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61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树木浇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移动的苗木供水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包括通过连杆固定构成一体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上端穿设有上出水管,下端穿设有下出水管,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靠近连杆一侧通过皮带传送连接,上出水管远离连杆的一端和下出水管的两端设有旋转接头,上出水管的旋转接头与下出水管远离连杆的旋转接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下出水管上的旋转接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三通;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上沿开设有一排孔,孔上设置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可操作性强。

Large seedling water suppl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ee wate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aims to provide a seedling water supply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an be moved,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a large nursery water suppl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frame and a second fram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and fixed integrally,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universal wheel the upper end of a water outlet pipe, wear, lower wea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pipe, a water outlet pipe and a lower water outlet pipe on the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by transmission belt near the end of the outlet pipe, and two ends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away from the out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ry joint, rotary joint rotary joint on the outlet pipe and outlet pipe from the connecting rod through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connected under the rotary joint the outlet pipe through second connection pip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three pass on the water outlet pipe and a lower water outlet pipe; The upper edge is provided with a row of holes, and the nozzle is arranged on the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ovement and strong ope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树木浇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时代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对城市绿化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绿化的主要方式是栽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首先在苗圃里面培养种植,然后进行移栽。苗木在培养的过程中,对苗木的供水是必要的环节。苗木的供水通常是对苗木的树冠和树根部位供水,而苗木的高度从数十厘米至数米高度不等,因此,苗木供水方式多采用从高压的水头或其他供水装置接入水管,由人力拖动水管对苗木进行浇灌;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3735193U提供了一种大型苗木的包裹式供水装置,采用立体框架将苗木包裹在内部,并在立体框架的顶部设置喷淋装置,水从喷淋装置的喷头喷出,以实现对苗木的浇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专利:CN205727417U对上述的一种大型苗木的包裹式供水装置作出了进一步改进,使立体框架具有升降功能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苗木,但是,上述技术均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方面,没有提出供水装置包裹苗木的实质性方案,只能是围绕苗木搭建而成,这就引出一个新的问题,苗木数量过多时,搭建这样一种带框架的供水装置,其成本较高,工作量大,且易影响苗木的生长趋势;另一方面,立体框架的底部设有滚轮,但却没有对这种可移动方式进行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移动的苗木供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包括呈U型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互平行且开口端朝上,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一侧通过两根横向的连杆固定构成一体,所述两根连杆分别连接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的底部分别设有两个万向轮;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的上端分别穿设有上出水管,下端分别穿设有下出水管,所述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贯穿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并伸出框架外,所述上出水管、下出水管通过轴承支承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所述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靠近连杆一侧的悬伸端上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上设有皮带将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连接;所述上出水管远离连杆的一端和下出水管的两端均设有旋转接头,上出水管上的旋转接头与下出水管上远离连杆一端的旋转接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两根下出水管上靠近连杆一端的旋转接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三通;所述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位于框架内的管路上沿轴向开设有一排孔,孔上设置喷头。优选的,所述的所述上出水管、下出水管上喷头的喷嘴分别朝向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的中部。优选的,所述上出水管靠近连杆的一端包覆有一层防滑毛毡。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上设有与上出水管平行的加强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本技术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既可将苗木置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对其进行浇灌,也可推动装置向位于装置两侧的苗木进行浇灌。具体来说,本技术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设置出水管、下出水管,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为可将苗木包裹住的开放式空间,同时,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设置万向轮,使整个装置可操作性增强,既能推动装置将苗木包裹在内并对其进行浇灌,也可推动装置向位于装置两侧的苗木进行浇灌,实现移动式浇灌。