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51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水下机器人,属于机器人领域。所述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包括静平台和动平台,所述静平台和动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支链、第二驱动支链和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驱动支链、第二驱动支链和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球面二自由度的轮‑腿复合并联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新型球面并联机构改变了轮的空间运动姿态,从而实现了水下机器人行走时的转向和越障的姿态调整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利,控制方便,转向、越障性能好等特点。

Wheel leg composite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 and with the mechanism of underwater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heel leg composite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 and with the mechanism of underwater vehicl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robots. The wheel leg composite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 comprises a static platform and moving platform and the static platform and moving platfor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driving chain, second drive chains and RUR intermediate motion transmission chain. In the invention, a first driving chain, second drive chains and RUR intermediate transmission branched together constitute a new type of spherical two DOF parallel mechanism wheel leg composite. The invention uses a new spherical parallel mechanism to change the space motion posture of the wheel, thereby realizing the posture adjustment action of the steering and surmounting obstacle of the underwater robot when walk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convenient control, good steering and obstacle surmounting performance and the l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水下机器人本申请为分案,原申请的申请日:2016.03.07,申请号:201610128319.1,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二自由度轮-腿复合球面机构及水下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指一种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地形沟壑纵横,高低不平,且存在障碍物,因此具有单一功能的移动机器人(例如轮式、腿足式和履式)也就不能够满足具有多重特征的海洋环境。轮-腿复合移动方式兼有轮式移动的高效性及腿式移动的良好越障性能,是复合式当中研究较多的一种。但遗憾的是,现有轮-腿复合移动方式只实现了轮子和腿足间功能上的简单组合,而结构上两者是完全独立的,并没有融合为一体,因此它们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实现不同移动方式间的转换,一般还须增加专门的辅助机构,这样使得腿机构更加复杂且不够灵活。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轮-腿复合式腿机构采用串联机构,这样不仅使关节驱动电机密闭封装困难,而且存在转弯半径小、自重负荷比大和姿态单调等不足之处。与一般轮-腿复合移动方式不同,并联多腿足姿态调整的轮-腿复合移动方式除了能提供轮子转动驱动外,还能根据机器人移动操纵任务需求产生其它多维方向上的轮子空间姿态调整运动,从而使海洋移动机器人能以形态各异的轮子空间姿态自适应海洋环境,这极大地提高了机器人的地形适应和避障能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具有自由度少、刚度重量比大、运动姿态丰富、动态性能和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为此提出基于少自由度轮-腿复合式并联腿机构创新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水下机器人,其能够实现轮腿多姿态的球面工作空间,提高水下机器人转向和越障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包括静平台和动平台,其中:所述静平台的侧面和动平台的侧面之间仅设置有第一驱动支链和第二驱动支链,所述第一驱动支链为主动驱动支链,所述第二驱动支链为主动驱动支链或被动驱动支链;所述静平台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动平台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万向节,从而形成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末端设置有轮子。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外壳,所述机器人外壳的下部设置有上述的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驱动支链、第二驱动支链和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球面二自由度的轮-腿复合并联机构。本专利技术利用新型球面并联机构改变了轮的空间运动姿态,从而实现了水下机器人行走时的转向和越障的姿态调整动作;该并联机构只有两个自由度,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中间运动传递支链实现了主轴电机与轮子之间的旋转运动传递。