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105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其组分包括(质量百分比):相变储能材料20‑70、支撑材料17‑55、多孔材料3‑10、阻燃剂和协效剂5‑25、相容剂2‑5、导热材料1‑5、吸光材料3‑8、其他功能助剂1‑5。该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质地均匀、潜热大,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和阻燃性能。

Flame retardant functional phase change composite materi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ame retardant function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mass percentage): PCM 20 70, 17 support material 55, 10, 3 porous materials and flame retardant effect agent 5 25, 2 5, compatilizers 1 5, absorbing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s 3 8 optical materials and other functional additives 1 5. The functional phase change composite material has homogeneous texture and great latent heat, and has good light and heat conversion capability and flame retard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及其粉体、颗粒和板材产品,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技术背景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应用于建材的研究始于1982年,由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公司发起。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兼备普通建材和相变材料两者的优点:能够大量吸收和释放热能;能够与其他传统建筑材料联合使用;安装便捷,不需要特殊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用标准生产设备生产;在经济、效益上具有竞争性。相变材料是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改变物理状态的材料,以环境与体系的温度差为推动力,实现储-放热功能。作为能量存储器,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大、储能能力强、温度恒定等优点。这些优点在节能、温度控制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相变材料在智能调温服装、航天、建筑及电子器件等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实际应用来说,相变材料的安全性和功能化都非常重要。对于阻燃性能来说,其必须满足国家标准才能实际推广应用。而功能化,如防水、无甲醛、节能等则是产品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体现。公开号为CN101397489A和CN101531885的专利均仅报道了其样品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前者虽提及改善了热释放速率,但并未指明通过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组分包括(质量百分比):相变储能材料20‑70、支撑材料17‑55、多孔材料3‑10、阻燃剂和协效剂5‑25、相容剂2‑5、导热材料1‑5、吸光材料3‑8,其他功能助剂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组分包括(质量百分比):相变储能材料20-70、支撑材料17-55、多孔材料3-10、阻燃剂和协效剂5-25、相容剂2-5、导热材料1-5、吸光材料3-8,其他功能助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储能材料为相变点在10-100℃石蜡、烷烃、酯类、脂肪酸、脂肪醇中的一种、以及同类或多类的调配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相变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材料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苯乙烯—丁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相变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膨胀石墨、膨胀蛭石、沸石、活性炭、多孔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功能化相变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剂为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可膨胀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阻燃协效剂包括有机、无机两类,有机协效剂选自季戊四醇、季戊四醇多聚体、环氧树脂、三聚氰胺、磷酸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如强赵晓娜姚锐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