另外,上出水管、下出水管之间相互连通,避免了需要采用多个进水管分别供水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上出水管、下出水管采用皮带传动的方式连接,手握在上出水管的悬伸端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上出水管进而带动下出水管转动,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调节喷头的喷水方向和高度,使用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出水管与第一框架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喷头布置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的喷头布置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呈U型状的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相互平行且开口端朝上,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的一侧通过两根横向的连杆3固定构成一体,所述两根连杆3分别连接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底部分别设有两个万向轮4,具体来说,所述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连杆3、万向轮4构成了供水装置的框架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连杆3可以是分部件组装构成,也可以是一体制造而成,以保持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万向轮4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允许水平360°旋转,这样,供水装置的运动方向就可任意调整。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上端分别穿设有上出水管5,下端分别穿设有下出水管6,所述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贯穿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并伸出框架外,所述上出水管5、下出水管6通过滚动轴承7支承在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上,应当理解的是,上出水管5靠近连杆3一端的端部是密封的,上出水管5伸出框架外,这样,上出水管5的悬伸端就可作为把手,方便手握住并推动装置移动。所述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靠近连杆3一侧的悬伸端上设有皮带轮8,皮带轮8上设有皮带9将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连接。上出水管5远离连杆3的一端和下出水管6的两端均设有旋转接头10,上出水管5上的旋转接头10与下出水管6上远离连杆3一端的旋转接头10通过第一连接管11连接,两根下出水管6上靠近连杆3一端的旋转接头10通过第二连接管12连接,第二连接管12上设有三通13。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位于框架内的管路上沿轴向开设有一排孔,孔上设置喷头14,也就是说,所述的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上的上出水管5、下出水管6均沿各自管路的轴线方向呈一条直线开孔,每一个孔上一一对应设置有喷头14。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皮带轮8和皮带9构成皮带传送装置,使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之间可相互传动,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和链条所构成的链传动或者其他形式的传动方式。设置旋转接头10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转动,旋转接头10和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的连接方式较为常见,在此也就不再赘述。所述的三通13为供水装置的入水口,三通13可以是通过水管连接水泵系统,水泵系统可以是由水泵抽取固定水源的水,这样便于供水连续,由带万向轮4的供水装置拉动水管也更轻松,适合较大面积的苗木浇灌。也可以是在供水装置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之间设置一个水箱,水箱上再设置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在三通13上,这样,供水装置成为一移动的水源,能够满足部分苗木的浇灌,重新向水箱中注水后即可继续浇灌。另外,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上开孔并设置喷头14,喷头14沿轴向布置一排,更好的做法是,同一框架上的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的喷嘴方向一致,不同框架上的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的喷嘴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喷头14喷出的水要么均喷向位于框架内的苗木,要么是均喷向位于供水装置两侧的苗木。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所述上出水管5、下出水管6上喷头14的喷嘴分别朝向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的中部,如图3和图4所示,这样,喷头14喷出的水能集中喷向同一苗木,避免由于苗木过细而使位于出水管两边的喷头14无法喷到苗木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由于出水管5过滑而无法握紧,以及手与上出水管5长时间摩擦而造成的摩擦损伤,所述上出水管5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包括呈U型状的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相互平行且开口端朝上,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的一侧通过两根横向的连杆(3)固定构成一体,所述两根连杆(3)分别连接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底部分别设有两个万向轮(4);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上端分别穿设有上出水管(5),下端分别穿设有下出水管(6),所述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贯穿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并伸出框架外,所述上出水管(5)、下出水管(6)通过滚动轴承(7)支承在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上;所述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靠近连杆(3)一侧的悬伸端上设有皮带轮(8),皮带轮(8)上设有皮带(9)将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连接;所述上出水管(5)远离连杆(3)的一端和下出水管(6)的两端均设有旋转接头(10),上出水管(5)上的旋转接头(10)与下出水管(6)上远离连杆(3)一端的旋转接头(10)通过第一连接管(11)连接,两根下出水管(6)上靠近连杆(3)一端的旋转接头(10)通过第二连接管(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上设有三通(13);所述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位于框架内的管路上沿轴向开设有一排孔,孔上设置喷头(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大型苗木供水装置,包括呈U型状的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相互平行且开口端朝上,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的一侧通过两根横向的连杆(3)固定构成一体,所述两根连杆(3)分别连接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底部分别设有两个万向轮(4);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2)的上端分别穿设有上出水管(5),下端分别穿设有下出水管(6),所述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贯穿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并伸出框架外,所述上出水管(5)、下出水管(6)通过滚动轴承(7)支承在第一框架(1)和第一框架(2)上;所述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靠近连杆(3)一侧的悬伸端上设有皮带轮(8),皮带轮(8)上设有皮带(9)将上出水管(5)和下出水管(6)连接;所述上出水管(5)远离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生刘国强薛必猛王兰苹付梦蝶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