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立芬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5152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盖板、电线、开关、隔板、RFID芯片、锁具、提手、按键、信号放大器、增益电位器、输出信号钮、检测器主体、打印机、机箱、显示屏,所述电线与隔板相连接,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机箱,所述机箱设有RFID芯片,所述提手设在机箱上,所述壳体设在机箱上,所述放大器主体与脉冲编码器相连接,所述电磁圈固定连接脉冲编码器,所述增益电位器活动连接隔板,所述检测器主体与隔板相连接,所述打印机固定连接隔板,所述显示屏设在盖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无法对信号进行放大,信号接收较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属于电缆检测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电缆检测装置采用高频倍压电路,率先应用最新的PWM高频脉宽调制技术,闭环调整,采用了电压大反馈,使电压稳定度大幅度提高。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307791.2的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属于电力安全检测领域,电缆检测装置包括主舱和夹体,夹体固定在主舱下方加紧安置在内设有RFID芯片的电缆线上,主舱内部包括安装有控制器、读取电缆线内RFID芯片信息的读写单元、漏电检测模块、监测电缆状态的信号监测模块、调整主舱重力的重力调整模块和带动检测装置运动的动力模块。本技术是主要应用于电缆线中已经植入了RFID芯片的电缆线,电缆检测装置中设置了读写单元方便读取电缆线中信息,同时方便记录检测装置在电缆线上的移动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海底电缆检测器成本高、稳定性差的问题。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对信号进行放大,信号接收较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无法对信号进行放大,信号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盖板(1)、电线(2)、开关(3)、隔板(4)、RFID芯片(5)、锁具(6)、提手(7)、按键(8)、信号放大器(9)、增益电位器(10)、输出信号钮(11)、检测器主体(12)、打印机(13)、机箱(14)、显示屏(15),所述电线(2)与隔板(4)相连接,所述隔板(4)固定连接机箱(14),所述机箱(14)设有RFID芯片(5),所述提手(7)设在机箱(14)上,所述按键(8)活动连接隔板(4),所述机箱(14)设有信号放大器(9),所述信号放大器(9)由脉冲编码器(901)、接线口(902)、壳体(903)、放大器主体(9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海底电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盖板(1)、电线(2)、开关(3)、隔板(4)、RFID芯片(5)、锁具(6)、提手(7)、按键(8)、信号放大器(9)、增益电位器(10)、输出信号钮(11)、检测器主体(12)、打印机(13)、机箱(14)、显示屏(15),所述电线(2)与隔板(4)相连接,所述隔板(4)固定连接机箱(14),所述机箱(14)设有RFID芯片(5),所述提手(7)设在机箱(14)上,所述按键(8)活动连接隔板(4),所述机箱(14)设有信号放大器(9),所述信号放大器(9)由脉冲编码器(901)、接线口(902)、壳体(903)、放大器主体(904)、电磁圈(905)组成,所述脉冲编码器(901)固定连接壳体(903),所述壳体(903)设有接线口(902),所述壳体(903)设在机箱(14)上,所述放大器主体(904)与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芬刘永春郄伟峰张利
申请(专利权)人:杨立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