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毛呢面料的湿摩擦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04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毛呢面料的湿摩擦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棉、粘胶、天丝、甲壳素纤维或丙纶与毛混纺成纱线;将纱线上机进行织造;对经纱进行整经、上浆;坯布下机后进行煮布退浆除杂,用水冲洗、预湿,使面料中所含的水分水质要求达标,不影响水刺加工时的水循环;将预湿后的面料输送进具有流线收缩型喷水孔的喷水板组成的工作区进行整理,整理后面料输出;对输出的面料进行柔软整理,处理后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高压水射流对传统织物进行表面处理,改善纺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在高压水射流的作用下纱线变得松散,部分纤维发生转移并与相邻纱线中的纤维缠结、摩擦,使得纱线中的毛纱产生毡缩,纤维间缠结更加紧密,面料结构更加密实。

Wet friction finishing method for woollen fabric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ool fabric finishing method of wet fric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election of cotton, viscose, Tencel, chitin fiber or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wool blended yarn; the yarn on warp yarn for weaving; warping, sizing; fabric of cooking cloth desizing machine for removing impurity, rinse with water pre wet, make water of water contained in the fabric requires standard, does not affect the spunlaced processing when water circulation; will wet fabric transfer with water spray plate streamlin contraction type water spraying hole composed of the work area to organize, after finishing the fabric output; output of fabric softener, after treatment drying. The invention adopts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on the traditional fabric surface treatment, improv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extile materials, in the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yarn becomes loose, part of the fiber transfer and fiber entanglement, friction adjacent in the yarn and the yarn of wool yarn produced felting, fiber entanglement between more closely the more compact structur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呢面料的湿摩擦整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湿摩擦工艺对针织含羊毛的坯布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缩呢效果的面料,属于毛呢服用面料领域。
技术介绍
