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965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包括了选择耐涝品种、排水抢救、清杂洗苗、查苗补缺、补施肥料、加强病虫防治等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洪涝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通过选择耐涝品种并进行涝后的科学管理,实现水稻的丰产,利用自制的三种叶面肥,在水稻受灾退水后按不同生育期喷施,能够有效的促返青和增强分蘖、增大穗,加快抽穗整齐以及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增产显著,可使受灾水稻产量不受影响,甚至超过正常水稻产量。

A remedy is not affected by the floods after the rice yield management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medy for rice production is not affected after the flood management method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waterlogging tolerant varieties, water rescue, cleaning wash seedlings, check the seedlings filled, fill fertilizer, strengthen the pest control process, aiming at the effects of flooding on the rice planting, by choosing waterlogging tolerant varieties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aterlogging, rice yield, using three kinds of homemade fertiliz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n Rice by spraying water back after,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and enhance the green, increase tillering panicle, accelerate heading uniformity and improve seed setting rate and grain weight effect, low cost, simple method, yield obviously, the affected rice yield is not affected, even more than normal rice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国水稻播种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总产量达1.3亿吨,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全世界最大的稻谷消费国,稻米是人们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的稳定增长对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以来,每到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农田经常被淹,內涝严重,农作物水稻遭受严重损失,轻者减产,严重者水稻绝收。洪水退后,农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然而目前对于涝后水稻栽培仍以传统的方法为主,选种、催芽、施肥、除草等工艺均采用粗放方式处理,没有规范的涝后水稻管理技术,这就导致了涝后的水稻产量不高,水稻质量差,无法满足水稻年产量的要求,极大的影响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通过多年实践,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种植管理方法,能把涝灾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选择耐涝品种:水稻种植前选择根系发达、茎杆强韧、株型紧凑、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同时错开生产季节,选择早、中、迟熟多样性的品种,避免受洪涝导致的全面损失;(2)排水抢救:受涝退水后立即进行排水,排水时由田地高低由高往低排,同时在高温期间排水时保留2-4厘米水层,阴雨天则一次性排干;(3)清杂洗苗:受涝后排水过程中随退水涝去漂浮物,并在退水刚露苗尖时,使用木竿来回振荡以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4)查苗补缺:处于分蘖期的田块,受涝后补齐缺株,具体方法为在未受涝或涝轻的田里,选取生长良好、正在分蘖的稻株,分出部分移栽到缺苗的田中,若缺苗严重,则将几块田里的稻苗移到一块田里;(5)补施肥料:受涝排水后通过多次轻施的方法进行肥料的补施,亩施尿素2-2.5千克、氯化钾2.5-3千克,共补施2-3次,每次间隔5-7天,同时在水稻分蘖期每亩喷施叶面肥A溶液30千克,水稻孕穗期每亩喷施45千克叶面肥B溶液,水稻灌浆结实期每亩喷施15千克叶面肥C溶液;(6)加强病虫防治:水稻受涝后及时用药防治,选用叶青双、消菌灵防治白叶枯病,选用井冈霉素、纹枯清防治纹枯病。所述排水抢救过程中若稻苗受淹后披叶少,植株生长健壮,则可以排干后搁田,防止翻根倒伏。所述清杂洗苗过程中若秧苗处于分蘖期,则随退水方向泼水进行洗苗,同时清除烂叶、黄叶。所述叶面肥A溶液由以下方法配制:按重量份准备原料大豆粉48-52份、发酵菌剂1-2份、红糖6-8份,将大豆粉和发酵菌剂混合后放置入发酵缸中堆积发酵,发酵前向发酵缸内加水至大豆粉含水量在70-75%,发酵6-7天后将发酵料翻倒一次,10-12天后发酵完成,将发酵料取出,与5-6倍于其质量的水混合,再加入红糖,搅拌浸泡12-15小时后过滤,收集滤液即得到叶面肥A溶液。所述叶面肥B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向每100千克清水中加入4-5克蛋氨酸以及80-100毫克稀土微肥,搅拌均匀后即可。