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多模式的混合汽车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566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21:05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二马达,分别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可使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三旋转元件分别针对固定部件,可变旋转束缚状态的被安装;引擎,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及离合器,可使可变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引擎相互间的旋转束缚状态的可变连接。此外,还可包括:减速齿轮或增速齿轮,位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引擎之间,与所述离合器及所述引擎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备多模式的混合汽车用驱动装置
以下实施例涉及汽车用混合驱动装置。技术背景将行星齿轮组和两个马达发电机与引擎一起使用的混合驱动装置,在没有另外的变速器来控制马达发电机的速度,可执行由电运行的无级变速器的作用,由控制马达发电机的速度,可体现马达模式、引擎模式、混合模式及再生制动模式等。根据需求可进行引擎的开/关控制,可使更能提高燃料消耗率,且最小化制动时摩擦制动器的使用,可提高再生制动效率。作为使用两个马达发电机的混合电动汽车用动力系统被广泛使用的方式,两个马达发电机中某一个马达发电机,具有固定于输出轴的锁定连接的输入分割(inputsplittype)结构。如上述结构的动力系统在形成没有锁定在输出轴的其他马达发电机的速度为0的机械点(Mechanicalpoint)的变速比中效率最好,且以此为基准增加或减少变速比,效率开始降低,且变速比减少情况的效率低下比变速比增加的情况急剧变大。即,变速比随着超过所述机械点减小(随着车数增加),动力系统的效率急剧低下。一方面,作为使用现有两个马达发电机的混合电动汽车用动力系统被广泛使用的方式中的另外一个,具有两个马达发电机都不锁定在输出轴或输入轴,连接在行星齿轮装置的各个其他旋转元件的复合分割(compoundsplit)结构。在2008年10月01日申请的KR2008-0096396,公开了关于‘车辆的混合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根据一个实施例,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在动力分割混合车辆,将引擎及两个马达布置、连接在行星齿轮的最佳位置,可具有优秀的燃料消耗率及加速性能的混合驱动装置。此外,其目的是提供使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和少的部件,可体现混合模式及电动车模式,在宽的速度领域可提高车辆的燃料消耗率性能的车辆用混合驱动装置。最后,其目的是使车辆位于变速杆的中间或马达和马达之间,可进行2马达模式且大幅度提高加速性能。技术方案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二马达,分别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三旋转元件针对固定部件可变旋转束缚状态;引擎,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及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引擎相互间的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此外,还可包括:增速齿轮,位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引擎之间,与所述离合器及所述引擎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为第一环形齿轮、第一托架、第一中心齿轮。并且,所述第一环形齿轮与第一马达、第一制动器及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可与第二马达及第二制动器连接。根据其他实施例的混合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装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可变连接,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二马达,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此外,混合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设置为使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三旋转元件,分别针对固定部件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及引擎,连接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此外,所述混合驱动装置,还可包括: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相互间的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与所述引擎连接,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二旋转元件被接地,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三旋转元件,可经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由第一环形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中心齿轮构成。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由第二环形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中心齿轮构成。与上述不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被接地,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二旋转元件及第三旋转元件,经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四旋转元件可与所述引擎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由第一环形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中心齿轮构成。此外,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旋转元件,可分别由第二环形齿轮、两个第二小齿轮、第二中心齿轮构成。最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被接地,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二旋转元件及第三旋转元件与所述引擎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四旋转元件经所述离合器,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由第一环形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中心齿轮构成,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旋转元件,可分别由第二环形齿轮、两个第二小齿轮、第二中心齿轮构成。又根据其他实施例的混合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二马达,分别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此外,可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三旋转元件分别针对固定部件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平行轴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及引擎,与所述平行轴齿轮连接。并且,所述混合驱动装置,还可包括: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平行轴齿轮相互间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由第一环形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中心齿轮构成。又根据其他实施例的混合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二马达,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输出轴、第一马达,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引擎,与所述第二马达可变连接;及第一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针对固定部件旋转束缚状态可变。所述混合驱动装置,还可包括:第一离合器,使所述引擎和所述第二马达相互间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及第二离合器,使所述第二马达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相互间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此外,所述混合驱动装置,还可包括:减速齿轮或增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引擎之间,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引擎。不仅如此,所述混合驱动装置,还可包括:平行轴齿轮,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引擎之间,与所述引擎可变连接。技术效果根据一个实施例,混合驱动装置在动力分割混合车辆中,将引擎及两个马达布置、连接在行星齿轮的最佳位置,可具有优秀的燃料消耗率及加速性能。此外,使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和少的部件,可使体现混合模式及电动车模式,在宽的速度领域可提高车辆的燃料消耗率性能。最后,使车辆位于变速杆的中间或马达和马达之间,可进行2马达模式且可大幅度提高加速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包括增速齿轮的混合驱动装置。图2a及图2b是示出图1的混合驱动装置的各模式制动器及离合器的运行状态表。图3是示出图1的混合驱动装置的EV1模式。图4是示出图1的混合驱动装置的EV2模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备多模式的混合汽车用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驱动装置,其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二马达,分别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三旋转元件针对固定部件可变旋转束缚状态;引擎,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及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引擎相互间的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9 KR 10-2015-01882341.一种混合驱动装置,其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二马达,分别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三旋转元件针对固定部件可变旋转束缚状态;引擎,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及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引擎相互间的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针对固定部件旋转束缚状态可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还包括:减速齿轮或增速齿轮,位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引擎之间,与所述离合器及所述引擎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为第一环形齿轮、第一托架、第一中心齿轮,且所述第一环形齿轮与第一马达、第一制动器及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中心齿轮与第二马达及第二制动器连接。5.一种混合驱动装置,其包括: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装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可变连接,具备至少三个旋转元件;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二马达,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三旋转元件针对固定部件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引擎,连接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制动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针对固定部件旋转束缚状态可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还包括: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相互间的旋转束缚状态可变地可变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与所述引擎连接,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二旋转元件被接地,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三旋转元件,经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为第一环形齿轮、第一小齿轮、第一中心齿轮,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为第二环形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二中心齿轮。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被接地,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二旋转元件及第三旋转元件,经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第一旋转元件可变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第四旋转元件与所述引擎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琴东锡姜镇建金贤俊陶马德·巴尔胡米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科学技术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