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964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44
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涉及气‑气换热器领域,包括若干沿环形通道周向均匀设置在环形通道内的换热单元;环形管道内冷气流沿轴向运动,所述的换热单元包括分别沿冷气流流向布置的热气流流入集气室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以及两端分别与热气流流入集气室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连通的若干螺旋型换热管;螺旋型换热管包括沿环形通道径向呈间隙设置的外层螺旋换热管和内层螺旋换热管,并分别沿冷气流流向依次排列分布形成换热管束;热气流流入集气室的入口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出口位于换热单元的同一端,且均穿过环形通道的内壁或外壁设置,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气换热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风道广泛存在于各个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车辆、核
等。对于各个不同领域,风道具有不同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有方形、圆形、环形。对于一些复杂尖端领域,如空天预冷发动机外涵道,空气流速往往会达到跨音速或超音速,这时,换热器的传热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同时满足空气动力性能和热力性能的要求。环形风道常见于航空发动机和空天预冷发动机外涵道,这时,换热器除需满足流动与阻力特性外,还必须具备耐高温耐高压等特点。用于环形风道的气-气换热器有蛇形管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和原表面换热器。蛇形管换热器管内流程长,流道数目少,管内流阻高,热应力分布不均匀,换热效果差。板翅式换热器和原表面换热器相比蛇管换热器而言结构紧凑,但耐压性和热膨胀自适应性差,密封性不好,适用温度和压力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流阻,高换热,耐压性好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包括若干沿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8/201710399636.html" title="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原文来自X技术">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环形通道周向均匀设置在环形通道内的换热单元;环形管道内冷气流沿轴向运动,所述的换热单元包括分别沿冷气流流向布置的热气流流入集气室(1)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4),以及两端分别与热气流流入集气室(1)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4)连通的若干螺旋型换热管;螺旋型换热管包括沿环形通道径向呈间隙设置的外层螺旋换热管(3)和内层螺旋换热管(2),并分别沿冷气流流向依次排列分布形成换热管束;热气流流入集气室(1)的入口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4)出口位于换热单元的同一端,且均穿过环形通道的内壁或外壁设置,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环形通道周向均匀设置在环形通道内的换热单元;环形管道内冷气流沿轴向运动,所述的换热单元包括分别沿冷气流流向布置的热气流流入集气室(1)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4),以及两端分别与热气流流入集气室(1)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4)连通的若干螺旋型换热管;螺旋型换热管包括沿环形通道径向呈间隙设置的外层螺旋换热管(3)和内层螺旋换热管(2),并分别沿冷气流流向依次排列分布形成换热管束;热气流流入集气室(1)的入口和热气流流出集气室(4)出口位于换热单元的同一端,且均穿过环形通道的内壁或外壁设置,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为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外层螺旋换热管(3)和内层螺旋换热管(2)在迎风面内分别呈弧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单元自由端与相邻的环形通道的内壁或外壁呈间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通道内双螺旋管式气-气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耀于广雷于霄沈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