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及其进水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56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及配置有该进水单元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该进水单元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顶部具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接的连接部且形成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通的出水通道,壳体上还形成有进水通道,壳体内设有曝气装置。通过设置曝气装置逸出气泡,气泡在上浮过程中能够带动水流,实现养殖水体在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中的流动,进而在养殖池中产生微循环水流,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同时,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能在气水混合过程中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本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可实现在养殖池内对养殖水进行处理,避免养殖废水的移位处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及其进水单元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及配置有该进水单元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的积累,通常很快就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水产养殖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养殖水体的净化。通常的净化方式有换水和循环水处理,前者使用清洁水源对养殖池进行换水,将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排出,既浪费水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后者将养殖水体抽出,利用工程化技术,依次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流入养殖池重复使用,这一技术虽然较好地减少了换水和污染,但需要额外的工程和设备投入,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耗能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及配置有该进水单元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顶部具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接的连接部且形成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上还形成有进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曝气装置。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曝气装置下方,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至少一个进水孔。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进水孔处均设有物理过滤机构。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物理过滤机构均包括筒状滤网,所述筒状滤网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可拆卸连接。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曝气装置上方,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侧壁上的至少一个过水孔。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出水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顶板上的多个出水孔。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盘或曝气板或盘绕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曝气管。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曝气装置通过供气管与外接气源连接,所述供气管上设有控制阀及流量计。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包括原位水质净化单元和进水单元,所述进水单元采用如上所述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所述原位水质净化单元包括第二壳体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水质净化机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壳体内腔连通。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曝气装置逸出气泡,气泡在上浮过程中能够带动水流,由于水质净化单元连接于第一壳体的顶部,气泡上浮过程中能够随同水流一起经由出水通道进入水质净化单元内,从而实现养殖水体在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中的流动,进而在养殖池中产生微循环水流,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同时,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能在气水混合过程中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因而能够解决养殖池中曝气的需求,上述的曝气装置可避免循环水泵和气泵的重复使用,减少设备投资及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本实施例提供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可实现在养殖池内对养殖水进行处理,避免养殖废水的移位处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进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悬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1,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101,所述第一壳体101顶部具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2连接的连接部105,且在该第一壳体101顶部形成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2连通的出水通道,本实施例中,水质净化单元2包括通过第二壳体201约束的水质净化机构(如采用填料进行水质净化等,填料即位于第二壳体201中),上述出水通道即与第二壳体201内腔连通,以将养殖水体引入至第二壳体201中进行净化处理;在该第一壳体101上还形成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为连通养殖池与第一壳体101内腔的通道,养殖水体通过该进水通道进入到第一壳体101中。为实现养殖池内原位水处理,需在养殖池内形成循环水流,以使得养殖水体能够经由上述进水通道进入第一壳体101中,并经由上述出水通道进入水质净化单元2中,在水质净化单元2中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养殖池中;通常地,可采用常规的水流动力设备,如水泵等,但这类设备重量大、能耗高,对养殖动物的惊扰较大,因而,本实施例中,主要采用气驱的方式,即通过以气带水的方式带动水体流动,相应地,在所述第一壳体101内设有曝气装置。通过上述曝气装置103逸出气泡,气泡在上浮过程中能够带动水流,由于水质净化单元2连接于第一壳体101的顶部,气泡上浮过程中能够随同水流一起经由出水通道进入水质净化单元2内,从而实现养殖水体在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中的流动;同时,曝气装置103产生的气泡能在气水混合过程中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因而能够解决养殖池中曝气的需求,即上述的曝气装置103可避免循环水泵和气泵的重复使用,减少设备投资及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接续上述进水单元1的结构,上述以气带水的方式有两种结构,具体体现为曝气装置103与进水通道的相对位置关系:(1)如图1和图2,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曝气装置103下方,该进水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1底部的至少一个进水孔。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优选为均匀布置在第一壳体101的底板上;上述曝气装置103可采用曝气盘或曝气板或盘绕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01内的曝气管103,出气面积大,驱动效果及增加水体溶氧效果好;对于曝气盘或曝气板,为避免其影响进水,曝气盘或曝气板宜间隔布置在第一壳体101底板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采用盘绕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01内的曝气管103,该曝气管103优选为固定于上述第一壳体101底板顶部,且进一步优选为盘绕固定于各相邻两进水孔之间的板体上,在不影响进水的情况下与水体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上述的曝气管103优选为采用纳米曝气管103;上述的曝气管103位于第一壳体101内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则穿设在第一壳体101的侧壁上,用于与外接的气源连接。对于上述进水孔的结构,上述第一壳体101的底板可呈格栅状结构,各进水孔的尺寸应满足对养殖水体粗过滤的要求,即可对水体中的大尺寸固体颗粒物进行阻拦,同时避免养殖动物的进入;上述第一壳体101的底板也可呈蜂窝状结构,如图1所示,各进水孔在该底板上阵列布置,各相邻两进水孔之间均间隔排列。对于上述的蜂窝状结构的底板,可在各进水孔处均设置物理过滤机构;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物理过滤机构均包括筒状滤网102,所述筒状滤网102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可拆卸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等常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各筒状滤网102可自由拆卸安装,方便清洗或更换;在水流驱动过程中,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及其进水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顶部具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接的连接部且形成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上还形成有进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曝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顶部具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接的连接部且形成有用于与水质净化单元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上还形成有进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曝气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曝气装置下方,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至少一个进水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水孔处均设有物理过滤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物理过滤机构均包括筒状滤网,所述筒状滤网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可拆卸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的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曝气装置上方,包括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勤黄剑李建超毛守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康立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