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455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00
本申请涉及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由光电耦合器、上拉电阻、控制管、下拉电阻、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保护二极管、电容和限流电阻矩阵构成的SCR控制电路,由高频脉冲变压器T1、整流二极管D1、滤波电容C1、去耦电容C2、负载电阻R1、保护二极管D2组成隔离电源供电电路。本申请具有使用微控制单元产生控制信号,由光电耦合器将控制信号耦合至SCR端,实现电气隔离,SCR端电源也使用独立供电,有效提高了电路稳定性、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脉冲信号发生器RC振荡器或信号耦合使用电容耦合的场合中,RC值的变化引起控制信号的频率、幅值发生变化,可靠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硅控制电路,特别是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的主电路中,因整流电路与逆变电路之间有大容量的储能电容,在上电初始阶段,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等效为“短路”状态,会对外部断路器、空气开关、电网电压造成很大的电流冲击,引起跳闸等故障。因此常规处理方式是在整流电路与储能电容之间串接一个由限流电阻和接触器组成的并联体。由于接触器需要安装的空间大、触点开关会出现打火、接触不良等诸多问题,而改用SCR(可控硅)这种“无触点开关”的器件,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而且SCR也可和整流桥封装在一起,节省了安装空间。SCR的控制电路需要和MCU控制电路电气隔离,现一些大功率的使用SCR预充电的变频器的SCR控制电路使用RC振荡电路产生脉冲控制信号,或使用微分电路,但是RC振荡电路随着时间及温度的变化,阻容值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使电路稳定性变差。如公开号为CN201266915,其公开了一种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可控硅,所述可控硅的触发端与MCU输入/输出口之间连接有电容C1,可控硅的触发端与地之间还连接有二极管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MCU)、隔离电源供电电路和SCR控制电路,其特征是:SCR控制电路由光电耦合器(U1)、上拉电阻(R2)、控制管(Q1)、下拉电阻(R3)、第一限流电阻(R4)、第二电阻(R5)、保护二极管(D2)、电容(C3)和限流电阻矩阵,所述SCR控制电路的信号由微控制单元(MCU)提供,光电耦合器(U1)的b脚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从而接受脉冲控制信号,脉冲控制信号由光电耦合器(U1)实现电气隔离后,隔离电源供电电路的正极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1)的d脚,光电耦合器(U1)的c脚连接到第一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控制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MCU)、隔离电源供电电路和SCR控制电路,其特征是:SCR控制电路由光电耦合器(U1)、上拉电阻(R2)、控制管(Q1)、下拉电阻(R3)、第一限流电阻(R4)、第二电阻(R5)、保护二极管(D2)、电容(C3)和限流电阻矩阵,所述SCR控制电路的信号由微控制单元(MCU)提供,光电耦合器(U1)的b脚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从而接受脉冲控制信号,脉冲控制信号由光电耦合器(U1)实现电气隔离后,隔离电源供电电路的正极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1)的d脚,光电耦合器(U1)的c脚连接到第一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控制管(Q1)的基极,控制管(Q1)的基极连接到下拉电阻(R3)的一端,下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隔离电源供电电路的负极,控制管(Q1)的集电极接到保护二极管(D2)的阴极,保护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隔离电源供电电路的正极,控制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限流电阻矩阵的一端,限流电阻矩阵的另一端连接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想平岳剑锋邱佳静方巍邹绍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自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