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布置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233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8:04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布置方法,属于城市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在没有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或者是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被占用的城市道路行车道下方布置一条综合管廊;在城市道路人行步道行道树0~1.5米范围内布置综合管廊的进、排风系统;进风口和排风口底部做成高2.2~2.5m的内空型进、排风风筒;在风筒顶部设置满足通风要求的通风区域。优点在于,减少占地,灵活布置、有效提升安全性;有利于与城市道路景观结合。

Ventilation system layout method of urban comprehensive pipe corrid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ayout method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of a city comprehensive pipe corridor,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city comprehensive pipe corridor. In the absence of central strip, strip or non central strip, non separation zone was occupied by the city road lane are arranged below a pipe gallery; in the city road pedestrian street 0 ~ 1.5 meter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layout of comprehensive pipe rack inlet and exhaust system; the bottom of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is made 2.2 ~ 2.5m in the air intake and exhaust duct; meet the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ventilation area arranged in the air duct at the top.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land occupation, flexible arrange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safety, and is favorable for combining with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布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综合管廊
,特别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道路下建造的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构筑物内,并通过设置专门的投料口、通风口、检修口和监测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营。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干扰,保持路面的美观,降低路面翻修的费用及管线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减少对城市用地的占用,增加道路行车安全等。但是,城市综合管廊存在部分附属设施需要占用道路部分用地,尤其是城市道路没有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或者是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被占用的情况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需要高出地面)的布置尤其重要,如果考虑不周,设置不好,将对行人及机动车行驶产生安全影响,同时也影响城市道路的美观。以城市综合管廊强电舱(电、信舱)或燃气舱某一防火分区为例。正常工况下,强电舱或燃气舱等舱室的进风口、排风口布置在行道树范围内,一般对行人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进风口、排风口的大小,对人行步道的通行产生影响。但是在火灾工况下:如强电舱~电、信舱和燃气舱火灾工况下,综合管廊该防火分区经过封闭式燃烧,其火熄灭后,需要打开进、排风设备进行排烟,那么排出的烟气将对行人和行车产生影响。还有燃气在泄漏工况下,进、排风设备打开进行通风换气,存在燃气舱排风口煤气富集的可能性,如与明火,将引起爆炸,造成行人和行车安全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布置方法,解决了现有综合管廊占地大、排风口处的外排出口标高低、在事故状态下对城市道路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布置方法,其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1、在没有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或者是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被占用的城市道路行车道下方布置一条综合管廊;2、在城市道路人行步道行道树0~1.5米范围内(距路边)布置综合管廊的进、排风系统;3、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底部做成高2.2~2.5m的内空型进、排风风筒;4、根据综合管廊通风区域大小,进行通风系统计算,确定通风风量及通风面积,在风筒顶部设置满足通风要求的通风区域;5、在通风区域上部设置防雨设施或防雨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布置在人行步道行道树用地范围内,减少占地,并能灵活适应各种城市道路断面布置;2、抬高进、排风口标高,保障行人安全。利用烟气、煤气和热废气比空气轻的特点,抬高进、排风口标高后,降低了综合管廊在事故状态下,外排烟气、废气对行人及行车的危害,提升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3、利用排风筒的烟囱效应,提高排风口处的外排能力。4、有利于与城市道路景观结合,提升道路景观品质。进、排风口可利用镀锌钢、不锈钢、铝合金等材料的特性,进行艺术改进,与城市道路景观相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进风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首特钢园区古城二号路道路红线宽度40m。道路横断面:4.5m人行步道~含1.5m行道树区域+10.5m车行道+10m中央隔离带+10.5m车行道+4.5m人行步道~含1.5m行道树区域。其中10米中央隔离带作为有轨电车的预留用地。考虑到综合管廊通风系统需要高出地面,占用用地等要求,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布置在1.5m行道树区域。既解决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占地问题,又解决中央隔离带规划有轨电车预留用地的问题,且不影响人行步道通行问题。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布置方法实施步骤具体如下:1、在城市道路行车道下方布置一条综合管廊;2、在城市道路人行步道行道树1.5米范围内布置综合管廊进、排风系统;3、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底部做成高2.5m的内空型进、排风风道;4、根据综合管廊通风区域大小,进行通风系统计算,确定通风高度为0.8m;5、在通风区域上部设置防雨设施或防雨结构。综合管廊通风系统正常工况下,强电舱或燃气舱等舱室的进风口、排风口布置在行道树1.5m用地范围内。采用不锈钢材料做成的圆柱状结构,减少综合管廊占地宽度。在圆柱状结构地坪至2.5m范围内,设置广告牌或指路地图,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与城市道路景观结合。火灾工况下:如强电舱,电、信舱和燃气舱火灾工况下,综合管廊该防火分区经过封闭式燃烧,其火熄灭后,需要打开进、排风设备进行排烟。利用烟气、煤气和热废气比空气轻的特点,进、排风口底标高抬高至2.5m,降低综合管廊在事故状态下,外排烟气、废气对行人及行车的危害,提升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布置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1)在没有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或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被占用的城市道路行车道下方布置一条综合管廊;2)在城市道路人行步道行道树0~1.5米范围内布置综合管廊的进、排风系统;3)将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底部做成高2.2~2.5m的内空型进、排风风筒;4)根据综合管廊通风区域大小,进行通风系统计算,确定通风风量及通风面积,在风筒顶部设置满足通风要求的通风区域;5)在通风区域上部设置防雨设施或防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1)在没有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或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被占用的城市道路行车道下方布置一条综合管廊;2)在城市道路人行步道行道树0~1.5米范围内布置综合管廊的进、排风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强尚国普岳强刘向泽陈宏博张旭陈代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