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洪川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35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器,包括阀体、阀芯,阀芯设于阀体内且可沿阀体的轴向移动,阀体的一端设有进口且阀壁设有出口;阀芯包括调压弹簧、调节阀芯、回复弹簧、阀芯块;调压弹簧沿阀体的轴向设置,调压弹簧套接于调节阀芯上且在初始状态下一端与阀体的底部活动连接,调节阀芯的顶部设有与阀体开口连通的开口且由该开口处向内一直延伸至调节阀芯的底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底部设有通孔,回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块一端连接且阀芯块嵌入调节阀芯的空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阀芯的顶部,调节阀芯的顶部边缘还设有环形调节卡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双向通气,工作压力可调,还可实现自锁,避免误操作。

An automatic regul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regulator,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body and a valve core, the axial movement of the spool arranged in the valve body and along the body, the body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is provided with a valve wall; the valve core comprises a pressure regulating spring, regulating valve, a return spring, valve block; pressure setting valve along the axial spring, pressure regulating the spring is sheathed on the regulating valve and in the initial stat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end of the valve body and activity, regulating valves and val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op opening communicating opening and the opening inwards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regulating valve to form a cavity, the cavity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one end of the spring and back cavity at one end of the spool connect and block embedded within the regulating valve spool, the other end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return spring regulating valve, regulating valve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top edge of the annular adjusting chuck.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bidirectional ventilation, the working pressure is adjustable, and the self-locking can also be realized to avoid mis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器。
技术介绍
制动阀属于汽车气刹制动系统的一部分,制动阀中常使用一种自动切换阀,在一种工作气压可调式自动转换制动阀及其实现方法中,自动调节器的作用是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但在制动阀的回气过程中,则需要额外再增加一个单向阀实现回气过程,额外增加单向阀后,该制动阀的劣势就显得非常突出:1、额外的单向阀增加成本;2、需要单独设置一些气道,并且在气道中设置单向阀,这使整个制动阀的结构变得复杂,不利于加工生产;3、过多而乱的气道会使气体的流向更加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器。该自动调节器能实现双向通气。技术术语的解释:初始状态,是指未工作状态;初始压缩量,是指未工作状态下调压弹簧的压缩量;工作进入第一状态,第一状态是指当气压进入自动调节器的前端进口时,自动调节器打开。工作进入第二状态,第二状态是指自动调节器打开后,气压运用完成,气体回流泄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调节器,包括阀体、阀芯,所述阀芯设于阀体内且可沿阀体的轴向移动,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进口且阀壁设有出口;所述阀芯包括调压弹簧、调节阀芯、回复弹簧、阀芯块;所述调压弹簧沿阀体的轴向设置,调压弹簧套接于调节阀芯上且在初始状态下一端与阀体的底部活动连接,调节阀芯的顶部设有与阀体开口连通的开口且由该开口处向内一直延伸至调节阀芯的底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底部设有通孔,回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块一端连接且阀芯块嵌入调节阀芯的空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阀芯的顶部,调节阀芯的顶部边缘还设有环形调节卡盘;初始状态下,调节阀芯的环形调节卡盘与阀体的一端密封,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出口不连通,该自动调节器关闭,阀芯块与调节阀芯底部的通孔密封工作进入第一状态:刹车总泵或制动阀内的气流从阀体的进口进入,气压达到设定值即可使调节阀芯轴向移动直至阀体阀壁的出口露出,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出口连通,该自动调节器打开。此时,进口的气体从进口进入出口实现刹车制动。工作进入第二状态:泄出的气体由阀体阀壁出口回流至调节阀芯的底部通孔,阀芯块受力压缩回复弹簧,调节阀芯打开,气体则继续回流进入调节阀芯内,然后依次通过调节阀芯的顶部开口、阀体进口,然后排出。综上所述,该自动调节器实现双向通气。调压弹簧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还设有调节螺杆和挡片,所述挡片卡接于阀体内且与阀体内壁密封,挡片的一端与调压弹簧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螺杆活动连接。通过向内旋转或向外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进而移动调压弹簧来调节所述调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调节螺杆起调节初始压缩量的作用,并且方便借助相关工具来操作。进一步还可通过调节螺杆和阀盖结合的方式来调节,本专利技术则还包括设于阀体另一端的阀盖,所述调节螺杆穿过该阀盖与挡片活动连接。此时,阀盖的具体结构为:所述阀盖包括与阀体连接的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设有用于与调节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调节内螺纹。一种优选的第一盖体和阀体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盖体与阀体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种优选的第一盖体和阀体的连接方式:第一盖体与阀体对螺纹连接,第三种优选的第一盖体和阀体的连接方式:第一盖体与阀体相互卡接,第四种优选的第一盖体和阀体的连接方式:第一盖体与阀体粘接。