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51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包括秧箱、旋转式分插机构、传动箱,旋转式分插机构安装在传动箱上,连接在传动箱上同一根转轴上的旋转式分插机构的秧针之间的距离构成25cm的窄行距,不在同一根转轴上但相邻的旋转式分插机构的秧针之间的距离构成30cm、35cm、40cm或45cm的宽行距;旋转式分插机构的排布方式为以下三种中的一种:一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两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或三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我国水稻宽窄行机械化插秧技术农艺与农机融合不够,农机长期以来无法实现水稻宽窄行插秧的问题。

A row of high speed trans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w of high-speed transplanter, row high-speed transplanter including seedling box, rotary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gear box, rotary type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is installed on the driving box, between the rotary seeding nee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box on a common shaft of the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with the distance of the narrow the spacing 25cm, not between seedlingneedle a common shaft but adjacent rotary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with the distance of 30cm, 35cm, 40cm wide row or 45cm; arrangement of rotary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kinds: one in a narrow spacing and a wide row spacing distribution, two adjacent narrow row spacing and wide spacing intervals or three adjacent narrow spacing and wide spaced interval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raditional rice mechanization in China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lant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s not enough, a long time can not achieve agricultural The problem of rice wide narrow row rice trans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械及其农艺
,尤其涉及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
技术介绍
水稻的宽窄行机械插秧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具有土地使用率高、植株群体分布合理、整体光合作用率高,增加水稻行间通风、光照等特点,使稻株生长健壮;同时,由于通风透光性增强,使稻株间湿度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危害,最终达到高产的目的。为了研究出水稻的宽窄行栽培模式,各地都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根据当地的水稻品种分蘖能力强弱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水稻宽行和窄行的栽培规格,对于分蘖能力一般的水稻品种种植密度大一些,行距小一些;对于分蘖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种植密度小一些,即行距大一些。表1是一些我国主要稻区提出的部分水稻宽窄行插秧的行距参数。