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岚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式阻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63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两个连接杆、四个锁扣以及四个锁钉,上牙套与下牙套能相互咬合,两个连接杆位于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的相对两侧上,并连接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锁扣与锁钉固定在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上,每个连接杆为弹性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安全有效、舒适且利于下颌生理动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鼾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式阻鼾器
技术介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由于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上气道阻塞为特征的复杂综合征,长此以往,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甚至猝死。目前临床用于治疗OSAS的口腔矫治器分两类,一类是一体式,取戴很不方便,一类为分体拉杆式,此矫治器的拉杆容易损坏,带入口内后垂直向活动范围局限,且口水较多者,口腔容积较小的患者因其非真正意义上弹性拉杆故限制下颌自由度易发生呛咳,增加窒息风险。拉杆式阻鼾器现有结构形态请参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号201120059504.2的《一种用于人体口腔的阻鼾器》,其临床应用在5年以上时,上、下前牙咬合的垂直距离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有效、舒适且利于下颌生理动度的可控式阻鼾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两个连接杆、四个锁扣以及四个锁钉,上牙套与下牙套能相互咬合,两个连接杆位于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的相对两侧上,并连接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锁扣与锁钉固定在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上,每个连接杆为弹性连接杆。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连接杆包括均为不锈钢的外管、内管、弹簧、以及抵持件,该弹簧收容在该外管内,该抵持件卡合在该外管的一端,该内管的一端从该外管的另一端延伸在该外管内,该内管的另一端设有止挡部卡合于该外管外,该弹簧位于该内管与该抵持件之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连接杆位于上、下颌牙列尖牙与尖牙之间押题中分处,并与牙合平面平行。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下牙套上牙列第二双尖牙远中设有与牙合平面垂直且相切的上牙列导板与下牙列导板。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弹簧为不锈钢弓丝。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不锈钢弓丝的直径为0.9m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下牙套分别采用内软外硬的垫压塑真空膜片。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下牙套分别采用3mm厚内软外硬的垫压塑真空膜片。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上牙套的尖牙远中唇颊侧各设置预留圆孔,该下牙套的第一磨牙远中处唇颊侧设置预留圆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下牙套分别开设有供相应前牙通过的开口。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式阻鼾器的优点在于:安全有效,舒适且利于下颌生理动度,使90%的患者减少打鼾,使睡眠窒息指数下降50% ;抗力得到提高,并克服了以往双拉杆式在临床应用中多数患者因牙周病或生理性的前牙移位后,制作完成后临床带入困难,甚至造成患者前牙压痛,被迫承受压力存有潜在松动的风险;连接杆的不锈钢材质克服了老化和易损坏,且连接杆可根据患者打鼾或伴有憋气改善的程度,通过加长外管、内管间弹簧的距离使下颌再次固定于适当的前伸位置,带动颌骨和舌根前移,减少舌根对悬雍垂和软腭的压迫,扩大狭窄的腭咽、舌咽部气道,扩大了咽腔,呼入的气体流动速度减小,从而减少了产生打鼾的软组织颤动,达到抑制打鼾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控式阻鼾器的上牙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控式阻鼾器的下牙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可控式阻鼾器的连接杆的立体分解图。主要符号说明:上牙套1、下牙套2、锁扣4、外管6、内管7、弹簧8、抵持件9、止挡部10、上开口 11、下开口 12、上牙列导板13、下牙列导板1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控式阻鼾器包括上牙套1、下牙套2、两个连接杆、四个个锁扣4以及四个锁钉(图未示)。上牙套I与下牙套2能相互咬合,两个连接杆位于该上牙套I与该下牙套2的相对两侧上,并连接该上牙套I与该下牙套2,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锁扣4与锁钉固定在该上牙套I与该下牙套2上。上牙套I与下牙套2分别采用内软外硬的垫压塑真空膜片,优选地,采用3mm厚内软外硬的垫压塑真空膜片。连接杆为弹性连接杆,上牙套I与下牙套2咬合时,因其具有弹性而可以适当调整上牙套I与下牙套2之间的间距。连接杆增加阻鼾器的抗力,并克服了以往双拉杆式在临床应用中多数患者因牙周病或生理性的前牙移位后,制作完成后临床带入困难,甚至造成患者前牙压痛,被迫承受压力存有潜在松动的风险。两个连接杆位于上、下颌牙列尖牙与尖牙之间押题中分处,并与牙合平面平行。连接杆包括均为不锈钢的外管6、内管7、弹簧8、以及抵持件9。该弹簧8收容在该外管6内,该抵持件9卡合在该外管6的一端,该内管7的一端从该外管6的另一端延伸在该外管6内,该内管7的另一端设有止挡部10卡合于该外管6外,该弹簧8位于该内管7与该抵持件9之间。该弹簧8为不锈钢弓丝,优选为直径为0.9mm的不锈钢弓丝。上牙套I与下牙套2上牙列第二双尖牙远中设有与牙合平面垂直且相切的上牙列导板13与下牙列导板14。该上牙套I的尖牙远中唇颊侧各设置预留圆孔,该下牙套2的第一磨牙远中处唇颊侧设置预留圆孔,该四个圆孔即为锁扣4。上牙套I与下牙套2分别开设有供相应前牙通过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开口 11与下开口 12。患者初始戴用可控式阻鼾器是通过上牙列导板13与下牙列导板14,少数患者下颌舌骨肌群力量过大者通过临床应用下颌有后退情况,针对此再自行加入可控的不锈钢推杆即连接杆。另不锈钢链接杆患者是可以自行装卸的,是通过两端锁扣4与锁钉。连接杆的不锈钢材质克服了老化和易损坏,且连接杆可根据患者打鼾或伴有憋气改善的程度,通过加长外管6、内管7间弹簧8的距离使下颌再次固定于适当的前伸位置,带动颌骨和舌根前移,减少舌根对悬雍垂和软腭的压迫,扩大狭窄的腭咽、舌咽部气道,扩大了咽腔,呼入的气体流动速度减小,从而减少了产生打鼾的软组织颤动,达到抑制打鼾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两个连接杆、四个锁扣以及四个锁钉,上牙套与下牙套能相互咬合,两个连接杆位于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的相对两侧上,并连接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锁扣与锁钉固定在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上,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杆为弹性连接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两个连接杆、四个锁扣以及四个锁钉,上牙套与下牙套能相互咬合,两个连接杆位于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的相对两侧上,并连接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锁扣与锁钉固定在该上牙套与该下牙套上,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杆为弹性连接杆。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阻鼾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杆包括均为不锈钢的外管、内管、弹簧、以及抵持件,该弹簧收容在该外管内,该抵持件卡合在该外管的一端,该内管的一端从该外管的另一端延伸在该外管内,该内管的另一端设有止挡部卡合于该外管外,该弹簧位于该内管与该抵持件之间。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式阻鼾器,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杆位于上、下颌牙列尖牙与尖牙之间押题中分处,并与牙合平面平行。4.按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岚
申请(专利权)人:王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