所述叶面肥C溶液由以下方法配制:按重量份准备原料尿素35-40份、硫酸钾20-25份、硫酸铜18-20份、硫酸亚铁40-42份、硫酸锌20-25份、硼砂25-30份、乙二胺四乙酸4-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8-10份、细胞分裂素制剂1-2份、水解蛋白粉70-80份,将所有原料混合后溶于12-15倍质量的水中,充分搅匀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针对洪涝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通过选择耐涝品种并进行涝后的科学管理,实现水稻的丰产,利用自制的三种叶面肥,在水稻受灾退水后按不同生育期喷施,能够有效的促返青和增强分蘖、增大穗,加快抽穗整齐以及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增产显著,可使受灾水稻产量不受影响,甚至超过正常水稻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选择耐涝品种:水稻种植前选择根系发达、茎杆强韧、株型紧凑、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同时错开生产季节,选择早、中、迟熟多样性的品种,避免受洪涝导致的全面损失;(2)排水抢救:受涝退水后立即进行排水,排水时由田地高低由高往低排,同时在高温期间排水时保留3厘米水层,阴雨天则一次性排干,若稻苗受淹后披叶少,植株生长健壮,则排干后搁田,防止翻根倒伏;(3)清杂洗苗:受涝后排水过程中随退水涝去漂浮物,并在退水刚露苗尖时,使用木竿来回振荡以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若秧苗处于分蘖期,则随退水方向泼水进行洗苗,同时清除烂叶、黄叶;(4)查苗补缺:处于分蘖期的田块,受涝后补齐缺株,具体方法为在未受涝或涝轻的田里,选取生长良好、正在分蘖的稻株,分出部分移栽到缺苗的田中,若缺苗严重,则将几块田里的稻苗移到一块田里;(5)补施肥料:受涝排水后通过多次轻施的方法进行肥料的补施,亩施尿素2千克、氯化钾3千克,共补施2次,每次间隔7天,同时在水稻分蘖期每亩喷施叶面肥A溶液30千克,水稻孕穗期每亩喷施45千克叶面肥B溶液,水稻灌浆结实期每亩喷施15千克叶面肥C溶液;(6)加强病虫防治:水稻受涝后及时用药防治,选用叶青双、消菌灵防治白叶枯病,选用井冈霉素、纹枯清防治纹枯病。叶面肥A溶液由以下方法配制:按重量份准备原料大豆粉50份、发酵菌剂1份、红糖6份,将大豆粉和发酵菌剂混合后放置入发酵缸中堆积发酵,发酵前向发酵缸内加水至大豆粉含水量在70-75%,发酵7天后将发酵料翻倒一次,12天后发酵完成,将发酵料取出,与5倍于其质量的水混合,再加入红糖,搅拌浸泡12小时后过滤,收集滤液即得到叶面肥A溶液。叶面肥B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向每100千克清水中加入5克蛋氨酸以及100毫克稀土微肥,搅拌均匀后即可。叶面肥C溶液由以下方法配制:按重量份准备原料尿素40份、硫酸钾20份、硫酸铜18份、硫酸亚铁40份、硫酸锌20份、硼砂28份、乙二胺四乙酸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8份、细胞分裂素制剂1份、水解蛋白粉75份,将所有原料混合后溶于15倍质量的水中,充分搅匀即可。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水稻洪涝受灾后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在正常管理情况下,还可以增产10%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选择耐涝品种:水稻种植前选择根系发达、茎杆强韧、株型紧凑、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同时错开生产季节,选择早、中、迟熟多样性的品种,避免受洪涝导致的全面损失;(2)排水抢救:受涝退水后立即进行排水,排水时由田地高低由高往低排,同时在高温期间排水时保留2‑4厘米水层,阴雨天则一次性排干;(3)清杂洗苗:受涝后排水过程中随退水涝去漂浮物,并在退水刚露苗尖时,使用木竿来回振荡以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4)查苗补缺:处于分蘖期的田块,受涝后补齐缺株,具体方法为在未受涝或涝轻的田里,选取生长良好、正在分蘖的稻株,分出部分移栽到缺苗的田中,若缺苗严重,则将几块田里的稻苗移到一块田里;(5)补施肥料:受涝排水后通过多次轻施的方法进行肥料的补施,亩施尿素2‑2.5千克、氯化钾2.5‑3千克,共补施2‑3次,每次间隔5‑7天,同时在水稻分蘖期每亩喷施叶面肥A溶液30千克,水稻孕穗期每亩喷施45千克叶面肥B溶液,水稻灌浆结实期每亩喷施15千克叶面肥C溶液;(6)加强病虫防治:水稻受涝后及时用药防治,选用叶青双、消菌灵防治白叶枯病,选用井冈霉素、纹枯清防治纹枯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选择耐涝品种:水稻种植前选择根系发达、茎杆强韧、株型紧凑、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同时错开生产季节,选择早、中、迟熟多样性的品种,避免受洪涝导致的全面损失;(2)排水抢救:受涝退水后立即进行排水,排水时由田地高低由高往低排,同时在高温期间排水时保留2-4厘米水层,阴雨天则一次性排干;(3)清杂洗苗:受涝后排水过程中随退水涝去漂浮物,并在退水刚露苗尖时,使用木竿来回振荡以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4)查苗补缺:处于分蘖期的田块,受涝后补齐缺株,具体方法为在未受涝或涝轻的田里,选取生长良好、正在分蘖的稻株,分出部分移栽到缺苗的田中,若缺苗严重,则将几块田里的稻苗移到一块田里;(5)补施肥料:受涝排水后通过多次轻施的方法进行肥料的补施,亩施尿素2-2.5千克、氯化钾2.5-3千克,共补施2-3次,每次间隔5-7天,同时在水稻分蘖期每亩喷施叶面肥A溶液30千克,水稻孕穗期每亩喷施45千克叶面肥B溶液,水稻灌浆结实期每亩喷施15千克叶面肥C溶液;(6)加强病虫防治:水稻受涝后及时用药防治,选用叶青双、消菌灵防治白叶枯病,选用井冈霉素、纹枯清防治纹枯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救水稻涝灾后产量不受影响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抢救过程中若稻苗受淹后披叶少,植株生长健壮,则可以排干后搁田,防止翻根倒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义学武立权徐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舒州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