进一步为了防止误操作,所述阀盖为自锁阀盖,该自锁阀盖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部和直径小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底部均开口,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设有啮齿且外壁设有两个卡扣槽;调节内螺纹设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盖体具有空腔并在该空腔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部,并围绕第三连接部设有多个锁齿,第三连接部的外壁设有啮齿且内壁设有菱形卡槽,且该啮齿的高度低于锁齿的高度;所述第二连接部卡于第三连接部和多个锁齿之间实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花键连接或对联开接,且通过锁齿卡住一个卡扣槽实现自锁;调节螺杆的一端则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调节内螺纹、第二连接部,然后卡接于第三连接部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第一盖体相应位置设有O型圈槽。为了使回气的过程更加通畅,所述阀芯块的侧壁设有多个用于与调节阀芯内壁接触的凸起。作为一种阀体的优选结构,所述阀体内设有阶梯式腔体,该腔体包括顺次与阀体一端进口连通的且内径逐步增大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形成于进口和第一腔体之间的第一挡台,形成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第二挡台;所述调节阀芯轴向卡接于第一腔体内,挡片轴向卡接于第二腔体内。另外,所述出口为一个以上。可通过该自动调节器切换多个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双向通气,当踩下制动踏板(刹车踏板)时,跟随气压变化切换进口与出口的导通状态;当完成一次制动过程后,可通过该自动调节器进行回气过程,进气和回气一体,仅仅通过该自动调节器即可实现,不用另行设置回气的通道和回气的装置,使整个制动阀结构变得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加工,气体流向得到很好的控制。(2)本专利技术中的调节弹簧的初始压缩量可调,通过调节调节弹簧的初始压缩量,可调节打开自动调节器的气压强度,由此实现进气时的气压强度阈值的调节,从而实现了工作压力的可调。(3)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调节器还可实现自锁,避免误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切换阀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切换阀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01-调压弹簧,102-挡片,103-调节阀芯,104-回复弹簧,105-阀芯块,103a-环形调节卡盘,105a-凸起,2-阀体,201-第一腔体,201a-第一挡台,202-第二腔体,202a-第二挡台,203-第三腔体,203a-第三挡台,3-阀盖,301-第一连接部,302-第二连接部,303-卡扣槽,304-第三旋转连接,305-锁齿,307-O型圈槽,4-调节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调节器,包括阀体2、阀芯,阀芯设于阀体内且可沿阀体的轴向移动,阀体的一端设有进口且阀壁设有出口;阀芯包括调压弹簧101、调节阀芯103、回复弹簧104、阀芯块105;调压弹簧沿阀体的轴向设置,调压弹簧套接于调节阀芯上且在初始状态下一端与阀体的底部活动连接,调节阀芯的顶部设有与阀体开口连通的开口且由该开口处向内一直延伸至调节阀芯的底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底部设有通孔,回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块一端连接且阀芯块嵌入调节阀芯的空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卡簧固定于调节阀芯的顶部,调节阀芯的顶部边缘还设有环形调节卡盘103a。初始状态下,调节阀芯的环形调节卡盘与阀体的一端密封且调节阀芯的顶部通过密封圈与阀体一端密封,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出口不连通,该自动调节器关闭,阀芯块与调节阀芯底部的通孔密封。工作进入第一状态:刹车总泵或制动阀内的气流从阀体的进口进入,气压达到设定值即可使调节阀芯轴向移动直至阀体阀壁的出口露出,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调节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2)、阀芯,所述阀芯设于阀体内且可沿阀体的轴向移动,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进口且阀壁设有出口;所述阀芯包括调压弹簧(101)、调节阀芯(103)、回复弹簧(104)、阀芯块(105);所述调压弹簧沿阀体的轴向设置,调压弹簧套接于调节阀芯上且在初始状态下一端与阀体的底部活动连接,调节阀芯的顶部设有与阀体开口连通的开口且由该开口处向内一直延伸至调节阀芯的底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底部设有通孔,回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块一端连接且阀芯块嵌入调节阀芯的空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阀芯的顶部,调节阀芯的顶部边缘还设有环形调节卡盘(103a);初始状态下,调节阀芯的环形调节卡盘与阀体的一端密封,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出口不连通,该自动调节器关闭,阀芯块与调节阀芯底部的通孔密封;工作进入第一状态:调节阀芯轴向移动直至阀体阀壁的出口露出,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出口连通,该自动调节器打开;工作进入第二状态:由阀体阀壁出口的气体回流至调节阀芯的底部通孔,阀芯块受力压缩回复弹簧,调节阀芯打开,气体继续回流至阀体一端的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2)、阀芯,所述阀芯设于阀体内且可沿阀体的轴向移动,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进口且阀壁设有出口;所述阀芯包括调压弹簧(101)、调节阀芯(103)、回复弹簧(104)、阀芯块(105);所述调压弹簧沿阀体的轴向设置,调压弹簧套接于调节阀芯上且在初始状态下一端与阀体的底部活动连接,调节阀芯的顶部设有与阀体开口连通的开口且由该开口处向内一直延伸至调节阀芯的底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底部设有通孔,回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块一端连接且阀芯块嵌入调节阀芯的空腔内,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阀芯的顶部,调节阀芯的顶部边缘还设有环形调节卡盘(103a);初始状态下,调节阀芯的环形调节卡盘与阀体的一端密封,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出口不连通,该自动调节器关闭,阀芯块与调节阀芯底部的通孔密封;工作进入第一状态:调节阀芯轴向移动直至阀体阀壁的出口露出,阀体一端的进口与阀壁的出口连通,该自动调节器打开;工作进入第二状态:由阀体阀壁出口的气体回流至调节阀芯的底部通孔,阀芯块受力压缩回复弹簧,调节阀芯打开,气体继续回流至阀体一端的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还设有调节螺杆(4)和挡片(102),所述挡片卡接于阀体内且与阀体内壁密封,挡片的一端与调压弹簧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螺杆活动连接;通过向内旋转或向外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进而移动调压弹簧来调节所述调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阀体另一端的阀盖(3),所述调节螺杆穿过该阀盖与挡片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包括与阀体连接的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设有用于与调节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调节内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洪川
申请(专利权)人:谢洪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