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0067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椅驱动装置,包括车轮传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和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其中:所述车轮传动装置包括两组,分别用于驱动轮椅左侧或右侧的车轮,每组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差速装置外壳、动力输入法兰、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侧行星锥齿轮、下侧行星锥齿轮、车轮驱动轴、右侧中心锥齿轮、转向调节轴、左侧中心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电磁制动器法兰、转向调节输入轴、带轮、换向锥齿轮、电磁制动器磁轭、电磁制动器衔铁、电磁制动器法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车轮传动装置;所述电动转向传动装置用于对车轮进行转向。

Wheelchair driv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heelchair driving device, comprising a wheel driving device, driving device and electric steering device, wherein the wheel drive device comprises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for driving on the left or right wheelchair wheels, each wheel transmission device comprises a differential device casing, power input flange, gear wheels, shell the upper and lower bevel gear planetary gear wheel, drive shaft, bevel gear, steering adjustment right center axis, left center bevel gear, bevel gear, electromagnetic brake flange, steering adjustment input shaft, pulley, reversing bevel gear, electromagnetic brake, electromagnetic brake, magnetic yoke armature electromagnetic brake flange; the drive device for driving wheel drive device; the electric steering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椅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运用在轮椅上的传动机构,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轮椅车轮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轮椅作为行动不便者的代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目前,轮椅主要分为手动轮椅和电动轮椅两类,手动轮椅价格便宜但无动力驱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用手推动轮椅,较为费力。电动轮椅在手动轮椅基础上,叠加了高性能的动力驱动装置,但基本上采用两个电机直接驱动车轮方式给予动力,轮椅运动控制相对复杂,使两车轮等速转动或精确转向难以很好实现,导致轮椅在直行过程中走“S”形曲线、在转弯过程中转弯半径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轮椅驱动装置,在轮椅直行时,只需一个电机驱动左右两侧车轮,能够很好的保证两侧车轮的同步性。在转弯时,只需调节一侧车轮转速,使两轮产生转速差,实现精确转向。在驱动电机仍然运行情况下,轮椅能够立即停止行驶。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可方便的进行方向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简单、直行时两侧车轮同步性较好和转弯能够精确控制的轮椅驱动装置,包括电动调节转向机构,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轮椅驱动装置,包括车轮传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和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其中:所述车轮传动装置包括两组,分别用于驱动轮椅左侧和右侧的车轮,每组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差速装置外壳、动力输入带轮、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侧行星锥齿轮、下侧行星锥齿轮、车轮驱动轴、右侧中心锥齿轮、转向调节轴、左侧中心锥齿轮、主动锥齿轮、转向调节输入轴、带轮、换向锥齿轮、电磁制动器(包括电磁制动器磁轭、电磁制动器衔铁)、电磁制动器法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外壳、带轮、动力输入轴、齿圈轴、动力输入轴电磁制动器、动力输入轴侧法兰、齿圈、行星齿轮、太阳轮、行星架、动力输出轴侧法兰、动力输出轴电磁制动器、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法兰;所述电动转向传动装置用于对车轮进行转向,包括: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部的电机、联轴器、主动齿轮、左侧锥齿轮、左侧换向锥齿轮、左侧离合器转盘组件、左侧衔铁、左侧离合器磁轭、被动齿轮、转向调节动力轴、右侧离合器磁轭、右侧离合器转盘组件、右侧衔铁、右侧换向锥齿轮、右侧换向锥齿轮;设置在该外壳外部的左侧带轮、右侧带轮;以及部分设置在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内部、部分设置在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外部的左侧转向调节输出轴和右侧转向调节输出轴;其中左侧衔铁与左侧锥齿轮连为一体,右侧衔铁与右侧锥齿轮连为一体。