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底栖动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城市水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435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市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动物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受污染的水体底泥构建围栏,放养褶纹冠蚌(

Method for repairing urban water body with heavy metal by utilizing benthic anima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and relates to an animal repair method for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urban water bodies.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structing a fence in the polluted water sediment, and stocking a folded crown mu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底栖动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城市水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金属污染城市水体的动物修复方法,属于污染水体的环境治理

技术介绍
我国大多数城市水体的底泥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针对水体污染进行的水华防治、底泥疏浚等措施,收效并不理想。随着城市水体外源输入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内源释放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有效控制水体底泥的内源释放是许多城市水体治理工作的后期难点。与深水水体相比,城市浅水水体更易受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而再次释放底泥污染进入水体,进一步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目前使用较多的城市水体污染治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物理方法耗时费力,成本高昂;化学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多局限性,而且无法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植物方法不能将重金属污染真正脱离水体。这些治理方法的效果均不理想,普遍治标不治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少、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治理城市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动物原位修复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城市水体中放养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同时结合相应措施进行管理。褶纹冠蚌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镉、铅等重金属,富集在体内。收获后将其转移到其它地方集中处理,从而从水体中移除了大量镉、铅等重金属污染。本专利技术不仅投资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可以将受损水体已经失衡的生态系统重新优化,通过环境因子、生物因子、营养成分等的改变,让生态系统实现自我修复,保障系统安全,提高治污效果,比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治理污染具有更高的经济性、有效性、成功性和安全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褶纹冠蚌的应用效果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褶纹冠蚌的应用效果在长春南湖建立一个封闭的试验湖区,春季投放褶纹冠蚌,密度控制在4~6kg/m2,进行日常的看护和管理。待褶纹冠蚌自然生长170~190天后,秋季进行收获,将蚌体移出水体,集中堆沤填埋,做无害化处理。在褶纹冠蚌生长过程中,不需投饵,不需充氧。根据实验室水族箱的测定结果,褶纹冠蚌对镉和铅的富集系数分别可达2.8×104倍和7.6×104倍。依此,平均每只褶纹冠蚌(以0.5kg鲜质量计)可从水体移出31.5mg镉、42.3mg铅。本专利技术利用底栖动物的生物和生态特性,采用水体原位修复方法,在不影响城市水体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净化水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等特点,从而实现城市湖泊的可持续发展,富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底栖动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城市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春季将底栖动物在水体底泥中放养,秋季将底栖动物收获,利用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改善水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底栖动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城市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春季将底栖动物在水体底泥中放养,秋季将底栖动物收获,利用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改善水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栖动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城市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栖动物为褶纹冠蚌(C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房岩魏健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