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电池及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734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24
本申请涉及储能材料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元件、复合极耳和外包装层压膜,外包装层压膜包括外部树脂层、金属层和内部树脂层,复合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极耳金属带包括沿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极耳胶覆盖区以及尾部连接区,极耳胶覆盖区上设置有极耳胶,尾部连接区用于与电池元件连接;极耳胶的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外包装层压膜的总厚度为t,复合极耳的总厚度为p,熔融树脂层的厚度为c,内部树脂层厚度为a,密封部的厚度为h,h满足公式:2t+p‑(2c+2a)×95%<h<2t+p‑(2c+2a)×5%,从而可达到更好的熔融效果,保证密封强度高且不发生漏液或渗透。

Two secondary battery and hea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secondary battery two, including battery components, composite lug and packaging laminate film, packaging film laminate including external resin layer, metal layer and inner layer composite resin, including the lug lug lug metal belt, metal belt head air foil area,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metal belt lug connected electrode lug glue coverage area and tail area, the lug glue coverage area is arranged on the lug is connected with the tail region for glue,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y element; the outer electrode lug glue for the molten resin layer; the total thickness of the packaging laminate film for t the total thickness of the composite, the lug is p, the molten resin layer thickness is C, the internal resin layer thickness is a, the seal section thickness is h, H satisfies the formula: 2t+p (2c+2a) * 95%< h< 2t+p (2c+2a) * 5%, which can achieve better fusion Effect, ensure high sealing strength, and no leakage or infil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电池及加热装置
本申请涉及储能材料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使用金属壳的外包装材料难以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对电池电源轻薄多样的需求。目前采用了软外包装膜作为电池的包装材料,如铝层压膜或者钢层压膜等多层复合膜作为电池的外包装材料。这就要求外包装材料要有长期的可靠性和一定的拉伸性能,在电池长期反复充放电过程中,依然可以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到耐磨、隔绝氧气、防潮、绝缘、耐腐蚀等作用,对电池的使用安全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规格的铝塑复合膜和不锈钢塑复合膜,以及不同熔点的复合极耳。在复合极耳与复合包装膜封装的过程中,若封装过薄,有短路的风险,若封装过厚,强度不够,有漏液或水分渗透导致电池胀气的风险,影响电池使用安全。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首要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二次电池。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装置。为了完成本申请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元件、复合极耳和外包装层压膜,所述电池元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用于包装所述电池元件和所述复合极耳,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部树脂层、金属层和内部树脂层;所述复合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所述极耳金属带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极耳胶覆盖区以及尾部连接区;所述极耳胶覆盖区上设置有极耳胶,所述尾部连接区用于与所述电池元件连接;所述极耳胶的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外包装层压膜与所述复合极耳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热熔后的所述熔融树脂层、热熔后的所述内部树脂层、所述金属层以及所述外部树脂层;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的总厚度为t,所述复合极耳的总厚度为p;所述熔融树脂层的厚度为c,所述内部树脂层厚度为a;所述密封部的厚度为h,h满足以下公式:2t+p-(2c+2a)×95%<h<2t+p-(2c+2a)×5%。优选的,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密封部的宽度为0.5~5mm。优选的,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胶的宽度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宽度。优选的,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胶露出所述外包装层压膜部分的宽度大于0.1mm。优选的,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极耳金属带之间任意位置的距离大于15μm。优选的,所述内部树脂层为无规聚丙烯树脂层和/或流延聚丙烯薄膜,所述金属层为铝层和/或不锈钢层,所述外部树脂层为尼龙层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优选的,所述熔融树脂层为聚丙烯层和/或聚乙烯层。优选的,所述外部树脂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层,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内部树脂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剂层。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用于形成密封复合极耳和外包装层压膜的密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所述极耳金属带上设置有极耳胶覆盖区,所述极耳胶覆盖区上设置有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的极耳胶,所述外包装层压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部树脂层、金属层和内部树脂层;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封头组件,一对所述封头组件上均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密封部的封头槽,所述封头槽对称设置;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的总厚度为t,所述复合极耳的总厚度为p;所述熔融树脂层的厚度为c,所述内部树脂层厚度为a;所述封头槽的深度为L,L满足以下公式:2t+p-(2c+2a)×95%<2L<2t+p-(2c+2a)×5%。