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544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第一弧状电路、绝缘层以及第二弧状电路。基板包含中央区域、环绕中央区域的周边区域,以及位于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之间的触控电路区域。第一弧状电路、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并分别自周边区域向中央区域延伸。第一弧状电路设置于周边区域的一端与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周边区域的一端电性连接。在触控电路区域中,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弧状电路中至少一者相交。绝缘层设置于基板上,且在触控电路区域内绝缘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边框或窄边框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常见的具有非矩形轮廓的触控面板,特别是具有圆形或椭圆形轮廓的触控面板,其控制晶片多半需要接收复杂的感测信号或进行相对庞大的计算,以精准地定位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的实际位置。然而,随着智慧型手机、智慧型手表等携带型触控显示装置为符合轻薄化潮流而减少整体的重量,特别是减轻电池的重量,让电池的容量也随之降低。因此,电池的容量在供应显示部件后,并无法提供控制晶片过多的电量用以进行频繁的定位计算。是故,许多的触控面板希冀能降低定位时计算的复杂程度,以减少定位使用者碰触位置所需的电量,并同时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但这种期待却常常面临到种种的限制而无法同时达成。举例来说,部分非矩形的触控面板仍以X-Y方向交错的感测电极与驱动电极形成矩形的网格,藉矩形的网格定位使用者碰触位置。但在触控面板的边缘处会有不完整的矩形网格存在,会对应产生较复杂的电信号变化,而增加计算的复杂度。进一步地,会耗费更多的计算资源与电量。或者,部分的触控面板可将触控面板的表面切分成多个小单元,并于每一小单元设置独立的感测器分别引出,但此种触控面板需较复杂的驱动设计,且受限于驱动晶片的能力与耗电量,而无法广泛应用。又或者,部分的触控面板设置同心圆的感测电极与径向的驱动电极,但此种触控面板由于靠近触控面板中心的部分的电极太密集,除了电极间交互影响的效应外,尚有可能同时产生多个信号变化,而让控制晶片难以判断。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架构,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一技术态样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用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提到的困难。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多个第一弧状电路、绝缘层以及多个第二弧状电路。基板包含中央区域、周边区域以及触控电路区域。周边区域环绕中央区域。触控电路区域位于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之间。第一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每一第一弧状电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设置于触控电路区域内邻近中央区域处,且第二端设置于周边区域。第一弧状电路延伸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触控电路区域内。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具有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第三端设置于触控电路区域内邻近中央区域处,第四端设置于周边区域,并与第二端其中之一在周边区域电性连接。第二弧状电路延伸在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触控电路区域内,且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弧状电路中至少一者相交。绝缘层设置在基板上,且绝缘层在触控电路区域内绝缘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绝缘层还设置在周边区域上,且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分别设置在绝缘层相对的两侧。绝缘层具有多个贯穿孔,设置在该周边区域。第二弧状电路通过贯穿孔,分别与第一弧状电路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以贯穿孔的其中之一为电性连接的第二端与第四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相重叠。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弧状电路具有多个第一部分以及多个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二弧状电路设置在绝缘层的一侧且不相接触。第二部分设置在绝缘层的另一侧,并在触控电路区域内穿过绝缘层而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部分连接。其中,第二部分位于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的相交处。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形状可分别包含圆弧形、椭圆弧形、勒洛多边形(Reuleauxpolygon)的一部分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轮廓实质上为一勒洛三角形、一勒洛五边形、一勒洛七边形或一勒洛九边形的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形状可分别包含圆弧形、椭圆弧形、勒洛多边形(Reuleauxpolygon)的一部分的其中一种。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电性连接的第一弧状电路的其中之一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其中之一为镜像对称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弧状电路的形状或每一第二弧状电路的形状可为相同、部分相同或相异。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弧状电路的长度与每一第二弧状电路的长度可为相同、部分相同或相异。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电路基板可更包含第一环状电极。第一环状电极设置于周边区域,且与第二端与第四端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电路基板可更包含第二环状电极。第二环状电极设置于中央区域,且与第一端与第三端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或第二弧状电路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材料可为相同、部分相同或相异。在本专利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外接圆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周边区域的曲率半径的二分之一。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2A、图2B为依据图1中的线段2A-2A’与线段2B-2B’的部分所分别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3A至图3C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于不同时序时向弧状电路组的第一弧状电路、第二弧状电路发送扫描信号的示意图。图4为依据图1中的触控面板在使用者触控接触点时计算使用者的触控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6为依据图5中的线段6-6’的部分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7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8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9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0A至图10D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多种不同实施方式分别绘示的图9中的触控面板的第一弧状电路或第二弧状电路的多种不同构型的示意图。图1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2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4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100’:触控面板110:基板112:中央区域114:周边区域116:触控电路区域120、120’、120A、120B、120C、120D:第一弧状电路120A’:第一部分120B’:第二部分122、122A:第一端124、124’:第二端130:绝缘层132、132’:贯穿孔140、140’:导电通路150、150A、150B、150C、150D:第二弧状电路152、152A:第三端154:第四端160、160A、160B、160C、160D、160E、160F:弧状电路组200:接触点300:触控面板340:第一环状电极342:走线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包含一中央区域、一周边区域、以及一触控电路区域,其中该周边区域环绕该中央区域,该触控电路区域位于该中央区域及该周边区域之间;多个第一弧状电路,设置于该基板上,每一该些第一弧状电路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并邻近该中央区域,该第二端设置于该周边区域,其中每一该些第一弧状电路延伸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多个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该基板上,每一该些第二弧状电路具有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三端设置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并邻近该中央区域,该第四端设置于该周边区域,并与该些第二端其中之一在该周边区域电性连接,其中每一该些第二弧状电路延伸在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且在垂直于该基板方向的投影与该些第一弧状电路中至少一者相交;以及一绝缘层,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绝缘层在该触控电路区域内绝缘该些第一弧状电路与该些第二弧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包含一中央区域、一周边区域、以及一触控电路区域,其中该周边区域环绕该中央区域,该触控电路区域位于该中央区域及该周边区域之间;多个第一弧状电路,设置于该基板上,每一该些第一弧状电路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并邻近该中央区域,该第二端设置于该周边区域,其中每一该些第一弧状电路延伸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多个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该基板上,每一该些第二弧状电路具有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三端设置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并邻近该中央区域,该第四端设置于该周边区域,并与该些第二端其中之一在该周边区域电性连接,其中每一该些第二弧状电路延伸在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该触控电路区域内,且在垂直于该基板方向的投影与该些第一弧状电路中至少一者相交;以及一绝缘层,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绝缘层在该触控电路区域内绝缘该些第一弧状电路与该些第二弧状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还设置在该周边区域上,且该些第一弧状电路与该些第二弧状电路分别设置在该绝缘层相对的两侧,其中该绝缘层具有多个贯穿孔,设置在该周边区域,该些第二弧状电路通过该些贯穿孔,分别与该些第一弧状电路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以该些贯穿孔的其中之一为电性连接的该第二端与该第四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相重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弧状电路具有多个第一部分以及多个第二部分,其中该些第一部分与该些第二弧状电路设置在该绝缘层的一侧且不相接触,该些第二部分设置在该绝缘层的另一侧,并在该触控电路区域内穿过该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东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