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车轮驱动轴的大部分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车轮驱动轴的一端露出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并与该左侧的车轮连接,用于驱动车轮旋转;车轮驱动轴的另一端伸入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车轮驱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其中第一轴承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第二轴承设置在差速装置外壳内。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转向调节轴为空心轴,套接在车轮驱动轴上,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转向调节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其中第三轴承设置在第一安装凸台上,第四轴承设置在差速装置外壳内;转向调节轴上设置有主动锥齿轮和电磁制动器法兰,电磁制动器衔铁与电磁制动器法兰连接为一体。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主动锥齿轮与换向锥齿轮互相啮合;转向调节输入轴垂直于车辆驱动轴布置并由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的第五轴承支撑,其一端伸入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另一端露出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外,露出端安装有带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换向锥齿轮安装在转向调节输入轴上;电磁制动器磁轭安装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差速装置外壳为空心圆桶形,通过两个轴承安装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内,其中第六轴承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第七轴承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动力输入带轮设置在差速装置外壳的远离该左侧车轮的一端,且位于车轮传动装置外壳的外部。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上、下侧行星锥齿轮和分别通过安装在设置在差速装置外壳内上、下对侧的第八轴承和第九轴承上的安装轴安装在差速装置外壳内;车轮驱动轴与右侧中心锥齿轮、车轮连接为一体,转向调节轴与左侧中心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和电磁制动器法兰连接为一体;上侧行星锥齿轮分别与左侧中心锥齿轮和右侧中心锥齿轮啮合,下侧行星锥齿轮分别与左侧中心锥齿轮和右侧中心锥齿轮啮合;转向调节输入轴与带轮、换向锥齿轮连接为一体,各轴通过轴承进行支撑。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动力输入轴的大部分安装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内,其露出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外部的一端上安装有带轮,该带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用于动力输入。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动力驱动装置外壳内部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动力输入部分,第二部分为动力输出部分;动力输入轴的大部分位于动力输入部分中,其另一端伸入动力输出部分并与位于动力输出部分中的太阳轮连接,动力输入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其中第10轴承设置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上、第11轴承设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上。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齿圈轴为空心轴,套接在动力输入轴上,齿圈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其中第12轴承设置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上、第13轴承设在第二安装凸台上;动力输入轴侧磁轭、动力输入轴侧衔铁、动力输入轴侧法兰设置在第一部分内,其中动力输入轴侧磁轭安装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上,电磁制动器法兰安装在齿圈轴上。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行星齿轮、太阳轮、行星架、动力输出轴侧法兰、动力输出轴侧衔铁、动力输出轴侧磁轭和动力输出轴的一部分设置在动力输出部分中,太阳轮位于齿圈中心,行星齿轮位于太阳轮和齿圈之间并分别与太阳轮和齿圈啮合,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架上。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动力输出轴通过设置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上的第12轴承和第13轴承被支撑,动力输出轴侧磁轭安装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上,行星架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动力输出轴露出在动力驱动装置外壳外部的一端上安装有动力输出法兰,该动力输出法兰与动力输入法兰通过连杆机构、或皮带连接,用于为该动力输入法兰提供动力。