表1主要稻区的部分水稻宽窄行插秧的行距,(单位:cm)这些水稻的宽窄行行距是由当地的农艺专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该项技术在我国还几乎是人工插秧,没有实现机械化插秧,其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1)一种行距需要一种插秧机,这些插秧机都是非标的产品,考虑到非标产品的研发费用高和宽窄行插秧机的种类太多,数量又少,插秧机生产企业不愿意生产,即使生产出的一些宽窄行插秧机在产品质量上也不过关。(2)一种行距需要一种规格的秧盘,而且这些秧盘均为非标产品,生产成本高,秧盘生产企业也不愿意生产;同时,由于刚开始用的量少,农民购买秧盘的费用也很高。另外,一种规格的秧盘需要一种育秧播种机,宽窄行的种类多,农民很难投入大量成本购买非标的育秧播种机。(3)由于目前的插秧机工作原理限制,太窄的行距(如20cm),育秧和把秧苗朝插秧机上装时很不方便,农民不欢迎使用。(4)在宽窄行插秧机研发方面,研究人员主要是寻求新的分插机构工作原理和结构能够在标准30cm宽度等行距插秧机上插植出不同规格的宽窄行秧苗。如:CN201010288683.7,CN201010500777.6,CN201410111869.3等专利,这项研究非常困难,因为这种结构使得插秧机的结构变得很复杂,插秧机的关键部件变成了一个非标产品,生产很难,一直没有推广。(5)CN201210375391.6提出了宽行40cm,窄行19~23cm;CN200810233344.1提出了宽行40~50cm,窄行20cm。由于水稻的宽窄行栽培对每一个宽行行距要有一个确定的窄行行距,这些研究成果只给出了宽行或窄行的范围,两者之间的搭配关系没有确定,对机械化插秧的生产缺乏指导意义。(6)CN201320649285.2和CN201320649336.1给出了一种手扶和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插秧机的技术方案,这个方案只适应该专利所示的插秧机类型,它们的分插机构是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对旋转式分插机构和不是链箱传动分插机构的情况没有说明。这些专利没有对宽窄行插秧机的秧箱结构和尺寸、秧门的结构和位置、移箱机构的移动距离进行正确和完整的阐述。同时,这些专利只论述一种了1窄行和1宽行的宽窄行插秧机的结构,没有论述其他的宽窄行规格。(7)CN201010127745-苗箱隔板不等距和CN201010127757-苗箱有宽隔板的两个专利是关于手扶插秧机的宽窄行技术方案,针对手扶插秧机的结构设计了宽窄行插秧机的栽植臂布置方法和秧箱的结构形式;没有对采用标准化的25cm窄行,以及合理的宽行进行设计;没有对高速插秧机的旋转式分插机构构成的宽窄行插植系统进行设计,没有对小秧箱和隔板与宽窄行的尺寸关系进行设计,没有对移箱的移动范围进行设计,缺乏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解决我国水稻宽窄行机械化插秧技术农艺与农机融合不够,农机长期以来无法实现水稻宽窄行插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包括秧箱、旋转式分插机构、移秧箱机构、传动箱、机架以及动力行走机构,机架悬挂在动力行走机构上,秧箱和传动箱设置在机架上,秧箱可在移秧箱机构的带动下在机架上进行横向的左右往复移动,旋转式分插机构安装在传动箱上,所述旋转式分插机构包括两个行星轮、两个中间轮、一个太阳轮、齿轮盒和秧针,太阳轮支承在齿轮盒的中心,两个行星轮和两个中间轮均支承在齿轮盒上,两个中间轮的转动中心和两个行星轮的转动中心均相对于太阳轮的转动中心呈度对称分布,太阳轮和中间轮啮合传动,中间轮和行星轮啮合传动,秧针和行星轮同轴固定相连,连接在传动箱上同一根转轴上的旋转式分插机构的秧针之间的距离构成25cm的窄行距,不在同一根转轴上但相邻的旋转式分插机构的秧针之间的距离构成30cm、35cm、40cm或45cm的宽行距;旋转式分插机构的排布方式为以下三种中的一种:一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两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或三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支撑秧箱的导轨固定在机架上,秧箱的下部在导轨上左右移动,导轨上设有若干个秧门,秧门与旋转式分插机构的秧针相对应布置,每个秧门的中心点位于秧针的对称线的回转平面上;所述秧箱主要由与旋转式分插机构数量相等的小秧箱组成,小秧箱的排布方式和旋转式分插机构的排布方式相对应;小秧箱由左隔板、底板和右隔板固定连接而成,左隔板的左侧与右隔板的左侧之间的距离等于窄行距,每个秧门对应一个小秧箱。进一步的,所述一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共有六行或8行。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共有九行。进一步的,所述三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共有十二行。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目前技术成熟的等行距标准插秧机分为30cm和25cm两种。如果宽窄行的窄行取25cm,宽窄行插秧机可以直接借用目前的25cm的标准插植系统,使得宽窄行插秧机的核心工作部件采用标准化部件,大大降低宽窄行插秧机的制造成本,提高宽窄行插秧机的制造质量。