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UC3844的软启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449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并提供了一种用于UC3844的软启动电路,它包括芯片IC1和电源滤波电路,晶体管(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上述元件间对应适配连接,它还包括外部CS接线端子、外部光偶集电极接线端子、外部光偶发射极接线端子、电源VCC接线端子,各外部端子与芯片IC1对应脚分别适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芯片IC1的1脚电平,完全实现了UC3842\3\4\5的软启动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电源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UC3844的软启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UC3842/3/4/5系列PWM电源芯片的软启动问题。
技术介绍
在早期的PWM电源控制芯片中,UC3842/3/4/5系列是非常经典一款离线DC-DC电流型PWM控制芯片。主要特点,低启动电流;自动前馈补偿;脉冲限流;增强负载响应特性;有迟滞的欠压锁定;双倍脉冲抑制;高电流图腾柱输出;内部调节带隙基准等,但在应用到比较大的功率输出时,无软启动的缺陷就越专利技术显的表现出来,在没有软启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用电器的瞬间过载,降低电源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电路相对简单的软启动电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UC3844的软启动电路,它包括芯片IC1和电源滤波电路,所述芯片IC1的第11脚与第12脚并联连接所述电源滤波电路和VCC,它还包括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芯片IC1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第3脚,所述晶体管的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UC3844的软启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UC3844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它包括芯片IC1和电源滤波电路,所述芯片IC1的第11脚与第12脚并联连接所述电源滤波电路和VCC,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晶体管(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所述芯片IC1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晶体管(T1)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第3脚,所述晶体管(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UC3844的软启动控制电路,它包括芯片IC1和电源滤波电路,所述芯片IC1的第11脚与第12脚并联连接所述电源滤波电路和VCC,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晶体管(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所述芯片IC1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晶体管(T1)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第3脚,所述晶体管(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IC1的第8脚和第9脚、电路共地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第14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泽民周小宏庞凤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