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281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搅拌桩,所述预制管桩包括若干相互套接的单元管桩,单元管桩的一端固定设有套筒,所述单元管桩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套筒中;通过设置套筒,可提高单元管桩连接处的强度,使相邻上下单元管桩之间更好的连接,减少单元管桩连接处破坏的可能性,使预制管桩结构更稳固,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Retain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including mixing pile, the precast pil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interconnected unit pipe pile, pile end uni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sleeve, the other end is sheathed on the pipe unit of the barrel; by setting the sleeve,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ipe unit and make a better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djacent unit pile,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joint destruction of the pipe unit, the precast pile structure is more stable, better support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中的支护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工程是保护地下空间明挖施工顺利进行和周边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临时支护和土体加固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基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在基础施工期间,在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和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基坑支护造价、缩短工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追求。公开号为CN2046087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止水桩/墙内插H型钢与预制管桩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止水的连续水泥土搅拌桩或止水墙,和用于基坑挡土的预制管桩,在止水桩内插两个小直径的管桩之间增加一个H型钢,H型钢用于增加预制管桩侧向刚度及桩间止水桩抗剪强度。管桩主要通过在工厂浇注,并养护完成后,再运到工程场地进行沉桩作业。但由于生产、运输及施工的原因,上述技术中采用的预制管桩不能一次满足设计桩长的需要,必须在沉桩现场对预制管桩单元进行接桩,将多节预制管桩单元拼接成具体场地设计桩长的预制管桩。当前,绝大部分预制管桩的接头型式是采用端头板电焊联结法。因此,焊接接头部位往往成为预制管桩桩身的薄弱处,特别是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接头处容易发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搅拌桩,所述预制管桩包括若干相互套接的单元管桩,单元管桩的一端固定设有套筒,所述单元管桩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套筒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可提高单元管桩连接处的强度,且通过在桩孔中通入混凝土可将单元桩体之间、预制管桩与外界粘合固定,使连接处更不易被破坏;套筒可提高管桩连接处的密封性,减少水从单元管桩的连接处进入管桩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元管桩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卡块,所述单元管桩的另一端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卡块嵌于所述卡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块嵌于卡槽中,可增大单元管桩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使单元管桩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且可避免管桩之间因受力不均而相对偏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呈“T”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第一卡块限位,限制第一卡块自由度,更好的避免第一卡块以及单元管桩之间相对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筒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时第一卡块位于单元管桩外侧,便于观察,可更好的将卡槽与第一卡块对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块与套筒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块和套筒固定连接的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第一卡块与套筒的接触面积,使第一卡块更稳定的固定于套筒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基坑止水的搅拌桩,所述搅拌桩设置于所述预制管桩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桩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桩内设有H型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H型钢可用于增加预制管桩侧向刚度及搅拌桩抗剪强度,使搅拌桩结构更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H型钢的两端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嵌于所述卡槽中的两端嵌于所述卡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相邻管桩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可对基坑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管桩插入土层中的垂直度与所述搅拌桩插入土层中的垂直度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预制管桩与搅拌桩之间相互平行,可增大搅拌桩与预制管桩的接触面积,使预制管桩与搅拌桩之间更好的连接,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筒,可使相邻上下单元管桩之间更好的连接,减少单元管桩连接处破坏的可能性,使预制管桩结构更稳固,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预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元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管桩;11、单元管桩;12、套筒;13、第一卡块;14、卡槽;15、连接件;16、卡座;2、搅拌桩;3、H型钢;31、第二卡块;4、管桩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为基坑挡土的预制管桩1以及用于为基坑止水的搅拌桩2,搅拌桩2依次间隔设置于预制管桩1之间,且预制管桩1与搅拌桩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均垂直于基坑)。如图2所示,预制管桩1包括若干相互套接的单元管桩11,单元管桩11的下端固定设有套筒12,套筒12与单元管桩11之间可通过焊接固定,套筒12的下端固定设有第一卡块13,第一卡块13的横截面呈“T”型设置,为使第一卡块13与套筒12之间的连接更紧密,第一卡块13与套筒12之间设有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卡块13和套筒12固定连接的连接件15;单元管桩11的上端设有呈“T”型设置的卡槽14(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卡座16形成,卡座16的横截面呈“L”型设置且固定于单元管桩11上),相邻单元管桩11的第一卡块13嵌于卡槽14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块13和卡槽14对称设置于预制管桩1的两侧。如图1所示,搅拌桩2内设有H型钢3,H型钢3的两端设有呈“T”型设置的第二卡块31,第二卡块31嵌于卡槽14中。施工过程如下:1、定位放线,按照设计图纸,放置轴线,用钢尺量出预制管桩1的中心点;2、以中心点为中心挖管桩孔4;3、将单元管桩11放入管桩孔4中,并使第一卡块13嵌入卡槽14中;4、在管桩孔4中浇筑混凝土;5、量出搅拌桩2的中心点;6、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形成搅拌桩2;7、将H型钢3嵌入单元管桩11的卡槽14中。可在施工前直接将第一卡块13套入卡槽14中,并通过在单元管桩11的连接处穿设螺栓,焊接等方式固定单元管桩11。上述基坑支护结构不仅可应用于基坑也可应用于工程桩。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管桩(1),所述预制管桩(1)包括若干相互套接的单元管桩(11),单元管桩(11)的一端固定设有套筒(12),所述单元管桩(11)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套筒(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管桩(1),所述预制管桩(1)包括若干相互套接的单元管桩(11),单元管桩(11)的一端固定设有套筒(12),所述单元管桩(11)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套筒(1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管桩(11)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卡块(13),所述单元管桩(11)的另一端上设有卡槽(14),所述第一卡块(13)嵌于所述卡槽(14)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4)呈“T”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13)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筒(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少华黄军锋肖东亮高石磊尤孟星郑喻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