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的常识是由于打鼾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不出现鼾声。但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阻止人类睡眠呼吸打鼾的口内阻鼾装置,具体的说,是由高级医用热塑性聚合物制成的半成品,在经沸水加热后直接在患者的口腔中完成制作的阻鼾器。阻鼾器的主要功能是拉伸下巴前移,刺激舌体前伸,进而防止舌背上抬和舌根下垂,打开进气通道,从而阻止人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作。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appliance
Common knowledge is that the airway of the snoring person is usually narrower than the normal one, and during the day, the muscles in the throat contract to contract, keeping the airway open, free of congestion and snoring. But at night sleep, nervous excitability, muscle relaxation, pharyngeal tissue congestion, so that the upper airway collapse, when the air flow through the narrow parts, resulting in vortex and vibration, resulting in snor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to prevent human mouth resistance snoring sleep snoring, specifically, is made of thermoplastic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advanced medical polymer, in the boiling water heated directly in the patient's mouth to complete production of snoreguard. The main function of snoreguard is stretching jaw forward, stimulate the tongue protrusion, thus preventing the tongue back lift and tongue drooping, open the inlet channel, so as to prevent huma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版口内阻鼾器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阻止人类睡眠呼吸打鼾的口内阻鼾装置,具体的说,是由高级医用热塑性聚合物制成的半成品,在经沸水加热后直接在患者的口腔中完成制作的阻鼾器。阻鼾器的主要功能是拉伸下巴前移,防止舌背上抬和舌根下垂,打开上气道,进而阻止人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作。
技术介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当正常呼吸时,喉以上的上呼吸道是畅通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这段气流受阻就将出现打鼾,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调的鼾声能影响同室人休息,也能影响自身的睡眠质量,严重持久的病人可并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公知的常识是由于打鼾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但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使下巴前移,舌背上抬,舌根下垂,进而导致咽部组织堵塞,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很显然,下巴前移和舌背上抬、舌根下垂是所有打鼾者的共同致病主要原因。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口内牙套阻鼾器是一种被设计用于阻止鼾声的下颌迁移式鼾症矫治器。它是由一种医用高分子热塑性材料制成,由上下牙槽和通气孔组成,可由使用者在家里自己定型,或由牙科医生或医师帮助定型。这种口内牙套阻鼾器具有明显的缺点:①阻鼾效果差。②口水多,睡眠期间口水不易吞咽。③戴不住,较易脱落。④异物感较重,舒适度不佳。⑤牙齿感觉较紧,舒适度差。⑥牙槽样结构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口内牙套阻鼾器的诸多缺点,提供一种同样的利用医用高分子热塑性材料制成,由外侧上颌牙制动板、内侧下颌牙制动板、上下牙咬合垫、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通气压舌板和定型手柄组成,可由使用者在家里自己定型,或由牙科医生或医师帮助定型的口内阻鼾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外侧上颌牙制动板、一种内侧下颌牙制动板、一种上下牙咬合垫、一种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一种通气压舌板、一种定型手柄。所述的外侧上颌牙制动板,由医用高分子热塑性材料制成,为一弧形板状物,厚约2.5毫米,其弧形板状物的横径中间宽,两端窄,中间横径约12毫米,两端横径约10毫米,其弧长约50毫米,其弧外形与上颌牙弓的外侧形状相贴合,一侧与上下牙咬合垫融合,一侧有一U型开口,U型开口的深度约为6毫米,口径约为6毫米,U型开口与上唇系带形状相贴合,且不妨碍上唇系带活动。外侧上颌牙制动板有限制下颌后移和防止口内阻鼾器移位作用。所述的内侧下颌牙制动板,由医用高分子热塑性材料制成,为一弧形板状物,厚约2.5毫米,其弧横径均匀,约为10毫米。其弧长能覆盖左/右第一双尖牙,其弧形与下颌牙弓的内侧形状相贴合,一侧与上下牙咬合垫融合,一侧紧贴下颌牙齿龈,且不妨碍舌系带活动。内侧下颌牙制动板有限制下颌后移和防止口内阻鼾器移位作用。所述的上下牙咬合垫,由医用高分子热塑性材料制成,为一弧形板状物,其弧形与上下颌牙弓的形状相贴合,上面外侧与上颌牙制动板融合,下面内侧与下颌牙制动板融合,在内侧中心位置与通气压舌板相通连接。上下牙咬合垫形状前厚后薄、前窄后宽(上下牙咬合垫前端,也就是通气口端厚约8毫米横径约7毫米,上下牙咬合垫后端,也就是裸露端厚约3毫米横径约12毫米)。所述的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是四面均为平面的长方形贯通通道,其中,通气通道的上下底面宽约16毫米,两侧面高约3毫米。通气通道的入口在上下牙咬合垫前外侧中心的位置上,距上下牙咬合垫下边约0~4毫米。