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7490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其包括:交换机、电子配线架、网络扫描仪、终端以及数据库;所述交换机通过标准跳线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所述电子配线架为若干个,若干个电子配线架依次并联于所述网络扫描仪的总线上,所述若干电子配线架和网络扫描仪之间形成485总线结构,所述终端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并与所述数据库进行数据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结构简便,现场安装简单。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中,网络扫描仪通过网口给电子配线架供电,电子配线架之间具有级联结构,网络扫描仪只需要将一个网口连接任意一个电子配线架,即可实现整个系统的供电和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互联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互联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被应用在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中,其中,智能布线的应用属于网络应用中的物理层,但是由于智能布线中的器件基本上都是无源器件,而且智能布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一直以来都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譬如,扫描仪上大量的网口与跳线连接时,扫描仪中跳线的连接关系由管理人员手工输入电子表格或记录在纸质文档中。因此,管理人员对扫描仪进行管理时,只能依赖电子表格或纸质文档进行,若扫描仪中跳线的连接关系需要进行改变,网络端口断开、移动和非法连接时。则管理人员先要查阅相关资料,搞清扫描仪中跳线的连接关系。因为扫描仪中跳线的连接关系很复杂,网络端口断开、移动和非法连接并没有检测标准,管理人员在依据相关资料对跳线进行调整时容易出错;管理人员完成对跳线的调整后,必须及时的将改变的连接关系在电子表格或纸质文档中进行更新,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容易出错。此外,如果相关资料丢失或未及时修改,则整个布线系统将变成一个不可管理的系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其包括:交换机、电子配线架、网络扫描仪、终端以及数据库;所述交换机通过标准跳线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所述电子配线架为若干个,若干个电子配线架依次并联于所述网络扫描仪的总线上,所述若干电子配线架和网络扫描仪之间形成485总线结构,所述终端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并与所述数据库进行数据通信。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所述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中,采用带屏蔽的6类网线进行数据传输。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所述网络扫描仪包括:配线架接口、以太网接口、液晶显示屏、操作面板以及外壳;所述配线架接口为若干个,若干个配线架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后侧面上,所述以太网接口、液晶显示屏以及操作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上,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操作按钮和功能选择按钮,所述操作按钮包括菜单按钮、监控按钮、报警按钮以及设置按钮,所述功能选择按钮包括第一选择按钮、第二选择按钮、第一调节按钮以及第二调节按钮。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所述配线架接口为24个,24个配线架接口集成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后侧面上。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任一配线架接口具有对应的地址编码。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任一配线架接口具有对应的LED指示灯。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所述以太网接口的型号为RJ45。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所述液晶显示屏为TFT液晶显示屏,其具有主界面、监控/新建界面以及设置界面。作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的改进,所述外壳的后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插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结构简便,现场安装简单。同时,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中,网络扫描仪通过网口给电子配线架供电,电子配线架之间具有级联结构,网络扫描仪只需要将一个网口连接任意一个电子配线架,即可实现整个系统的供电和数据传输。此外,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中,数据传输全部才有带屏蔽的6类网线,如此,具有结构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网络扫描仪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网络扫描仪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包括:交换机1、电子配线架2、网络扫描仪3、终端4以及数据库5。其中,所述交换机1通过标准跳线与所述电子配线架2相连接,所述电子配线架2为若干个,若干个电子配线架2依次并联于所述网络扫描仪3的总线上,所述若干电子配线架2和网络扫描仪3之间形成485总线结构。如此设置,网络扫描仪3通过网口给电子配线架2供电,电子配线架2之间具有级联结构,从而,网络扫描仪3只需要将一个网口连接任意一个电子配线架2,即可实现整个系统的供电和数据传输。所述终端4与所述电子配线架2相连接,并与所述数据库5进行数据通信。此外,所述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中,采用带屏蔽的6类网线进行数据传输。如此,使得本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如图2、3所述,进一步地,所述网络扫描仪3包括:配线架接口31、以太网接口32、液晶显示屏33、操作面板34以及外壳35。其中,所述配线架接口31用于与配线架相连接,具体地,所述配线架接口31为若干个,若干个配线架接口31设置于所述外壳35的后侧面上。其中,任一配线架接口31具有对应的地址编码,该地址编码与运行在服务器上的管理软件的编码对应。任一配线架接口31还具有对应的LED指示灯,通过该LED指示灯可指示配线架接口31的连接,方便对端口的修改。优选地,所述配线架接口31为24个,24个配线架接口31集成设置于所述外壳35的后侧面上。所述以太网接口32、液晶显示屏33以及操作面板34设置于所述外壳35的前侧面上,其中,所述以太网接口32的型号为RJ45。所述网络扫描仪3通过所述以太网接口32可连接到以太网络。此外,所述网络扫描仪3还具有显示以太网连接状态和显示双方通讯状态的指示灯。所述液晶显示屏33为TFT液晶显示屏33,通过该液晶显示33在按键的操作下可知目前扫描仪的工作状态、当前操作工单的具体内容及背光灯的设置。具体地,所述液晶显示屏33具有主界面、监控/新建界面以及设置界面。其中,主界面为开机显示界面,显示日期、时间和网络设置,并显示目前工作状态。所述监控/新建界面可显示所处的工作状态。所述设置界面显示是否关闭蜂鸣声,并对液晶背光一直开还是20秒后没有操作自动关闭进行设置。所述操作面板34包括操作按钮341和功能选择按钮342,所述操作按钮341和功能选择按钮342可组合使用。具体地,所述操作按钮341包括菜单按钮、监控按钮、报警按钮以及设置按钮,所述功能选择按钮342包括第一选择按钮、第二选择按钮、第一调节按钮以及第二调节按钮。此外,所述外壳35的后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351和插座35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结构简便,现场安装简单。同时,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中,网络扫描仪通过网口给电子配线架供电,电子配线架之间具有级联结构,网络扫描仪只需要将一个网口连接任意一个电子配线架,即可实现整个系统的供电和数据传输。此外,本技术的智能互联管理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互联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包括:交换机、电子配线架、网络扫描仪、终端以及数据库;所述交换机通过标准跳线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所述电子配线架为若干个,若干个电子配线架依次并联于所述网络扫描仪的总线上,所述若干电子配线架和网络扫描仪之间形成485总线结构,所述终端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并与所述数据库进行数据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包括:交换机、电子配线架、网络扫描仪、终端以及数据库;所述交换机通过标准跳线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所述电子配线架为若干个,若干个电子配线架依次并联于所述网络扫描仪的总线上,所述若干电子配线架和网络扫描仪之间形成485总线结构,所述终端与所述电子配线架相连接,并与所述数据库进行数据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互联管理系统中,采用带屏蔽的6类网线进行数据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互联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扫描仪包括:配线架接口、以太网接口、液晶显示屏、操作面板以及外壳;所述配线架接口为若干个,若干个配线架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后侧面上,所述以太网接口、液晶显示屏以及操作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上,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操作按钮和功能选择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雍俊华黎镜锋朱步庆张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