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及其行星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36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及其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包括齿形相同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穿设连接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齿轮轴;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配合结构;各配合结构包括在圆周方向位置错位且相互配合的凸柱和沉槽,凸柱的外侧壁设有外斜面,沉槽的内侧壁设有与外斜面位置对应的内斜面,凸柱插入沉槽内且外斜面抵压于内斜面上以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形成相互分离趋势的弹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能够消除行星齿轮与配合齿轮之间的齿面间隙,从而消除了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而实现减小回程差,提高传动精度。

Small return difference angle sensor and planetary gear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sensor, in particular to a small return difference of the angle sensor and its planetary gear, planetary gear tooth shape including the same first and second gear and gear shaft penetrated and connected to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ars; with the structure of at least two rotation along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ars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convex column with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dislocation and cooperating and settling tank, with external bevels protruding from the outside wall column, inner slope corresponds with oblique plane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medial wall groove, the convex column is inserted into the sink groove and pressed on the inner outer slope in order to make the slope separate trend stretch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The planetary gear of the invention can eliminate the backlash between the planetary gear and the matched gear,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backlash of the gear drive, thereby realiz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return difference and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及其行星齿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
,尤其涉及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及其行星齿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用于感应和控制精密传动机构的传感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应用。常见的角度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感应原理,通过磁感应元件来检测磁场的变化,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对传动装置角度的监测。为了提高角度传感器的感应精度,现有技术的角度传感器通过在角度传感器和被测装置之间添加齿轮变速机构,使被测装置的微小角度变化传递到传感器时通过升速变为较大的角度变化。由于角度传感器需要较高的灵敏度,要求齿轮变速机构运动平稳、顺滑,而齿轮变速机构的齿轮之间存在一定的侧隙,导致被测装置正转和反转时,具有一定的回程差,从而影响角度传感器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及其行星齿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角度传感器因齿轮间隙过大而导致的精度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星齿轮,包括齿形相同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穿设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配合结构;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所述圆周方向位置错位且相互配合的凸柱和沉槽,所述凸柱的外侧壁设有外斜面,所述沉槽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外斜面位置对应的内斜面,所述凸柱插入所述沉槽内且所述外斜面抵压于所述内斜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形成相互分离趋势的弹力。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的端部设有零个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凸柱,且所述第二齿轮的端部设有零个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二轴孔,所述齿轮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孔内壁设有以使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齿轮轴过盈配合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轴孔内壁设有以使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齿轮轴过盈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供定位销穿设以实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定位安装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各所述第一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一齿轮的两端面且沿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各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轴孔平行设置;各所述第二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二齿轮的两端面且沿所述第二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各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轴孔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由于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连接至少两个配合结构,且该配合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柱和沉槽,并通过凸柱的外侧壁设置的外斜面与沉槽的内侧壁设置的内斜面相互抵压,如此,使得凸柱形成一定的弹性变形,在该弹性变形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圆周方向向发生相对的转动,使第一齿轮的齿面和第二齿轮的齿面分别与配合齿轮的左右齿面接触,这样就消除了整个行星齿轮与配合齿轮之间的齿面间隙,从而消除了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而实现减小回程差,提高传动精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包括外壳、中轴、行星齿轮机构、磁体和电路板,所述外壳开设有安装腔以及位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低速端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内齿轮,所述中轴穿过所述低速端孔伸入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齿轮、行星架和至少一个上述的行星齿轮,所述行星架开设有中心孔和齿轮轴孔,所述中轴的内端与所述中心孔配合连接,所述磁体固定于所述行星架背向于所述中轴的一侧,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磁体的一侧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磁体位置对应的感应元件,所述太阳齿轮与所述中轴配合连接,各所述齿轮轴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轴孔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啮合连接于所述太阳齿轮与所述内齿轮之间。优选地,所述行星架包括圆形架体和所述圆形架体一侧凸设的安装圆台,所述中心孔和所述齿轮轴孔开设于所述圆形架体上,所述安装圆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磁体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开设有中孔,所述中孔的内壁设有若干条轴向分布的弧形凸起,所述磁体安装于所述中孔内并抵接各所述弧形凸起以与所述中孔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与所述外壳的腔壁固定连接且用于供所述电路板安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开设有圆孔,所述安装圆台伸入所述圆孔内且所述安装圆台与所述圆孔之间设有第一轴承。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高速端孔,所述高速端孔上嵌装有端盖,所述端盖开设有供所述电路板的电源线引出的线路孔。优选地,所述中轴包括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大直径段和伸入所述安装腔内的小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轴承。本专利技术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由于其行星齿轮机构使用了上述的行星齿轮,通过该行星齿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太阳齿轮的左右齿面和内齿轮的左右齿面接触,减少行星齿轮啮合连接于太阳齿轮与内齿轮之间的间隙,这样就消除了整个行星齿轮与配合齿轮之间的齿面间隙,从而消除了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而实现减小回程差,提高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传动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侧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的第二齿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的第二齿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的第二齿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的结构剖切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外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行星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外壳11—低速端孔12—高速端孔13—安装腔14—内齿轮20—中轴21—大直径段22—小直径段30—行星齿轮机构31—太阳齿轮32—行星架33—行星齿轮40—磁体50—电路板51—感应元件52—电源线60—套环61—中孔62—弧形凸起70—安装架71—圆孔80—第一轴承90—端盖91—线路孔100—第二轴承321—圆形架体322—安装圆台331—第一齿轮332—第二齿轮333—齿轮轴334—凸柱335—沉槽3211—中心孔3212—齿轮轴孔3221—安装槽3311—第一轴孔3312—第一环形凸起3313—第一定位孔3321—第二轴孔3322—第二环形凸起3323—第二定位孔3341—外斜面3351—内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及其行星齿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形相同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穿设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配合结构;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所述圆周方向位置错位且相互配合的凸柱和沉槽,所述凸柱的外侧壁设有外斜面,所述沉槽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外斜面位置对应的内斜面,所述凸柱插入所述沉槽内且所述外斜面抵压于所述内斜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形成相互分离趋势的弹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形相同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穿设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配合结构;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所述圆周方向位置错位且相互配合的凸柱和沉槽,所述凸柱的外侧壁设有外斜面,所述沉槽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外斜面位置对应的内斜面,所述凸柱插入所述沉槽内且所述外斜面抵压于所述内斜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形成相互分离趋势的弹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端部设有零个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凸柱,且所述第二齿轮的端部设有零个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二轴孔,所述齿轮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孔内壁设有以使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齿轮轴过盈配合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轴孔内壁设有以使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齿轮轴过盈配合的第二环形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供定位销穿设以实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定位安装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各所述第一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一齿轮的两端面且沿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各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轴孔平行设置;各所述第二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二齿轮的两端面且沿所述第二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各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轴孔平行设置。5.一种小回程差角度传感器,包括外壳、中轴、行星齿轮机构、磁体和电路板,所述外壳开设有安装腔以及位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奋勇李平辛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威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