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平面恒压充电的发射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688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平面恒压充电的发射线圈,包括金属导线、线圈基板,发射线圈为多层平面方形的金属导线,其特征是同一层内导线绕制方向相同,相邻两层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发射线圈固定于线圈基板平面之上或者位于线圈槽内。由于此发射线圈由多层绕制方向不同的导线构成,合理设定发射线圈参数,可综合调控发射线圈上方充电平面的磁场,实现均匀的磁场分布,由此实现充电平面内接受负载的恒压稳定功率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发射线圈能有效降低无线充电平面内充电负载位置变化时的功率抖动,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平台充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平面恒压充电的发射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平面恒压充电的发射线圈。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力输送采用有线的方式实现(即利用电缆线作为传输媒介),因此在电力的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传输损耗,同时线路老化、尖端放电等因素也易导致电火花,大大降低了设备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一方面在矿场、海底等一些特殊场合,传统的电缆线供电方式所产生这些缺点往往有时将是致命的,严重时会引起爆炸、火灾及设备的损坏等,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这些问题都在呼唤一种脱离金属导线的电能传输方式,即无线电能传输。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将使人类应用电能更加宽广、更加灵活。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又称为无线接触式电能传输(contactlesspowertransfer,CPT),指的是电能从电源到负载的一种没有经过电气直接接触的能量传输方式。人类从刚开始利用电能时就期待着一种能实现将电力能量无线输送的方式。早在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就提出了无线电能传输构想。受早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平面恒压充电的发射线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平面恒压充电的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其为同一平面的多层方形螺旋状的发射线圈,其中:所述发射线圈为单根金属导线绕成;在同一平面内,导线按正方形轨迹,绕制成多层线圈;同一层线圈可以是多匝结构,同一层内各匝导线绕制方向相同;相邻两层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平面恒压充电的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其为同一平面的多层方形螺旋状的发射线圈,其中:所述发射线圈为单根金属导线绕成;在同一平面内,导线按正方形轨迹,绕制成多层线圈;同一层线圈可以是多匝结构,同一层内各匝导线绕制方向相同;相邻两层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用金属线的线径为0.5mm~0.02a;其中,a为第一层线圈的最外匝的最大边长;所述第一层线圈指最外层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发射线圈的层数n大于或等于3。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线圈匝数为1~20,层内线圈的匝间距为0~0.02a;其中,绕制方向相同的相邻线圈,不论匝数多少,均为一层。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其第二层线圈绕制方向与第一层绕制方向相反,第二层的最外匝的线圈边长为0.5a~0.9a,层内导线之间的匝间距为0~0.05a。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其第三层与第一层线圈绕制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海王圣明胡朝阳荣灿灿路聪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