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动力输入轴与带轮、太阳轮连接为一体,齿圈轴与电磁制动器法兰、内齿圈连接为一体,动力输出轴与行星架、电磁制动器法兰和动力输出带轮连接为一体;电磁制动器衔铁分别与电磁制动器法兰连接为一体,电磁制动器磁轭与动力驱动装置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内部间隔设置有两个带有中心孔的安装壁,分别是左侧安装壁和右侧安装壁,所述左侧安装壁和右侧安装壁将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分隔为左侧部分、中间部分和右侧部分,转向调节动力轴主体设置在中间部分中,两端穿过左侧安装壁和右侧安装壁分别进入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转向调节动力轴被分别设置在左侧安装壁和右侧安装壁上的两个轴承所支撑;被动齿轮安装在转向调节动力轴位于中间部分的本体上,该被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安装轴由安装在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上的一组轴承支撑;主动齿轮的安装轴通过联轴器与固定在中间部分内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中: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设置的零部件及其连接结构完全相同:左侧离合器磁轭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侧安装壁上,转向调节动力轴的左端穿过所述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轮椅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椅驱动装置,包括车轮传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和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传动装置包括两组,分别用于驱动轮椅左侧和右侧的车轮,每组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差速装置外壳、动力输入带轮、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侧行星锥齿轮、下侧行星锥齿轮、车轮驱动轴、右侧中心锥齿轮、转向调节轴、左侧中心锥齿轮、主动锥齿轮、转向调节输入轴、带轮、换向锥齿轮、电磁制动器、电磁制动器法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外壳、带轮、动力输入轴、齿圈轴、动力输入轴电磁制动器、动力输入轴侧法兰、齿圈、行星齿轮、太阳轮、行星架、动力输出轴侧法兰、动力输出轴电磁制动器、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法兰;所述电动转向传动装置用于对车轮进行转向,包括: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部的电机、联轴器、主动齿轮、左侧锥齿轮、左侧换向锥齿轮、左侧离合器转盘组件、左侧衔铁、左侧离合器磁轭、被动齿轮、转向调节动力轴、右侧离合器磁轭、右侧离合器转盘组件、右侧衔铁、右侧换向锥齿轮、右侧换向锥齿轮;设置在该外壳外部的左侧带轮、右侧带轮;以及部分设置在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内部、部分设置在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外部的左侧转向调节输出轴和右侧转向调节输出轴;其中左侧衔铁与左侧锥齿轮连为一体,右侧衔铁与右侧锥齿轮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驱动装置,包括车轮传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和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传动装置包括两组,分别用于驱动轮椅左侧和右侧的车轮,每组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差速装置外壳、动力输入带轮、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侧行星锥齿轮、下侧行星锥齿轮、车轮驱动轴、右侧中心锥齿轮、转向调节轴、左侧中心锥齿轮、主动锥齿轮、转向调节输入轴、带轮、换向锥齿轮、电磁制动器、电磁制动器法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车轮传动装置,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外壳、带轮、动力输入轴、齿圈轴、动力输入轴电磁制动器、动力输入轴侧法兰、齿圈、行星齿轮、太阳轮、行星架、动力输出轴侧法兰、动力输出轴电磁制动器、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法兰;所述电动转向传动装置用于对车轮进行转向,包括: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部的电机、联轴器、主动齿轮、左侧锥齿轮、左侧换向锥齿轮、左侧离合器转盘组件、左侧衔铁、左侧离合器磁轭、被动齿轮、转向调节动力轴、右侧离合器磁轭、右侧离合器转盘组件、右侧衔铁、右侧换向锥齿轮、右侧换向锥齿轮;设置在该外壳外部的左侧带轮、右侧带轮;以及部分设置在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内部、部分设置在电动转向传动装置外壳外部的左侧转向调节输出轴和右侧转向调节输出轴;其中左侧衔铁与左侧锥齿轮连为一体,右侧衔铁与右侧锥齿轮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轮驱动轴的大部分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车轮驱动轴的一端露出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并与该左侧的车轮连接,用于驱动车轮旋转;车轮驱动轴的另一端伸入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车轮驱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其中第一轴承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第二轴承设置在差速装置外壳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调节轴为空心轴,套接在车轮驱动轴上,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转向调节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其中第三轴承设置在第一安装凸台上,第四轴承设置在差速装置外壳内;转向调节轴上设置有主动锥齿轮和电磁制动器法兰,电磁制动器衔铁与电磁制动器法兰连接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动锥齿轮与换向锥齿轮互相啮合;转向调节输入轴垂直于车辆驱动轴布置并由设置在车轮传动装置外壳上的第五轴承支撑,其一端伸入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内,另一端露出车轮传动装置外壳外,露出端安装有带轮;在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亮兰陟樊喻波王强王丽陶春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