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27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3:22
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包括待造轨道以及运输装置,所述的待造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以及设置在两条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之间的中间封闭层区域,所述的运输装置包括载物平台、行走装置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的载物平台上设置有用于装在混凝土的载物箱,所述载物箱的下料口始终位于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上方;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轮组,单排所述轮组始终位于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的两条平行钢轨之间的无砟道床区域内;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并驱动所述行走装置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拥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成本低且能有效保护高精度无砟道床的表面不受损伤的优点。

Construction material transport structure of CRTS type double block type ballastless track closure layer

A CRTS type double block ballastless track sealing laye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o build rail trans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port and devic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rack to be made including two parallel sets of double block ballastless track and set in two the double block ballastless track between the sealing layer area. The transport device comprises a loading platform, a walking device and a power device; the loading platform is arranged on the loading box mounted in a concrete material, the loading box opening is alway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gion of the middle layer is closed; the walking device comprises two rows of symmetrically arranged round group, the ballast region between the single row wheel group always located in the double block ballastless track two parallel rails; the power device and the dr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nd drives the walk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mplementation, low cost, and effectively protecting the surface of the high-precision ballast free ballast bed from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的施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
技术介绍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为高铁主要轨道结构之一,依据其结构要求,先施工高精度道床板轨道结构,后施工道床板之间和其两侧混凝土封闭层,中间封闭层宽1.6米,两侧封闭层宽1.1~1.8米不等,即上下行连续的无砟轨道施工完成后,沿线路封闭层施工的混凝土等材料运输通道隔断,造成封闭层施工运输通道狭窄,运输距离较远,同时确保封闭层施工过程中高精度无砟道床完好、无出现破损现象,在工期紧情况下,封闭层施工混凝土等材料运输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简便快捷,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造轨道以及运输装置,所述的待造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以及设置在两条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之间的中间封闭层区域,所述的运输装置包括载物平台、行走装置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的载物平台上设置有用于装在混凝土的载物箱,所述载物箱的下料口始终位于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上方;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轮组,单排所述轮组始终位于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的两条平行钢轨之间的无砟道床区域内;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并驱动所述行走装置动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两排对称设置的所述轮组的相对轮距为4100mm~510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载物箱为垂直截面为V型的斗型箱,且所述载物箱的宽度等于所述载物平台的宽度,所述载物箱的所述载物箱的最大载物量小于等于4.5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下料口设置于所述载物箱的箱体底部,所述载物箱的箱体部露出所述载物平台的下表面,且所述下料口垂直于载物平台的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小料口的中点在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的投影点至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中线的距离始终小于等于15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连接转轴、传动梁以及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相对的所述行走轮通过连接转轴连接,前后两个连接转轴之间通过传动梁进行传动,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转轴连接并驱动该所述连接转轴转动,前后两个所述连接转轴的轴心线距离为4100mm~430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载物平台的一端设置所述载物箱,另一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出水管始终位于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载物平台上还设置有混凝土泵,所述的载物箱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混凝土泵连接的连接管,所述的混凝土泵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用于对设置于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外侧的外侧封闭层区域进行混凝土输送的