毛是一种天然动物蛋白质纤维,由于大分子链之间具有二硫键和较多的亲水基团,纤维卷曲较大、柔软而具有弹性,吸湿性强,保暖性好。毛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绵羊毛、兔毛、马海毛、骆驼绒等,人类在早期就开始将皮毛作为一种保暖御寒的工具,其对毛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来毛逐渐发展成为亚欧的主要纺织原料,成为人类在纺织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纤维之一。由于毛纤维表面具有鳞片结构,逆鳞片的摩擦阻力大于顺鳞片的摩擦阻力,因此在一组不同方向力的作用下毛纤维总是向根部方向移动,即在热湿条件下,在毛上施加作用力会使毛纤维毡缩。在发现毛这一特性后,早期人们就通过将散纤维铺网后水洗缩绒或捣毡、挤毡、针刺等工艺将散毛纤维制成毛毡,将毛毡制成地毯或帽子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人们将毛纤维单独或与其他纤维纺成纱线进行织造,坯布下机后在进行缩呢和后整理,形成结构比较稳定、强伸性能较好的毛呢面料。虽然非织和织造的方法都能得到各种毛呢面料,但散毛纤维经过非织造方法形成的面料比较紧实厚重、且强伸性较差、手感比较粗糙、容易掉毛,经过织造方法制得的毛呢面料,生产流程较长,后整理的风格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毛纱织造后进行湿摩擦整理的毛呢面料的生产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呢面料的湿摩擦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棉、粘胶、天丝、甲壳素纤维或丙纶与毛进行混纺,混纺纤维中的含毛量为6~70wt%,织成支数为36~60Nm/l的纱线;或者与其相当粗细的多股纱线,含毛量与支数在此范围内,支数越小的纱线含毛量也越小。步骤2):根据所选择纱线确定经纬纱排列方式及其密度,并按所想达到的花型效果,对托网帘结构与织物组织结构进行结合设计,将纱线上机进行织造;步骤3):对经纱进行整经、上浆:若选择的经纱只有一种则采用分批整经的方式整经,若选择的经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且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则采用分条整经,由于羊毛纤维表面有鳞片且羊毛含油脂且前道加工中施加了毛油等致使羊毛润湿性差,降低了浆料分子中的高聚物与毛纤维大分子之间的亲和力,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使用PVA与变性淀粉、聚丙烯酸酰胺复配的浆料进行上浆,并在浆料中添加渗透剂T;步骤4):坯布下机后进行煮布退浆除杂,用水冲洗、预湿,使面料中所含的水分水质要求达标,不影响水刺加工时的水循环;步骤5):将预湿后的面料输送进具有流线收缩型喷水孔的喷水板组成的工作区进行整理,喷水板的喷孔为单排排列、密度为6~24孔/cm,喷水孔直径根据所选纱线混纺纤维的直径决定;整理后面料以3~5m/min的速度输出;步骤6):对输出的面料进行柔软整理,水刺后将面料放入染缸中,按1∶10~20的浴比加入水,再加入1.5~4%o.w.f的有机硅柔软剂,处理10-20min后脱液烘干。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PVA与变性淀粉、聚丙烯酸酰胺的重量比为30∶30∶40;渗透剂T的加入量为浆料重量的0.7%。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上浆的具体参数为:上浆温度70℃,车速25m/min,烘燥温度90℃。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为了减少羊毛在煮布过程中毡缩,煮布的温度可适当降低,采用50-70℃即可。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喷水孔直径为80-180微米;第一道喷水板水射流的压力为7×106Pa,第二道喷水板水射流的压力为9×106Pa,第三道喷水板水射流的压力为12×106Pa。本专利技术首先选择一种适当含毛量、支数毛纱,然后进行织造。为了便于后道加工,选择含毛量为6%-70%、支数为36-60Nm/l或者与其相当粗细的多股纱线,在此范围内,支数小的纱线含毛量也适当的降低些。由于抗弯刚度越低的纤维,越容易缠结;纤维截面越圆滑,迎水面积越小,纤维表面越光滑,对水的阻力越小,水射流对纤维的作用效果越差。因此,为了使湿摩擦整理效果更加明显,混纺纱线中的混纺纤维需选择抗弯刚度较低、截面形状较为不规整,纤维表面较粗糙、吸湿性较好的纤维。然后将所选纱线在机器上进行织造,若在多臂织机上可采用缎纹或其他组织,但坯布的密度不能太大、面料要尽量的柔软一些。坯布下机后可先进行煮布除杂,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进行预湿,为了不影响后道加工的水循环,确保水质符合要求,不能含有将喷水孔堵塞住的杂质等,因此,在湿摩擦整理后再进行柔软整理。经过预湿的坯布可直接用皮辊和胶圈组成的喂入机构直接送入具有流线收缩型喷水孔的喷水板组成的工作区进行整理,工作区面料由托网帘托着,然后让喷水板上的喷水孔喷射出的多股微细水射流垂直射向坯布,当水射穿面料后受到托网帘的反弹作用,以不同的方位散射到面料的反面,使面料中的纤维间相互作用、摩擦。托网帘可结合织物组织结构进行设计编织,使得整理后的面料形成特殊的花纹。