优选的,所述封头槽底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复合极耳的宽度,所述封头槽口部边缘的倒角为100~160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申请在对极耳进行封装时,外包装层压膜中的内部树脂层、熔融树脂层之和的热压缩比例为5%~95%,从而可达到更好的熔融效果,保证密封强度高且不发生漏液或渗透。附图说明图1为二次电池的封装示意图;图2为外包装层压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复合极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单层复合极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多层单层复合极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密封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密封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加热装置与外包装层压膜和复合极耳封装示意图;图9为封头槽的局部示意图;10-电池元件;20-外包装层压膜;201-外部树脂层;202-金属层;203-内部树脂层;204-第一粘合剂层;205-第二粘合剂层;30-复合极耳;301-极耳金属带;301a-头部空箔区;301b-极耳胶覆盖区;301c-尾部连接区;302-极耳胶;302a-熔融树脂层;40-密封部;50-封头组件;501-封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元件10、外包装层压膜20和复合极耳30,其中,电池元件10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涂覆于该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外包装层压膜20用于包装电池元件10和复合极耳30,即采用外包装层压膜20对电池元件10进行封装。一般工艺为:将外包装层压膜20进行冲压,冲压出电芯槽;将电芯放入电芯槽中,然后进行封装即可,具体如图1所示。在外包装层压膜20与复合极耳30的封装过程中,经热压形成一密封部40。其中,如图2所示为沿外包装层压膜20的表面垂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外包装层压膜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部树脂层201、金属层202和内部树脂层203;外部树脂层与金属层202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层204,金属层202与内部树脂层203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剂层205。外包装层压膜20在外部树脂层外还可以有亚光层。进一步优选的,内部树脂层203选自无规聚丙烯树脂层和/或CPP膜,金属层202选自铝层和/或不锈钢层,外部树脂层选自尼龙层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复合极耳30作为电连接到电池元件10上并且穿过密封部40分延伸到外部的电极端子,沿极耳金属带30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301a、极耳胶覆盖区301b和尾部连接区301c;极耳胶覆盖区301b上设置有极耳胶302,尾部连接区301c用于与电池元件10连接。具体如图3所示。其中,极耳金属带301的宽度为y。极耳胶302的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302a。极耳金属带301可选自铝、镍或铜镀镍等材料,熔融树脂层302a可选自聚丙烯层和/或聚乙烯层。具体的,复合极耳30外的树脂层为一层,其沿复合极耳30的表面垂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复合极耳30外的树脂层为多层,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302a,其沿复合极耳30的表面垂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其为多层结构时,不同层的材料熔点有差异,最外层为具有熔融热封效果的树脂层即可。优选的,内层可采用高熔点的材料,从而增强绝缘效果,避免熔融树脂层302a过熔导致极耳金属带301和包装膜的金属层202导通形成电化学腐蚀。封装时,极耳胶302最外层的熔融树脂层302a与外包装层压膜20的内部树脂层203熔融压缩,形成密封部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二次电池及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元件、复合极耳和外包装层压膜,所述电池元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用于包装所述电池元件和所述复合极耳,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部树脂层、金属层和内部树脂层;所述复合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所述极耳金属带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极耳胶覆盖区以及尾部连接区;所述极耳胶覆盖区上设置有极耳胶,所述尾部连接区用于与所述电池元件连接;所述极耳胶的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外包装层压膜与所述复合极耳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热熔后的所述熔融树脂层、热熔后的所述内部树脂层、所述金属层以及所述外部树脂层;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的总厚度为t,所述复合极耳的总厚度为p;所述熔融树脂层的厚度为c,所述内部树脂层厚度为a;所述密封部的厚度为h,h满足以下公式:2t+p‑(2c+2a)×95%<h<2t+p‑(2c+2a)×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元件、复合极耳和外包装层压膜,所述电池元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用于包装所述电池元件和所述复合极耳,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部树脂层、金属层和内部树脂层;所述复合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所述极耳金属带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极耳胶覆盖区以及尾部连接区;所述极耳胶覆盖区上设置有极耳胶,所述尾部连接区用于与所述电池元件连接;所述极耳胶的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外包装层压膜与所述复合极耳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热熔后的所述熔融树脂层、热熔后的所述内部树脂层、所述金属层以及所述外部树脂层;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的总厚度为t,所述复合极耳的总厚度为p;所述熔融树脂层的厚度为c,所述内部树脂层厚度为a;所述密封部的厚度为h,h满足以下公式:2t+p-(2c+2a)×95%<h<2t+p-(2c+2a)×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密封部的宽度为0.5~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胶的宽度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胶露出所述外包装层压膜部分的宽度大于0.1mm。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良针王可飞曾巧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