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源高低温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76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并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源功率因数电路中作高低温控制的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C3854和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for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d provides a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in an active power factor circuit,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UC3854 and a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wherein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comprises an integrated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源高低温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UC3854芯片电路的高低温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中,为了防止谐波对电网的污染,需要在电源的输入端,加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现有的温控技术大多采用热敏电阻做传感器,存在反应速度慢、高温误差比较大、低温控制比较难实现等缺陷。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中需要严格、精确地控制高温过载和低温启动,这是对整个电源工作安全的保证。因而研发一种优良的温度控制电路用于有源功率因数电路中作高低温控制势在必然、十分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反应速度快、高温误差比较小、低温控制容易实现的一种用于有源功率因数电路中作高低温控制的电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有源功率因数电路中作高低温控制的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C3854和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V、三极管、三极管、二极管、二极管、电阻I、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XII、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所述电阻电阻I的一端连接电源12V,所述电阻电阻I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脚、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脚、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8脚、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6脚连接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脚、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8脚,所述集成电路的第2脚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3脚、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V第6脚,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2脚,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1脚、所述电阻XII的一端,所述电阻XII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V第5脚、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II的负极,所述二极管II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V第7脚、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II的基极,所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C3854的CT端。所述集成电路是一款高精度的集成温度传感器,这款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范围在-40℃到125℃之间,线性度0.5℃,它的输出电压是10mV∕℃。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它包括集成电路UC3854和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V、三极管、三极管、二极管、二极管、电阻I、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电阻XII、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电容,所述集成电路是一款高精度的集成温度传感器,这款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范围在-40℃到125℃之间,线性度0.5℃,它的输出电压是10mV∕℃。由IC2和IC3的二个电压比较器组成的高低温控制电路,通过对APFC电路在工作中的高温和低温保护。提高了整个电源的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它包括集成电路UC3854和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1、集成电路C2、集成电路IC3A、集成电路IVIC3B、三极管T1、三极管T2、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IR29、电阻R28、电阻R27、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6、电阻R20、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2、电阻R13、电阻XIIR14、电容C11、电容C9、电容C10、电容C30、电容C29、电容CC、电容C12、电容CA、电容C8、电容CB,所述电阻电阻IR29的一端连接电源12V,所述电阻电阻IR2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一脚、所述电阻R28的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一脚、所述电容C29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3A的第8脚、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电阻R24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6脚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三脚、所述电容C30的一端、所述电容C2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C的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电容CA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5的一端、所述电容CB的一端、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8脚,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2脚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C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1的一端,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3A的第3脚、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VIC3B第6脚,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A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3A的第2脚,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3A的第1脚、所述电阻XIIR14的一端,所述电阻XII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B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VIC3B第5脚、所述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IID8的负极,所述二极管IID8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VIC3B第7脚、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IIT2的基极,所述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C3854的CT端。所述集成电路IC2是一款高精度的集成温度传感器,这款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范围在-40℃到125℃之间,线性度0.5℃,它的输出电压是10mV∕℃。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IC2-TMP36GT9,IC3-LM2904,IC1-TL431,三极管T1\T2等一些阻容元件组成。IC2是一款高精度的集成温度传感器,这款IC的测量温度范围在-40℃到125℃之间。线性度0.5℃。它的输出电压是10mV∕℃。由IC2和IC3的二个电压比较器组成的高低温控制电路,如图所示,当温度升高到一个设定的值时,IC3A的1脚输出高电平,驱动T1进入饱和状态,T1的集电极低电平,短路UC3854的Ct脚,使APFC电路停止工作。当温度降到一个设定值时,IC3B的7脚输出高电平,使T2进入饱和状态,拉低Ct的电平,使APFC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电源高低温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有源功率因数电路中作高低温控制的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C3854和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有源功率因数电路中作高低温控制的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C3854和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1)、集成电路(IC2)、集成电路(IC3A)、集成电路IV(IC3B)、三极管(T1)、三极管(T2)、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I(R29)、电阻(R28)、电阻(R27)、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6)、电阻(R20)、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2)、电阻(R13)、电阻XII(R14)、电容(C11)、电容(C9)、电容(C10)、电容(C30)、电容(C29)、电容(CC)、电容(C12)、电容(CA)、电容(C8)、电容(CB),所述电阻电阻I(R29)的一端连接电源12V,所述电阻电阻I(R2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一脚、所述电阻(R28)的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1脚、所述电容(C29)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3A)的第8脚、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电阻(R24)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6脚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3脚、所述电容(C30)的一端、所述电容(C2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C)的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电容(CA)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5)的一端、所述电容(CB)的一端、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泽民周小宏庞凤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