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26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上述方法包括:在画面稳定后,获取所述画面中的对焦区域;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若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获取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上述方法,可以自动调整画面中的对焦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对焦是指通过对焦机构调整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得物体成像清晰的过程。在拍摄过程中,根据对图像设置的焦点,可以获取对焦区域。对焦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自动对焦包括激光对焦、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等。通过对焦,不仅可以使得成像清晰、也可以凸显影像中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调整拍摄画面中对焦区域。一种对焦方法,包括:在画面稳定后,获取所述画面中的对焦区域;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若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获取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包括: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对焦区域;若需要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以所述运动轨迹为基准线平移所述对焦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包括:检测所述变化区域是否为所述画面中主体区域;若所述变化区域为主体区域,获取所述变化区域与所述对焦区域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在第一阈值内,则需要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画面是否稳定;若检测到所述画面稳定,则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拍摄指令,重新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若再次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根据再次检测到的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一种对焦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画面稳定后,获取所述画面中的对焦区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获取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之前,检测所述画面是否稳定;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画面稳定,则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拍摄指令,重新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若再次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根据再次检测到的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为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获取模块称为第二获取模块,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获取模块称为第一获取模块。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两者都是获取模块,但其不是同一获取模块。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对焦方法,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8。其中:S102,在画面稳定后,获取画面中的对焦区域。移动终端在启用拍摄程序后,若检测到获取的画面稳定,获取画面中的对焦区域。其中,移动终端可通过获取当前帧画面对应的陀螺仪的数据来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当前帧画面中对焦ROI(RegionOfInterest,感兴趣区域)的亮度值可检测画面主体是否背光。通过连续帧画面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画面主体的背光情况可判定移动终端获取的画面是否稳定。若连续帧画面对应的移动终端内陀螺仪的数据的值在第一阈值内、对焦ROI的亮度SAD(SumOfAbsoluteDifferences,绝对值之和)的变化值在第二阈值内,则判定移动终端获取的画面稳定。其中,移动终端检测连续帧画面的帧数可预设,移动终端根据预设的连续帧的帧数来获取相应帧的画面并检测画面是否稳定。移动终端中对焦可包括多种方式,如激光对焦、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等。通过对焦可获取成像最清晰的点即为焦点,以焦点为中心图像中成像清晰的区域即为对焦区域。S104,检测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在移动终端检测到画面稳定后,启用运动检测算法检测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其中,变化区域是指在画面稳定时部分变化的区域。例如,移动终端获取的画面为一个人像,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获取的画面稳定时,启用运动检测算法检测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如画面中人像的手臂运动时,运动检测算法检测出部分变化的区域,即判定手臂运动的区域为变化区域。常用的运动检测算法包括帧差法、对称帧差法、平均算法、单高斯背景模型算法、混合高斯模型算法等。帧差法包括:在画面稳定后,选取一帧图像为背景图像,再将启用运动检测算法后获取的每一帧图像与背景图像进行差值计算,并获取差值图像,通过差值图像上像素点的值可判定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当获取的图像与背景图像一致时,通过差值计算获取的差值图像中像素点的值为0,即差值图像为纯黑图像;当差值图像中像素点的值不为0时,即获取的图像与背景图像存在差异,通过差值图像中不为0的像素点的个数和分布可判定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例如,差值图像中不为0的像素值的个数超过指定值和/或差值图像中不为0的像素点连续排布的个数超过指定值,即判定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其中,在选取背景图像时,可选取检测画面稳定时连续帧画面中任一帧图像作为背景图像,如画面稳定时连续帧画面中最后一帧图像作为背景图像。S106,若检测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获取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变化区域的位置包括主体区域和背景区域。移动终端启用拍摄程序时,在获取到画面的对焦区域后,可采用区域生长算法检测出画面的主体区域,画面中除主体区域外的区域即为背景区域。例如,移动终端在启用拍摄程序后,获取的画面为人像,通过获取作用于移动界面的触控操作来设置的对焦区域,如人像的肚子区域,在获取到对焦区域后,通过区域生长法检测出主体区域,如以人像的肚子区域为起点通过区域生成发检测出画面的主体区域为人像。画面中除主体区域外的部分即为背景区域。变化区域的运动轨迹可通过运动检测算法获取。运动检测算法检测运动轨迹主要包括基于目标区域的模板跟踪检测、基于特征点的跟踪检测、基于活动轮廓的跟踪检测和基于模型的跟踪检测等。其中,不同的运动检测算法所获取的运动轨迹的精度不同。S108,根据变化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画面稳定后,获取所述画面中的对焦区域;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若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获取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画面稳定后,获取所述画面中的对焦区域;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若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获取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包括: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对焦区域;若需要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以所述运动轨迹为基准线平移所述对焦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包括:检测所述变化区域是否为所述画面中主体区域;若所述变化区域为主体区域,获取所述变化区域与所述对焦区域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在第一阈值内,则需要调整所述对焦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画面是否稳定;若检测到所述画面稳定,则根据所述变化区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调整所述对焦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拍摄指令,重新检测所述画面中是否存在变化区域;若再次检测到所述画面中存在变化区域,根据再次检测到的变化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世杰李小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