同时,农民维修保养方便。(2)目前25cm的秧盘是等行距机插秧的标准化秧盘,价格便宜,质量好,便于购买。同时,与25cm配套的育秧播种机也是标准化播种机。这样解决了宽窄行机插秧技术育秧难的问题,便于宽窄行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3)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许多稻区25cm接近目前常用宽窄行插秧的窄行距的平均值,如建三江地区常用的两种宽窄行距,即33cm+23.3cm,33cm+26.4cm,平均窄行距是24.85cm,如果宽行距取35cm,宽行距比原来农艺确定的33cm多了6.06%,对种植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一些稻区的窄行是20cm,宽行是40cm,其宽窄行距之和是60cm,如果窄行距变成25cm,宽行距35cm时,其宽窄行距之和也是60cm,两种方案的每亩苗数一样。25cm窄行距比目前用的窄行距20cm多了25%(5cm),但是,提高了通风效果;宽行距比目前用的宽行40cm少了12.5%(5cm),从光照和通风效果来看,35cm宽行距对种植效果影响很少。插秧机的振动,地面的不平和行走的不直往往使得插秧机插下的秧苗偏离理想插秧点2cm左右,所以,窄行距取25cm,宽行距取35cm的插秧效果接近窄行距取20cm,宽行距取40cm的插秧效果,或没有差异。附图说明图1是窄行距25cm的宽窄行高速插秧机的插植系统示意图;图2是窄行距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包括秧箱(1)、旋转式分插机构(2)、移秧箱机构(3)、传动箱、机架以及动力行走机构,机架悬挂在动力行走机构上,秧箱(1)和传动箱设置在机架上,秧箱(1)可在移秧箱机构(3)的带动下在机架上进行横向的左右往复移动,旋转式分插机构(2)安装在传动箱上,所述旋转式分插机构(2)包括两个行星轮(201)、两个中间轮(202)、一个太阳轮(203)、齿轮盒(204)和秧针(205),太阳轮(203)支承在齿轮盒(204)的中心,两个行星轮(201)和两个中间轮(202)均支承在齿轮盒(204)上,两个中间轮(202)的转动中心和两个行星轮(201)的转动中心均相对于太阳轮(203)的转动中心呈(180)度对称分布,太阳轮(203)和中间轮(202)啮合传动,中间轮(202)和行星轮(201)啮合传动,秧针(205)和行星轮(201)同轴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连接在传动箱上同一根转轴(4)上的旋转式分插机构(2)的秧针(205)之间的距离构成25cm的窄行距,不在同一根转轴(4)上但相邻的旋转式分插机构(2)的秧针(205)之间的距离构成30cm、35cm、40cm或45cm的宽行距;旋转式分插机构(2)的排布方式为以下三种中的一种:一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两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或三个相邻窄行距和一宽行距间隔分布;支撑秧箱(1)的导轨(5)固定在机架上,秧箱(1)的下部在导轨(5)上左右移动,导轨(5)上设有若干个秧门(501),秧门(501)与旋转式分插机构(2)的秧针(205)相对应布置,每个秧门(501)的中心点(6)位于秧针(205)的对称线的回转平面上;所述秧箱(1)主要由与旋转式分插机构(2)数量相等的小秧箱(7)组成,小秧箱(7)的排布方式和旋转式分插机构的排布方式相对应;小秧箱(7)由左隔板(701)、底板(702)和右隔板(703)固定连接而成,左隔板(701)的左侧与右隔板(703)的左侧之间的距离等于窄行距,每个秧门(501)对应一个小秧箱(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包括秧箱(1)、旋转式分插机构(2)、移秧箱机构(3)、传动箱、机架以及动力行走机构,机架悬挂在动力行走机构上,秧箱(1)和传动箱设置在机架上,秧箱(1)可在移秧箱机构(3)的带动下在机架上进行横向的左右往复移动,旋转式分插机构(2)安装在传动箱上,所述旋转式分插机构(2)包括两个行星轮(201)、两个中间轮(202)、一个太阳轮(203)、齿轮盒(204)和秧针(205),太阳轮(203)支承在齿轮盒(204)的中心,两个行星轮(201)和两个中间轮(202)均支承在齿轮盒(204)上,两个中间轮(202)的转动中心和两个行星轮(201)的转动中心均相对于太阳轮(203)的转动中心呈(180)度对称分布,太阳轮(203)和中间轮(202)啮合传动,中间轮(202)和行星轮(201)啮合传动,秧针(205)和行星轮(201)同轴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连接在传动箱上同一根转轴(4)上的旋转式分插机构(2)的秧针(205)之间的距离构成25cm的窄行距,不在同一根转轴(4)上但相邻的旋转式分插机构(2)的秧针(205)之间的距离构成30cm、35cm、40cm或45cm的宽行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革杜旭坤王晓林庄杰王正宇张玉屏张晨雷郭刘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