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234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包括架体、设工作台、安装架,还包括制头装置,制头装置包括第一转动套、第一缺口、第一制头辊、安装台、第二制头辊以及驱动机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辊、第二转动套、第二缺口、动力机构以及移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移动机构改变第一制头辊所处的位置,使得第一制头能处于第二制头辊或者上料辊下方,从而实现制头以及上料的功能,使得铜管的上料方便且在制头部断裂后方便从新制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Head making device for copper tube draw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copper pipe drawing machine head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 worktable, a mounting frame, including the head device, the head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rotating sleeve, the first gap, the first roller, head mounting table, second head roller and a drive mechanism, a charging device. The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eeding roller, second rotating sleeve, second gap, dynamic mechanism and mov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 change the head roll position by moving mechanism, making the first head below second head roller or roller, so as to realize the system head and feeding function, so that the copper pipe feeding and convenient for head fracture after convenient from the new head and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管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
技术介绍
铜管拉拔机也称为铜管拉伸机,能够用于对铜管进行拉伸,从而能够得到所需外径和壁厚的铜管。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1324760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10月1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型材液压拉伸机,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拉拔模座、床身、设置在床身上的导轨及拉拔装置、托辊装置、链式传动的平移出料装置、以及位于拉拔模座出口处的锯切装置。所述拉拔装置包括拉拔小车、设置在拉拔小车上可夹紧扁材的四连杆夹钳装置、装置在小车上可托起扁材使其头部从钳口中脱离的脱头装置。铜管在拉拔前需要进行制头,形成较扁的制头部,从而使得拉拔小车上的四连杆夹钳装置能对铜管的制头部夹持后进行拉拔,但是在拉拔小车上的四连杆夹钳装置对制头部进行夹持后,当遇到拉拔小车移动时对铜管的拉力较大的情况,因制头部在通过制头机挤压时,制头部和铜管的连接强度相对降低,容易造成铜管上的制头部断裂。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将制头部原先用于连接铜管的部分通过锤子敲打,使得制头部原先用于连接铜管部分的口径缩小,再塞入到铜管内,最后通过锤子将对铜管进行敲打,使得铜管部分的口径缩小后和制头部抵紧在一起,最后进行拉伸,但是此时制头部和铜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在拉伸时还是容易出现制头部脱离的情况;要是将铜管移到制头机上进行制头,因此时铜管是套在拉拔机的拉拔杆上,且其长度较长,重新取下铜管再进行制头,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具有方便对铜管重新进行制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包括架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的安装架,还包括制头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两侧的第一转动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套上的第一缺口、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内且与所述第一转动套联动的第一制头辊、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安装台、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套上方的第二制头辊、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制头辊往复正反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制头辊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的周侧外壁呈外凸且与所述第二制头辊相配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供铜管插入后进行缩口的环槽,所述环槽的口径沿着铜管进入的方向逐渐减小;上料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的上料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两侧且位于所述上料辊下方的第二转动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套上的第二缺口、设置在所述架体与任一所述第二转动套之间且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转动套转动的动力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制头辊移动后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二缺口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套联动的移动机构,所述上料辊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当所述第一制头辊位于所述上料辊下方时,所述上料辊与所述第一制头辊之间形成上料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制头辊与位于上料辊下方的两个第二转动套联动时,因第一制头辊和上料辊的周侧外壁均是呈内凹的弧形状的,使得上料辊和第一制头辊之间形成上料口,从而使得铜管穿过上料口后,通过动力机构驱动第二转动套带动第一制头辊转动,从而使得铜管能方便的套设到拉拔机的拉拔杆上;当铜管在拉拔时,铜管的制头部断裂后,使得第一制头辊移动到第二制头管的下方,再使得第一制头辊和第二制头辊相靠近,最终使得铜管的端部插入到第二制头辊上的环槽内,从而在第二制头辊的正反转过程中对铜管的端部进行缩口设置,从而形成新的制头部,方便进行拉拔机进行拉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安装台上方的所述安装架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孔的限位轴,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且用于驱使所述安装台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工作台的方向进行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安装台上的限位轴穿过在安装架上的限位孔,从而对安装台的移动具有限位的作用,第一气缸能够驱动安装台进行升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制头辊上的齿轮、固定在所述架体上的第一减速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驱动轴上的凸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凸轮上方的限位套、穿过所述限位套且下端抵触在所述凸轮上的升降杆、固定在所述升降杆上且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制头辊上且两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凸轮进行转动,因升降杆的下端抵触在凸轮上,使得升降杆能在凸轮的作用力下沿着限位套进行往复升降,从而带动齿条往复升降,最终带动齿轮进行往复正反转。齿轮套设在第二制头辊上且通过两端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使得第二制头辊在升降时,使得齿轮和齿条相分离,从而使得第二制头辊在移动时不会带动齿条进行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杆靠近所述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抵触在所述凸轮周侧的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升降杆上的滚轮抵触在凸轮上,能够减小升降杆和凸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升降杆在升降过程中更加的顺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第二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二转动套上的第二皮带轮、用于联动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传输皮带。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减速电机、在第二减速电机上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在第二转动套上的第二皮带轮,联动于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的传输皮带,从而能够带动第二转动套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头辊进行到两个第二转动套之间时,第一制头辊能进行转动,从而配合上料辊实现对管材进行上料。