该球面并联机构与轮有机结合,实现了该机构多姿态的运动功能,与传统的串联机构相比,省去了很多关节和驱动,使水下机器人的轮-腿复合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该机构可单套安装使用,具有模块化应用、便于批量生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球面并联机构在电机和液压的控制下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响应速度快,使轮子快速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如图1-3所示,包括静平台10、10’、10”和动平台14、14’、14”,其中:静平台10、10’、10”的侧面和动平台14、14’、14”的侧面之间仅设置有第一驱动支链和第二驱动支链,第一驱动支链为主动驱动支链,第二驱动支链为主动驱动支链或被动驱动支链;静平台10、10’、10”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9、19’、19”,动平台14、14’、14”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5、15’、15”,第一传动轴19、19’、19”’和第二传动轴15、15’、15”之间设置有第一万向节18、18’、18”,从而形成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第二传动轴15、15’、15”的末端设置有轮子。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驱动支链、第二驱动支链和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球面二自由度的轮-腿复合并联机构。本专利技术利用新型球面并联机构改变了轮的空间运动姿态,从而实现了水下机器人行走时的转向和越障的姿态调整动作;该并联机构只有两个自由度,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中间运动传递支链实现了主轴电机与轮子之间的旋转运动传递。该球面并联机构与轮有机结合,实现了该机构多姿态的运动功能,与传统的串联机构相比,省去了很多关节和驱动,使水下机器人的轮-腿复合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该机构可单套安装使用,具有模块化应用、便于批量生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球面并联机构在电机和液压的控制下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响应速度快,使轮子快速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下面以三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静平台10为长条形,动平台14为方块形;第一驱动支链为RUHR运动支链,第二驱动支链为RUPU运动支链,第一驱动支链和第二驱动支链均为主动驱动支链,RUHR运动支链和RUPU运动支链对称布置;静平台10的一端和动平台14的一端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转动副12、第二万向节110、第一螺旋副113和第三转动副13,从而形成RUHR运动支链,其中第一转动副12由设置在静平台10上的第一电机11驱动;静平台10的另一端和动平台14的另一端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动副17、第三万向节111、第一移动副16和第四万向节112,从而形成RUPU运动支链,其中第二转动副17由设置在所述静平台10上的第二电机114驱动。本实施例中,位于两侧的RUHR运动支链和RUPU运动支链以及位于中间的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球面二自由度的轮-腿复合并联机构。RUHR运动支链所连接的并联机构驱动第一电机11驱动第一转动副12,把扭矩通过第二万向节110传递到第一螺旋副113,把扭矩转化为第一螺旋副113的直线运动,推动动平台14,实现对动平台14以第一万向节18为圆心的单自由度扭动,第三转动副13限制了动平台14的Z方向的转动自由度,使动平台14只能绕X、Y轴转动;RUPU运动支链所连接的并联机构驱动第二电机114驱动第二转动副17,把扭矩通过第三万向节111、第一移动副16、第四万向节112传递到动平台14,实现对动平台14另一自由度扭动,优选的,第四万向节112的末端固定在动平台14上,轴线与动平台14平行,第一移动副16起被动约束作用,保证机构整体的稳定。通过并联机构驱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14的转速及转向控制实现轮子前进时所需的多种姿态。本实施例在静平台10和动平台14之间增加了一条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用来将主轴电机的转矩和运动传递到轮子上。该新型球面并联机构具有球面机构特点,两条驱动支链都为主动驱动支链且对称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驱动都为电机,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4/201710291008.html" title="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水下机器人原文来自X技术">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水下机器人</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平台和动平台,其中:所述静平台的侧面和动平台的侧面之间仅设置有第一驱动支链和第二驱动支链,所述第一驱动支链为主动驱动支链,所述第二驱动支链为被动驱动支链;所述静平台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动平台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万向节,从而形成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末端设置有轮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平台和动平台,其中:所述静平台的侧面和动平台的侧面之间仅设置有第一驱动支链和第二驱动支链,所述第一驱动支链为主动驱动支链,所述第二驱动支链为被动驱动支链;所述静平台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动平台的中部以转动副的形式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万向节,从而形成RUR中间运动传递支链,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末端设置有轮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平台为1/4圆形,所述动平台为方块形;所述第一驱动支链为RUPU运动支链,所述第二驱动支链为RUPR运动支链,所述第一驱动支链为主动驱动支链,所述第二驱动支链为被动驱动支链;所述RUPU运动支链和RUPR运动支链垂直布置;所述静平台的弧形的一端和所述动平台的一侧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转动副、第二万向节、第一移动副和第四万向节,从而形成所述RUPU运动支链,其中所述第一转动副由设置在所述静平台上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静平台的弧形的另一端和所述动平台的相应侧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动副、第三万向节、第二移动副和第三转动副,从而形成所述RUPR运动支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万向节的末端固定在所述动平台上,轴线与所述动平台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腿复合球面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的长度小于所述静平台的半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原桑董辉王康玲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