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上皮细胞顶侧OCTN2转运体的口服靶向纳米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749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新辅料和新剂型领域,涉及一种肠道上皮细胞顶侧OCTN2转运体的底物L‑肉毒碱的衍生物和相应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作为口服药物载体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硬脂酰‑L肉毒碱由OCTN2转运体底物L‑肉毒碱和硬脂酸组成的两亲性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好的用于构建OCTN2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靶向配基。所述的硬脂酸可以为十八酸、十六酸、十四酸等长链脂肪酸。所述的两亲性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Oral targeting nanoparticles based on the apical side OCTN2 transporter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ine preparation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formulations of the field, relates to a top side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OCTN2 transporter substrate L carnitine derivatives and corresponding targeted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 Two amphiphilic compounds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L stearoyl carnitine transporter substrate by OCTN2 L carnitine and stearic acid, is a kind of good stability for constructing OCTN2 target delivery system to nano drug targeting ligand. The stearic acid can be eighteen acids, sixteen acids, fourteen acids, equal chain fatty acids. The structural formula of the two amphiphilic compound is as follow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肠道上皮细胞顶侧OCTN2转运体的口服靶向纳米粒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新辅料和新剂型领域,涉及一种肠道上皮细胞顶侧OCTN2转运体的底物L-肉毒碱的衍生物和相应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作为口服药物载体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纳米技术在21世纪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将纳米技术应用于药物传递的前景十分广阔。与常规的传递系统相比,纳米药物制剂具有独特的小尺寸效应、比表面积大、表面链接或载带的功能基团或活性中心多等优点使得其在缓、控释给药,靶向给药,黏膜和局部给药以及蛋白质和基因药物传递等领域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然而普通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仍然有些缺陷:注射后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靶向部位分布少、体内滞留时间较短等。为了改善纳米粒的功效,可以在纳米粒表面连接特定的配体,即主动靶向纳米粒。它通过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使NPs与靶部位表达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提高靶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中药物的蓄积。常用的配体包括受体介导类(叶酸,黄素单核苷酸,转铁蛋白等)、多肽类(RGD肽,K237肽等)、糖类(半乳糖、透明质酸)以及抗体类(单链抗体片段,单克隆抗体)等。多年来的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肠道上皮细胞顶侧OCTN2转运体的口服靶向纳米粒

【技术保护点】
硬脂酰‑L‑肉毒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脂酰‑L‑肉毒碱是L‑肉毒碱和硬脂酸组成的两亲性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硬脂酰-L-肉毒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脂酰-L-肉毒碱是L-肉毒碱和硬脂酸组成的两亲性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脂酰-L-肉毒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脂酸为十四酸、十六酸或十八酸。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脂酰-L-肉毒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L-肉毒碱的保护将L-肉毒碱和溴化苄以加入DMF中搅拌均匀,加热至110-130℃,搅拌条件下反应2-6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溶剂DMF及未反应的溴化苄,即得L-肉毒碱苄酯;(b)硬脂酰氯的合成将硬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溶解,逐滴加入草酰氯,搅拌条件下反应0.5-2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及未反应的草酰氯,即得硬脂酰氯;(c)硬脂酰-L-肉毒碱苄酯的合成将上述所得到的L-肉毒碱苄酯和硬脂酰氯加入乙腈中搅拌均匀,加热至40-50℃,搅拌条件下反应12–36小时,减压除去乙腈,采用二氯甲烷:甲醇的流动相进行柱分离,得到硬脂酰-L-肉毒碱苄酯;(d)脱保护将上述所得的硬脂酰-L-肉毒碱苄酯溶于甲醇中搅拌均匀,加入10%钯碳还原剂硬脂酰-L-肉毒碱苄酯,加热至25-35℃,在H2保护条件下反应3-6小时,将反应液过滤除去钯碳,在减压蒸馏条件下除去溶剂甲醇,即得硬脂酰-L-肉毒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L-肉毒碱和溴化苄的摩尔比为:1:1~1.4。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硬脂酸和草酰氯摩尔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进何仲贵寇龙发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