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制头辊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远离所述第一制头辊的一端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内且呈多棱柱形,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均与所述安装轴远离所述第一制头辊的一端相配,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架体两侧的驱动杆、设置在所述驱动杆远离转动端的一端上且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的驱动套、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杆在转动过程中,因驱动杆的上的驱动套套设在第一制头辊上,使得驱动杆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制头辊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头辊移动到第一转动套或者第二转动套处,分别实现制头以及上料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一端铰接在所述架体上且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驱动杆上的驱动气缸。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气缸的一端铰接在架体上且另一端铰接在驱动杆上,能够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杆能够带动第一制头辊改变位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辊的上端内凹处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二制头辊下端外凸处的最低点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料辊与安装台之间形成供铜管穿过的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得第一制头辊位于第一转动套处时,因安装台需要下降,从而使得第二制头辊与第一转动套相配以实现制头的作用,因此时上料辊的上端内凹处的最高点与第二制头辊下端外凸处的最低点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铜管插入到环槽内时,铜管能够抵触在上料辊上,从而在制头时实现支撑作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移动机构改变第一制头辊所处的位置,使得第一制头能处于第二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包括架体(1)、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的工作台(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一侧的安装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头装置(4),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2)两侧的第一转动套(4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套(41)上的第一缺口(42)、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一缺口(42)内且与所述第一转动套(41)联动的第一制头辊(43)、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上的安装台(44)、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4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套(41)上方的第二制头辊(45)、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制头辊(45)往复正反转的驱动机构(46),所述第一制头辊(43)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45)的周侧外壁呈外凸且与所述第二制头辊(45)相配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45)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供铜管插入后进行缩口的环槽(451),所述环槽(451)的口径沿着铜管进入的方向逐渐减小;上料装置(5),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44)上的上料辊(51)、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2)两侧且位于所述上料辊(51)下方的第二转动套(5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套(52)上的第二缺口(53)、设置在所述架体(1)与任一所述第二转动套(52)之间且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转动套(52)转动的动力机构(54)、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制头辊(43)移动后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二缺口(53)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套(52)联动的移动机构(55),所述上料辊(51)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当所述第一制头辊(43)位于所述上料辊(51)下方时,所述上料辊(51)与所述第一制头辊(43)之间形成上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包括架体(1)、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的工作台(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一侧的安装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头装置(4),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2)两侧的第一转动套(4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套(41)上的第一缺口(42)、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一缺口(42)内且与所述第一转动套(41)联动的第一制头辊(43)、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上的安装台(44)、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4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套(41)上方的第二制头辊(45)、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制头辊(45)往复正反转的驱动机构(46),所述第一制头辊(43)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45)的周侧外壁呈外凸且与所述第二制头辊(45)相配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45)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供铜管插入后进行缩口的环槽(451),所述环槽(451)的口径沿着铜管进入的方向逐渐减小;上料装置(5),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44)上的上料辊(51)、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2)两侧且位于所述上料辊(51)下方的第二转动套(5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套(52)上的第二缺口(53)、设置在所述架体(1)与任一所述第二转动套(52)之间且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转动套(52)转动的动力机构(54)、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制头辊(43)移动后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二缺口(53)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套(52)联动的移动机构(55),所述上料辊(51)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当所述第一制头辊(43)位于所述上料辊(51)下方时,所述上料辊(51)与所述第一制头辊(43)之间形成上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安装台(44)上方的所述安装架(3)处开设有限位孔(31),所述安装台(44)上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孔(31)的限位轴(441),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第一气缸(442),所述第一气缸(442)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安装台(44)上且用于驱使所述安装台(44)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工作台(2)的方向进行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6)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制头辊(45)上的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汉中廖寒宇梁建新杭欢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达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