通气通道的纵轴与舌体的纵轴平行,通气通道在上下牙咬合垫内呈0°~30°直线走行。通气通道的出口在上下牙咬合垫内侧中心的位置上,距上下牙咬合垫下面内侧边约0~4毫米。通气通道贯穿上下牙咬合垫后与通气压舌板相通相连。在佩戴口内阻鼾器时,通气通道能确保呼吸道通畅。所述的通气压舌板,是四面均为平面的长方形贯通通道,其中,通气压舌板通气通道的上下底内侧面宽约16毫米,上下底外侧面宽约20毫米,两侧面内侧高约3毫米,两侧面外侧高约5毫米。通气压舌板的通气通道与上下牙咬合垫的通气通道相连相通、口径相同,是无缝连接。通气压舌板有个两方面的作用,一个作用是能感知打鼾者打鼾时的舌体颤动,通过口内阻鼾器的力学传导,刺激上唇颊和舌体,产生轻微的异物感,诱使打鼾者口型微张,下巴前移,舌体前伸,从而达到止鼾目的;另一个作用是佩戴者吸气时,外界空气由通气通道经通气压舌板传导流出,流出的气流可刺激舌体,产生轻微的异物感,既可保持呼吸通畅,又可诱使打鼾者口型微张,舌体前伸,从而达到止鼾目的。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和通气压舌板的总长度约80毫米。所述的定型手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四面均为平面的长方形柱状物,其柱状物的上下底面宽约16毫米,两侧面高约3毫米,能恰好插入通气通道内。定型手柄的另一部分呈扇面弧形,两只定型手柄的扇面弧形端在通气通道内重叠连接,恰好能适应通气压舌板通气通道与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的弯曲走行。两个定型手柄能恰好插入且贯穿通气通道和通气压舌板,在通气通道内呈无缝连接。定型手柄的长度约75毫米。定型手柄有维持口内阻鼾器在受热整形时内通道不变形的作用。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诱导打鼾者不打鼾的方法为:睡眠时戴上口内阻鼾器,使下颌前移,同时阻止舌背上抬和舌根下垂,进而打开呼吸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不打鼾。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有效解决了下巴前移和舌背上抬、舌根下垂问题,缓解了导致打鼾的两个主要矛盾,因此,止鼾效果更好;由于口内阻鼾器没有了牙槽样结构,因此,更方便清洗;由于口内阻鼾器没有了牙槽样结构,所占空间减少,因此,异物感更轻。说明书附图:图1是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多角度外观图,图2是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多角度外观图,图3是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多角度外观图,图4是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多角度外观图,图5是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多角度外观图,图6是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多角度外观图,图7是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多角度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版口内阻鼾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提供的实施例。实施例:原料:改良版口内阻鼾器。塑形的目的是固定住下颌牙,在睡眠时保持下颌牙前伸的状态;在保证通气压舌板通气顺畅的前提下调整好通气压舌板的形状,防止舌背上抬和舌根下垂。准备工作:定型前准备好下列物品:一个时钟或秒表,一壶开水,一面镜子,两个大碗或大口杯子,深度要浸过口内阻鼾器,分别盛装热水和冷水。制作步骤:1.将定型手柄插入口内阻鼾器通气通道入口(牙套前面的通气口),同时,再将另一个定型手柄插入通气压舌板的出口,让两个定型手柄在通道内无缝接触,以方便稍后在手持定型手柄时,将口内阻鼾器浸入水中。注意在定型的过程中不要移动定型手柄,定型后不能堵塞或封闭牙套的通气口。口内阻鼾器的通气口是为了在使用牙套时呼吸通畅。2.练习将口内阻鼾器放入口中。先将口内阻鼾器放在上颌牙上,前移下颌到合适的位置后,下颌牙轻轻的咬上,请确保口内阻鼾器U型开口部分朝上,并保证上颌牙咬入外侧上颌牙制动板内侧,下颌牙咬入内侧下颌牙制动板外侧,上下牙尖分别轻轻接触上下牙咬合垫的底面。注意不要用劲咬上下牙咬合垫的底面。重复练习3次以上直到熟练。3.将口内阻鼾器除通气压舌板外全部浸入水中,浸泡17秒。口内阻鼾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止人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作的口内阻鼾器。其特征在于,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与通气压舌板通气通道相通相连,连成一体,其中,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位于通气压舌板通气通道下侧,且与之平行,呈无缝连接。通气通道有确保呼吸道通畅作用。所述的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四面均为平面的长方形贯通通道,其中,通气通道的上下底面宽约16毫米,两侧面高约3毫米。通气通道的入口在上下牙咬合垫前外侧中心的位置上,距上下牙咬合垫下边约0~4毫米。通气通道的纵轴与舌体的纵轴平行,通气通道在上下牙咬合垫内呈0°~30°直线走行。通气通道的出口在上下牙咬合垫内侧中心的位置上,距上下牙咬合垫下面内侧边约0~4毫米。通气通道贯穿上下牙咬合垫后与通气压舌板相通相连。所述的通气压舌板,其特征在于,四面均为平面的长方形贯通通道,其中,通气压舌板通气通道的上下底内侧面宽约16毫米,上下底外侧面宽约20毫米,两侧面内侧高约3毫米,两侧面外侧高约5毫米。通气压舌板的通气通道与上下牙咬合垫的通气通道相连相通、口径相同,是无缝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止人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作的口内阻鼾器。其特征在于,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与通气压舌板通气通道相通相连,连成一体,其中,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位于通气压舌板通气通道下侧,且与之平行,呈无缝连接。通气通道有确保呼吸道通畅作用。所述的上下牙咬合垫通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四面均为平面的长方形贯通通道,其中,通气通道的上下底面宽约16毫米,两侧面高约3毫米。通气通道的入口在上下牙咬合垫前外侧中心的位置上,距上下牙咬合垫下边约0~4毫米。通气通道的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培友,高荔,
申请(专利权)人:邓培友,高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