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893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初始化阶段对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数据信号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在发光阶段控制驱动晶体管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并且在初始化阶段完成时刻间隔k个单位时长才进入数据写入阶段。由于在初始化阶段完成之后,且在数据写入阶段进入之前,具有k个扫描一行像素对应的时长的时间段,相当于延长了对驱动晶体管进行初始化的时间,给了驱动晶体管内部电场充分恢复的时间,从而在进入数据写入阶段时驱动晶体管的特性可以恢复正常,使相邻两帧显示之间无影响,进而使显示亮度均匀,提高显示效果。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 the initialization phase of the driving transistor in a pixel circuit is initialized with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ntrol the threshold voltage data signal and the driving transistor write driving transistor extremely written in the data; control the drive transistor drive light emitting device to emit light in the light stage; and time interval of K units in the initialization stage long before entering the data into the stage. Becaus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itialization phase, and write in the data before entering the stage of K, with time of a row of pixels corresponding to the length of the scan, equivalent to extend to the driving transistor initialization time, to drive the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transistor full recovery time, thereby driving the transistor characteristics in data writing stage can return to normal, so that two adjacent frames shows no effect, so that the display brightness uniformity, improve display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是当今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相比,OLED显示器具有低能耗、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在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显示领域,OLED显示器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LCD显示器。与LCD利用稳定的电压控制亮度不同,OLED属于电流驱动,需要稳定的电流来控制其发光。一般OLED显示器通过其像素中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来驱动OLED发光。目前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对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进行初始化的初始化阶段、写入数据信号的数据写入阶段以及驱动OLED发光的发光阶段。其中,一般初始化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的时长分别为扫描一行像素对应的时长,且初始化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对应扫描相邻两行像素所用的时间。一般驱动OLED发光时驱动晶体管长时间处于同一偏压下,会导致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与迁移率产生漂移。然而,由于在初始化阶段中一般仅是通过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施加初始化电压以对驱动晶体管进行初始化,而初始化阶段完成后即进入数据写入阶段,而驱动晶体管内部电场在扫描一行像素对应的时长内不能完全恢复,因此驱动晶体管特性的漂移在初始化阶段内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从而在进入数据写入阶段时驱动晶体管的特性仍然具有漂移,进而会造成显示亮度不均以及导致显示异常的问题。例如,OLED显示器由显示棋盘格画面切换至显示128灰阶画面时,在128灰阶画面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残影(Imageretention)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驱动晶体管特性的漂移在进入数据写入阶段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造成显示亮度不均以及导致显示异常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初始化阶段,分别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对所述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完成时刻间隔k个单位时长进入数据写入阶段,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三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将数据信号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单位时长为扫描一行像素对应的时长;发光阶段,分别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向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将第一电源端的信号输入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或,在所述初始化阶段之后且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之前,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放电阶段;在所述放电阶段,向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将第一电源端的信号输入所述驱动晶体管。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向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和/或,在所述初始化阶段之后且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之前,还包括:放电阶段;在所述放电阶段,向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的栅极驱动电路输入;或者,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由同一栅极驱动电路输入。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驱动方法驱动的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初始化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所述初始化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端相连;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为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或者,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为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电路中,在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为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时,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的有效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三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或者,在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为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时,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输入信号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三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为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或者,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为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电路中,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为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时,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的信号的有效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第六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或者,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为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时,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的信号的有效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第六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电路中,所有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像素电路。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两个栅极驱动电路,各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一个栅极驱动电路,各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另一个栅极驱动电路。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一个栅极驱动电路,各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同一个栅极驱动电路。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初始化阶段对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数据信号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在发光阶段控制驱动晶体管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并且在初始化阶段完成时刻间隔k个单位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初始化阶段,分别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对所述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完成时刻间隔k个单位时长进入数据写入阶段,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三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将数据信号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单位时长为扫描一行像素对应的时长;发光阶段,分别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初始化阶段,分别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对所述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完成时刻间隔k个单位时长进入数据写入阶段,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三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将数据信号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单位时长为扫描一行像素对应的时长;发光阶段,分别向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向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将第一电源端的信号输入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或,在所述初始化阶段之后且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之前,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放电阶段;在所述放电阶段,向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将第一电源端的信号输入所述驱动晶体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向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和/或,在所述初始化阶段之后且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之前,还包括:放电阶段;在所述放电阶段,向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入有效电平的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进行初始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的栅极驱动电路输入;或者,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由同一栅极驱动电路输入。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方法驱动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初始化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所述初始化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相连,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相连,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传利李元周星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