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867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包括壳体、阻尼盘、轴套、内支撑盖和卷簧,壳体内设置有环形容纳腔,壳体在环形容纳腔的中间设置有通孔;阻尼盘固定设置在环形容纳腔中;轴套包括柱状套体和环状阻尼部,柱状套体可转动的插装在通孔内,环状阻尼部可转动的设置在环形容纳腔内,环状阻尼部与阻尼盘之间通过阻尼结构相连;内支撑盖固定设置在壳体与阻尼盘之间,卷簧设置在内支撑盖与柱状套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阻尼器和卷簧合二为一,不仅具有阻尼的作用,而且还实现了回转部件的自动回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卷簧不仅使用占用空间小,而且造价低,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
,尤其涉及一种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回转阻尼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弹簧与阻尼器配合,弹簧与阻尼器为分体的形式,这种设置方式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安装;另一种是气弹簧的形式,气弹簧的形式造价高、使用寿命短,占用空间大,安装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包括壳体、阻尼盘、轴套、内支撑盖和卷簧,壳体内设置有环形容纳腔,壳体在环形容纳腔的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阻尼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容纳腔中;所述轴套包括柱状套体和环状阻尼部,柱状套体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通孔内,环状阻尼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环形容纳腔内,环状阻尼部与阻尼盘之间通过阻尼结构相连;所述内支撑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与阻尼盘之间,所述卷簧设置在内支撑盖与所述柱状套体之间;所述柱状套体上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2个以上的开口槽,所述卷簧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开口槽相适配的凸起。进一步,所述阻尼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阻尼盘上的上阻尼槽和上阻尼凸环以及设置在所述环状阻尼部上的下阻尼槽和下阻尼凸环;上阻尼槽和上阻尼凸环分别与下阻尼凸环和下阻尼槽对应间隙配合设置,上阻尼凸环可转动的插装在下阻尼槽内,下阻尼凸环可转动的插装在上阻尼槽内,阻尼槽与阻尼凸环的间隙之间填充有阻尼液。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上盖和壳体底盖。进一步,所述壳体底盖上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所述柱状套体凸出所述壳体上盖的表面。进一步,所述内支撑盖上部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瓣环,瓣环的顶部设置有插片,所述壳体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插片相适配的插槽。进一步,所述卷簧的外圈设置有卡片,所述卡片卡接在其中一个的所述瓣环上。进一步,所述卷簧的外圈与其中的一个所述瓣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进一步,所述阻尼盘顶面上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销,所述内支撑盖上设置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阻尼器和卷簧合二为一,不仅具有阻尼的作用,而且还实现了回转部件的自动回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卷簧不仅使用占用空间小,而且造价低,使用寿命长;阻尼器结构简单,通过环形凹槽和多个阻尼槽的设计方式增大了阻尼液的工作面积,在外部体积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将阻尼力提升2-3倍,体积小巧,同时阻尼力大,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阻尼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轴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内支撑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卷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包括壳体10、阻尼盘20、轴套30、内支撑盖40和卷簧50,壳体10内设置有环形容纳腔,壳体10在环形容纳腔的中间设置有通孔13;阻尼盘20固定设置在环形容纳腔中;轴套30包括柱状套体31和环状阻尼部32,柱状套体31可转动的插装在通孔13内,环状阻尼部32可转动的设置在环形容纳腔内,环状阻尼部32与阻尼盘20之间通过阻尼结构相连;内支撑盖40固定设置在壳体10与阻尼盘20之间,卷簧50设置在内支撑盖40与柱状套体31之间;柱状套体31上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2个以上的开口槽35,卷簧50的内圈设置有与开口槽35相适配的凸起51,卷簧50通过该凸起51卡接在开口槽35中进行周向的限位。阻尼结构包括设置在阻尼盘20上的上阻尼槽21和上阻尼凸环22以及设置在环状阻尼部32上的下阻尼槽33和下阻尼凸环34;上阻尼槽21和上阻尼凸环22分别与下阻尼凸环34和下阻尼槽33对应间隙配合设置,上阻尼凸环22可转动的插装在下阻尼槽33内,下阻尼凸环34可转动的插装在上阻尼槽21内,阻尼槽与阻尼凸环的间隙之间填充有阻尼液。阻尼盘20与壳体10和轴套30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止阻尼液泄露的密封圈6。环状阻尼部32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止阻尼液泄露的密封圈6。壳体10包括壳体上盖11和壳体底盖12。环状阻尼部32与壳体底盖12接触的底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2a,环形凹槽32a内填充有阻尼液;环形凹槽截面为锥形。壳体底盖12上设置有安装孔15。柱状套体31凸出壳体上盖11的表面。内支撑盖40上部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瓣环41,瓣环41的顶部设置有插片42,壳体上盖11上设置有与插片42相适配插槽14,插片42与插槽14配合进行周向限位。内支撑盖40的中部设置有过孔44。卷簧50的外圈固定有两种方式:1、卷簧50的外圈设置有卡片52,卡片52卡接在其中一个的瓣环41上;2、卷簧50的外圈与其中的一个瓣环4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阻尼盘20顶面上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销23,内支撑盖40上设置有与定位销23相配合的定位孔43,定位销23插进定位孔43中,完成二者的相互限位。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首先通过壳体底盖12上的安装孔15安装在一个回转部件上,将轴套30套在另一个回转部件的转轴上,二者采用过盈配合,在安装的时候,使得卷簧50具有预紧力,该预紧力趋向于迫使回转部件转动,并且使回转部件自动恢复到起始状态。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

【技术保护点】
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阻尼盘、轴套、内支撑盖和卷簧,壳体内设置有环形容纳腔,壳体在环形容纳腔的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阻尼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容纳腔中;所述轴套包括柱状套体和环状阻尼部,柱状套体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通孔内,环状阻尼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环形容纳腔内,环状阻尼部与阻尼盘之间通过阻尼结构相连;所述内支撑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与阻尼盘之间,所述卷簧设置在内支撑盖与所述柱状套体之间;所述柱状套体上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2个以上的开口槽,所述卷簧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开口槽相适配的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阻尼盘、轴套、内支撑盖和卷簧,壳体内设置有环形容纳腔,壳体在环形容纳腔的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阻尼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容纳腔中;所述轴套包括柱状套体和环状阻尼部,柱状套体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通孔内,环状阻尼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环形容纳腔内,环状阻尼部与阻尼盘之间通过阻尼结构相连;所述内支撑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与阻尼盘之间,所述卷簧设置在内支撑盖与所述柱状套体之间;所述柱状套体上沿环向均匀的设置有2个以上的开口槽,所述卷簧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开口槽相适配的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弹式盘形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阻尼盘上的上阻尼槽和上阻尼凸环以及设置在所述环状阻尼部上的下阻尼槽和下阻尼凸环;上阻尼槽和上阻尼凸环分别与下阻尼凸环和下阻尼槽对应间隙配合设置,上阻尼凸环可转动的插装在下阻尼槽内,下阻尼凸环可转动的插装在上阻尼槽内,阻尼槽与阻尼凸环的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广茂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沐丰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