过螺杆旋转把物料向前输送,物料熔融体在压力作用下包覆在玻璃纤维周围,通过螺杆旋转进行混合和反应,并移去反应过程产生的挥发物,反应完全的组合物经螺杆挤出,冷却,切成粒料,最后干燥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热塑性组合物各项性能指标测试,例如拉伸强度、弯曲模量、缺口冲击强度及热变形温度均采用ASTM标准或者本
的国家通用测试标准,对各指标测试条件无特殊要求。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属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体系,主要由有机共聚物和无机玻璃纤维构成,两者粘结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组合物制品的机械强度及耐老化性能。本专利技术以SAN为主体材料,引入SMA作为相容剂,首先与SAN形成塑料复和体系,增强有机共聚物之间和无机物之间的相容性;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异丙苯过氧化物、特丁基过氧化物、通式为R1O-OR2的二烷基过氧化物或通式为R3O-OH的烷基过氧化物等化学处理剂,在玻璃纤维与熔融有机物共混反应前,采用一定工艺条件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处理,这种化学处理剂起一种中间桥梁作用,使经过处理的玻璃纤维和有机共聚物在熔融混合与挤出过程中,通过化学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作风扇材料的热塑性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 (a)30~70份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其中丙烯腈以重量百分比计为20~35%; (b)10~40份无捻长玻璃纤维; (c)10~30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或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其中马来酸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5~25%; (d)至少一种0.1~2.0份过氧化物,该过氧化物为异丙苯过氧化物、特丁基过氧化物、通式为R↓[1]O-OR↓[2]的二烷基过氧化物或通式为R↓[3]O-OH的烷基过氧化物,式中R↓[1]、R↓[2]或R↓[3]分别为C↓[1]~C↓[10]的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敏琦石正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