加工过程中,水流必须有足够大的能量才能将面料中的应力消除,并对纤维进行作用,因此,水射流的压力要适当的大,为了减小能量的损耗,第一道喷水板水射流的压力为7×106Pa,第二道喷水板水射流的压力为9×106Pa,第三道喷水板水射流的压力为12×106Pa;而如果水射流的直径比纤维直径小,无论水柱的能量多高,大部分水只能使得大部分纤维在一定的自由体积内产生扭转,而不能产生有效的缠结,如果水射流直径过大,一根纤维或一束纤维的大部分都处在同一水柱作用之中,其运动方向也一致,也不能产生有效的结,因此,要根据毛与混纺纤维的直径选择适当的喷水孔直径,一般该直径为80-180微米;为了生产较轻薄的服用毛呢面料,可适当的降低喷水板上喷水孔的排列密度,将其设置为单排、16-24孔/cm;面料出速度越大,面料被水射流作用的次数越少,所获能量越小,湿摩擦整理效果越小,而输出速度过小容易造成能量损耗,且面料过厚,因此,将输出速度设置为3-5m/min。本专利技术通过织造后采用高压产生的多股微细水射流对面料喷射,水射流穿过纤面料后,受托持网帘的反弹,再次穿插入面料,使得面料中纤维在不同方向高速水射流穿插的水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穿插、缠结和抱合,从而产生湿热摩擦效应,羊毛产生毡缩效果,使得面料具有毡感;而对托网帘的结构进行设计,可得到不同花纹的面料。因此,采用此整理方法不仅可加工轻薄型面料,且具有对纤维损伤小、布面不会留有针孔和针底、面料手感柔软且悬垂性好、外观花样多变等特点,满足当前消费者对面料的时尚性和高品质的追求,适用于服用面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湿摩擦整理方法进行生产的毛呢面料,通过采用高压水射流对传统织物进行表面处理,改善纺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在高压水射流的作用下纱线变得松散,部分纤维发生转移并与相邻纱线中的纤维缠结、摩擦,使得纱线中的毛纱产生毡缩,纤维间缠结更加紧密,面料结构更加密实;且织物经过湿摩擦整理后,纱线再次重新分配均匀的分布在布面中,从而彻底消除了原织物本身具有的张应力,使得织物表面较为平整。而湿摩擦整理中主要采用水射流进行作用,虽然面料上不存在针孔,但面料透气,透湿能力增强,面料手感柔软、悬垂性好,满足人们对服用毛呢面料的轻薄、舒适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a-d为织物的上机图;图1a为织物的组织图;图1b为织物的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毛呢面料的湿摩擦整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呢面料的湿摩擦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棉、粘胶、天丝、甲壳素纤维或丙纶与毛进行混纺,混纺纤维中的含毛量为6~70wt%,织成支数为36~60Nm/l的纱线;步骤2):根据所选择纱线确定经纬纱排列方式及其密度,并按所想达到的花型效果,对托网帘结构与织物组织结构进行结合设计,将纱线上机进行织造;步骤3):对经纱进行整经、上浆:若选择的经纱只有一种则采用分批整经的方式整经,若选择的经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且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则采用分条整经,使用PVA与变性淀粉、聚丙烯酸酰胺复配的浆料进行上浆,并在浆料中添加渗透剂T;步骤4):坯布下机后进行煮布退浆除杂,用水冲洗、预湿;步骤5):将预湿后的面料输送进具有流线收缩型喷水孔的喷水板组成的工作区进行整理,喷水板的喷孔为单排排列、密度为6~24孔/cm,喷水孔直径根据所选纱线混纺纤维的直径决定;整理后面料以3~5m/min的速度输出;步骤6):对输出的面料进行柔软整理,水刺后将面料放入染缸中,按1∶10~20的浴比加入水,再加入有机硅柔软剂,处理后脱液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呢面料的湿摩擦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棉、粘胶、天丝、甲壳素纤维或丙纶与毛进行混纺,混纺纤维中的含毛量为6~70wt%,织成支数为36~60Nm/l的纱线;步骤2):根据所选择纱线确定经纬纱排列方式及其密度,并按所想达到的花型效果,对托网帘结构与织物组织结构进行结合设计,将纱线上机进行织造;步骤3):对经纱进行整经、上浆:若选择的经纱只有一种则采用分批整经的方式整经,若选择的经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且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则采用分条整经,使用PVA与变性淀粉、聚丙烯酸酰胺复配的浆料进行上浆,并在浆料中添加渗透剂T;步骤4):坯布下机后进行煮布退浆除杂,用水冲洗、预湿;步骤5):将预湿后的面料输送进具有流线收缩型喷水孔的喷水板组成的工作区进行整理,喷水板的喷孔为单排排列、密度为6~24孔/cm,喷水孔直径根据所选纱线混纺纤维的直径决定;整理后面料以3~5m/min的速度输出;步骤6):对输出的面料进行柔软整理,水刺后将面料放入染缸中,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丽娜郁宇薛文良郁丽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江阴龙阳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