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负载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65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胎体层、内衬层、位于二者之间的内面保护层的重负载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内面保护层包括橡胶层(A)和橡胶层(B),每个橡胶层由含有橡胶成分、硫和有机酸钴盐的橡胶组合物组成,所述硫的含量满足下式(Ⅰ)和(Ⅱ):S↓[A]<S↓[B]≤S↓[C]…(Ⅰ),2≤S↓[A]≤4…(Ⅱ),其中S↓[A]、S↓[B]和S↓[C]代表分别组成橡胶层(A)和(B)以及胎体层的橡胶组合物中每100质量份橡胶成分配有的硫量。该重负载充气轮胎胎体橡胶的蠕变被抑制,内面保护层的破裂被防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负载充气轮胎,特别涉及明显改善了高温多湿地区使用的耐久性的重负载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传统重负载充气轮胎中,由丁基橡胶所制透气性低的内衬层是保持轮胎气压的最内层,在内衬层和胎体层之间有一内面保护层。这里所用术语“胎体层”指由帘布和被覆这些帘布的胎体橡胶组成的胎体帘布层的胎体橡胶部分。内面保护层应具有拦阻氧气的功能,使通过内衬层的氧气不能到达胎体帘布层损坏帘布和胎体橡胶之间的粘合力,还要具有增强胎体橡胶的功能,使胎体橡胶不会由于轮胎行驶或轮胎内压而在径向向外蠕变从而帘布向轮胎内面的方向突出。此外,内面保护层应具有类似于胎体橡胶的配方,这样不会由于硫化之前和之后胎体橡胶组合物的变化而损害胎体帘布层的固有功能,并在硫化之前和之后进一步具有对丁基橡胶组合物制成的内衬层的更高粘合力。拦阻氧气的功能是通过氧化损害内面保护层本身的橡胶而获得。但是,由于氧化损害导致内面保护层的抗断裂性降低,如果在轮胎行驶的最后阶段驶过突出物或类似情况而对轮胎施加强力,内面保护层就会破裂引起如泄气等轮胎事故。因此,优选在氧化损害中具有高抗断裂性的橡胶作为内面保护层的橡胶。而且,为了增强胎体帘布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胎体层、内衬层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内面保护层的重负载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内面保护层由靠近内衬层的橡胶层A和靠近胎体层的橡胶层B组成,组成内衬层、胎体层、橡胶层A和橡胶层B的每个橡胶层都配有橡胶成分、硫和有机酸钴化合物,硫的配量满足下式(Ⅰ)和(Ⅱ):S↓[A]<S↓[B]≤S↓[C]…(Ⅰ)2≤S↓[A]≤4…(Ⅱ)(其中S↓[A]、S↓[B]和S↓[C]分别代表组成橡胶层A、橡胶层B和胎体层的橡胶组合物中基于100质量份橡胶成分的硫的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泽直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