出料长臂,所述出料长臂的最大伸展距离大于550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该结构中所述运输装置在工作时至少执行以下步骤,起吊,将所述运输装置通过吊车直接放置在所述待造轨道上,且调整所述轮组位于无砟道床区域内,调整所述载物箱的所述下料口位于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上方;装载,对所述载物箱进行混凝土填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载物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震动装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拥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成本低且能有效保护高精度无砟道床的表面不受损伤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块式无砟轨道;2-中间封闭层区域;3-载物平台;4-行走装置;5-动力装置;6-平行钢轨;7-无砟道床区域;8-载物箱;9-下料口;4-1-行走轮;4-2-连接转轴;4-3-传动梁;4-4-变速箱;10-水箱;11-混凝土泵;12-连接管;13-出料长臂;14-震动装置;15-外侧封闭层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待造轨道以及运输装置,待造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1以及设置在两条双块式无砟轨道1之间的中间封闭层区域2,运输装置包括载物平台3、行走装置4以及动力装置5;载物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装在混凝土的载物箱8,载物箱8的下料口9始终位于中间封闭层区域2上方;行走装置4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轮组,单排轮组始终位于双块式无砟轨道1的两条平行钢轨6之间的无砟道床区域7内;动力装置5与行走装置4连接并驱动行走装置4动作,既是为行走装置4提供动力。本实施例可以克服轨道施工的时候可以用来作为运输混凝土的平地面积太小,导致运输困难的问题,本实施例巧妙的利用了两条轨道本身的无砟道床区域7的平地作为一个轮组的移动区域,将运输混凝土的总重要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分摊到了两边的无砟道床区域7上,有效的减小了无砟道床区域7的压力,从而减小了损坏率,也提升了一次混凝土的装载量,同时也提升了运输距离,本实施例的运输装置一次可以移动2.5~5公里距离。两排对称设置的轮组的相对轮距为4100mm~5100mm。载物箱8为垂直截面为V型的斗型箱,且载物箱8的宽度等于载物平台3的宽度,载物箱8的载物箱8的最大载物量小于等于4.5立方。下料口9设置于载物箱8的箱体底部,载物箱8的箱体部露出载物平台3的下表面,且下料口9垂直于载物平台3的上表面。小料口的中点在中间封闭层区域2的投影点至中间封闭层区域2中线的距离始终小于等于150mm。行走装置4包括行走轮4-1、连接转轴4-2、传动梁4-3以及变速箱4-4,变速箱4-4与动力装置5连接,动力装置5为汽车发动机,优选为柴油发动机,相对的行走轮4-1通过连接转轴4-2连接进行同步转动,前后两个连接转轴4-2之间通过传动梁4-3进行传动,变速箱4-4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连接转轴4-2连接并驱动该连接转轴4-2转动,前后两个连接转轴4-2的轴心线距离为4100mm~4300mm,位于载物平台3同侧的前后两个行走轮4-1共同构成轮组。该结构中运输装置在工作时至少执行以下步骤,装配,根据实际情况将部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并且调整尺寸至本实施例的各个尺寸要求范围内;起吊,将运输装置通过吊车直接放置在待造轨道上,且调整轮组位于无砟道床区域7内,调整载物箱8的下料口9位于中间封闭层区域2上方;装载,对载物箱8进行混凝土填装;输送,将混凝土输送至需要施工位置后,打开下料口9进行卸料;反复,反复操作装载-输送步骤直至中间封闭层区域2和/或外侧封闭层区域15施工完成。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包括待造轨道以及运输装置,待造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1以及设置在两条双块式无砟轨道1之间的中间封闭层区域2,运输装置包括载物平台3、行走装置4以及动力装置5;载物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装在混凝土的载物箱8,载物箱8的下料口9始终位于中间封闭层区域2上方;行走装置4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轮组,单排轮组始终位于双块式无砟轨道1的两条平行钢轨6之间的无砟道床区域7内;动力装置5与行走装置4连接并驱动行走装置4动作,既是为行走装置4提供动力。本实施例可以克服轨道施工的时候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造轨道以及运输装置,所述的待造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1)以及设置在两条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1)之间的中间封闭层区域(2),所述的运输装置包括载物平台(3)、行走装置(4)以及动力装置(5);所述的载物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装在混凝土的载物箱(8),所述载物箱(8)的下料口(9)始终位于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2)上方;所述行走装置(4)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轮组,单排所述轮组始终位于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1)的两条平行钢轨(6)之间的无砟道床区域(7)内;所述动力装置(5)与所述行走装置(4)连接并驱动所述行走装置(4)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造轨道以及运输装置,所述的待造轨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块式无砟轨道(1)以及设置在两条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1)之间的中间封闭层区域(2),所述的运输装置包括载物平台(3)、行走装置(4)以及动力装置(5);所述的载物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装在混凝土的载物箱(8),所述载物箱(8)的下料口(9)始终位于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2)上方;所述行走装置(4)包括两排对称设置的轮组,单排所述轮组始终位于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1)的两条平行钢轨(6)之间的无砟道床区域(7)内;所述动力装置(5)与所述行走装置(4)连接并驱动所述行走装置(4)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排对称设置的所述轮组的相对轮距为4100mm~5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物箱(8)为垂直截面为V型的斗型箱,且所述载物箱(8)的宽度等于所述载物平台(3)的宽度,所述载物箱(8)的所述载物箱(8)的最大载物量小于等于4.5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9)设置于所述载物箱(8)的箱体底部,所述载物箱(8)的箱体部露出所述载物平台(3)的下表面,且所述下料口(9)垂直于载物平台(3)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料口的中点在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2)的投影点至所述中间封闭层区域(2)中线的距离始终小于等于15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封闭层施工材料运输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利文饶延泉陈永祥王祥懂宁宇刘旭炜王康乐刘振伟姜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