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503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采样装置。该采样装置包括储样单元与采样单元,其中,储样单元的入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样品源单元连接,储样单元的出口通过第二管线与样品源单元连接;采样单元的入口通过第三管线与储样单元的出口连接。在不进行采样时,保持储样单元与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的连通性,使得样品依次经过样品源单元、第一管线、储样单元、第二管线与样品源单元,使得样品不断的循环,减少甚至彻底消除了储样单元中的死体积,在进行采样时,使得储样单元中的样品通过第三管线流入采样单元中,进而使得采得的样品更接近样品源单元中当前的液体,进而使得样品的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前样品源单元中的样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样装置
本申请涉及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样品源单元中的液体样品的采样装置使得采完样后会有样品残留在采样装置中,造成采样装置中存在较多的死体积,死体积的存在使得采得的样品并不是当前实时的样品,进而使得样品的测试结果不准确。另外,现有的采样装置为了安全,设置有很多阀门,这也无疑造成了采样装置的复杂性,不利于工作。并且,采样装置的阀门为手动旋转截止阀,操作起来费力,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系统中存在较多的死体积导致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采样装置,该采样装置包括:储样单元,上述储样单元的入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样品源单元连接,上述储样单元的出口通过第二管线与上述样品源单元连接;采样单元,上述采样单元的入口通过第三管线与上述储样单元的出口连接。进一步地,上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储样出口管线,一端与上述储样单元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上述第二管线、上述第三管线与上述储样出口管线通过上述第一三通阀连通。进一步地,上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惰性气体源单元,上述惰性气体源单元的出口通过第四管线与上述储样单元的入口连接。进一步地,上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储样入口管线,一端与上述储样单元的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上述第一管线、上述第四管线与上述储样入口管线通过上述第二三通阀连通。进一步地,上述第四管线上还设置有两通阀。进一步地,上述两通阀为两通球阀。进一步地,上述惰性气体源单元为氮气源单元。进一步地,联动设备,分别与上述第一三通阀以及上述第二三通阀连接,用于同时控制上述第一三通阀与上述第二三通阀。进一步地,上述联动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联动轴、手柄以及第二联动轴,上述第一联动轴与上述第一三通阀连接,上述第二联动轴与上述第二三通阀连接。进一步地,上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排空管线,与上述采样单元连接,用于排空上述采样单元中的气体。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进行采样时,保持储样单元与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的连通性,使得样品依次经过样品源单元、第一管线、储样单元、第二管线与样品源单元,使得样品不断的循环,减少甚至彻底消除了储样单元中的死体积,在进行采样时,使得储样单元中的样品通过第三管线流入采样单元中,进而使得采得的样品更接近样品源单元中当前的液体,进而使得样品的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前样品源单元中的样品的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储样单元;2、采样单元;3、惰性气体源单元;4、联动设备;01、第一管线;02、第二管线;03、第三管线;04、第四管线;05、储样入口管线;06、储样出口管线;07、排空管线;10、第一三通阀;20、第二三通阀;30、两通阀;41、第一联动轴;42、手柄;43、第二联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采样装置中存在较多的死体积,这就导致不能准确分离当前样品源单元的样品的性能,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采样装置方法。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采样装置,如图1所示,该采样装置包括储样单元1与采样单元2,其中,上述储样单元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线01与样品源单元连接,上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通过第二管线02与上述样品源单元连接;上述采样单元2的入口通过第三管线03与上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连接。使用上述的采样装置,在不进行采样时,保持储样单元与第一管线与第二管线的连通性,使得样品依次经过样品源单元、第一管线、储样单元、第二管线与样品源单元,使得样品不断的循环,减少甚至彻底消除了储样单元中的死体积,在进行采样时,使得储样单元中的样品通过第三管线流入采样单元中,进而使得采得的样品更接近样品源单元中当前的液体,进而使得样品的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前样品源单元中的样品的性能。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储样出口管线06与第一三通阀10,其中,储样出口管线06一端与上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连接;上述第二管线02、上述第三管线03与上述储样出口管线06通过上述第一三通阀10连通。这样通过第一三通阀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第二管线与第三管线的开关,进而更方便地对该采样装置的采样与不采样的状态进行切换。为了避免样品在采样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进而获得更准确的样品测试结果,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采样装置中还包括惰性气体源单元3,上述惰性气体源单元3的出口通过第四管线04与上述储样单元1的入口连接,在采样时,控制样品不经过第二管线进入样品源单元,同时,控制惰性气体源单元3中的惰性气体经过第四管线04进入储样单元,将储样单元中样品压入第三管线,进而进入采样单元中,实现采样。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储样入口管线05与第二三通阀20,其中,储样入口管线05的一端与上述储样单元1的入口连接;上述第一管线01、上述第四管线04与上述储样入口管线05通过上述第二三通阀20连通。这样通过第一三通阀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第二管线与第三管线的开关,进而更方便地对该采样装置的采样与不采样的状态进行切换。为了进一步保证惰性气体源单元在不进行采样时,处于关闭的状态,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四管线04上还设置有两通阀30。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两通阀30为两通球阀。为了降低采样装置的成本,且更容易获取惰性气体,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惰性气体源单元3为氮气源单元。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采样装置还包括联动设备4,该联动设备分别与上述第一三通阀10以及上述第二三通阀20连接,用于同时控制上述第一三通阀10与上述第二三通阀20。当该采样装置不进行采样时,联动设备控制第一三通阀的与第四管线的连接端关闭,第一三通阀的与第一管线的连接端打开,控制惰性气体不流入储样单元中,样品从样品源单元流出经过第一管线流入储样单元中;同时,联动设备控制第二三通阀的与第三管线的连接端关闭,第二三通阀的与第二管线的连接端打开,控制储样单元中的样品不流入采样单元中,样品从储样单元中流出经过第二管线流入采样单元中。当该采样装置进行采样时,联动设备控制第一三通阀的与第四管线的连接端打开,第一三通阀的与第一管线的连接端关闭,控制惰性气体经过第四管线流入储样单元中,从样品源单元流出的样品不流入储样单元中;同时,联动设备控制第二三通阀的与第三管线的连接端打开,第二三通阀的与第二管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采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包括:储样单元(1),所述储样单元(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线(01)与样品源单元连接,所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通过第二管线(02)与所述样品源单元连接;以及采样单元(2),所述采样单元(2)的入口通过第三管线(03)与所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包括:储样单元(1),所述储样单元(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线(01)与样品源单元连接,所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通过第二管线(02)与所述样品源单元连接;以及采样单元(2),所述采样单元(2)的入口通过第三管线(03)与所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储样出口管线(06),一端与所述储样单元(1)的出口连接;以及第一三通阀(10),所述第二管线(02)、所述第三管线(03)与所述储样出口管线(06)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惰性气体源单元(3),所述惰性气体源单元(3)的出口通过第四管线(04)与所述储样单元(1)的入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储样入口管线(05),一端与所述储样单元(1)的入口连接;以及第二三通阀(20),所述第一管线(01)、所述第四管线(04)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江李蓉包福娥毛祥艳王清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