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23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置架,所述外置架内设有扁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脱水板且所述第一脱水板上设有环形阵列通气孔;所述第一脱水板正中配接有一调节柱;所述第一脱水板下方设置有第二脱水板且所述第二脱水板包括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形脱水分板,所述脱水分板为弹性材质;所述脱水分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调节柱下端且所述脱水分板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外置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既能够有效实现上述脱水效果,同时,也能够简化脱水结构的安装过程。

Lower delay dewatering structure for exhaust gas absorption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ste gas absorption type dewatering tower with extension structure, including external frame ring structure, the first frame of the external dewate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lat cylindrical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dewate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array of air vents;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dewatering plate is matched and connected with a regulating column; a second dehydra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board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annular sector dehydration dehydration array plate is arranged below the first dehydration board, the board for the dehydration of elastic material; one end of the dewatering plate closer to each other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free end of the column end and adjusting the dehydration boards are fixed on the external fram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dewatering effect, but also can simplify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of the dewate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
技术介绍
废气治理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一种净化手段。废气吸收塔是废气处理的主要设备,废气吸收塔可以对废气进行脱水处理,废气吸收塔内会安装有脱水板,废气中的水蒸气在脱水板上凝结,以此实现废气脱水的作用,废气通过脱水板时,在废气的气流带动作用下,废气吸收塔内脱水板上的水珠会产生爬壁现象,部分水珠随气流从废气吸收塔的上端的出气口进入到与废气吸收塔连接的风道或风机中,不仅影响脱水塔的脱水效率,且水分会腐蚀风道或风机,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增设多层脱水板来强化上述脱水效率,但在废弃吸收塔的制作过程中增设多层脱水板过于繁琐,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既能够有效实现上述脱水效果,同时,也能够简化脱水结构的安装过程的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置架,所述外置架内设有扁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脱水板且所述第一脱水板上设有环形阵列通气孔;所述第一脱水板正中配接有一调节柱;所述第一脱水板下方设置有第二脱水板且所述第二脱水板包括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形脱水分板,所述脱水分板为弹性材质;所述脱水分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调节柱下端且所述脱水分板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外置架上。本技术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有脱水分板靠近调节柱的一端相互交叠地固接在调节柱上。本技术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述调节柱远离第一脱水板的一端上通过螺纹配接有限位块。本技术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第一脱水板正中设有一能够容纳调节柱贯穿的凸台且所述限位块能扣接在所述限位块上。本技术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述调节柱远离第一脱水板的一端上环形阵列地设计有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三脱水板。本技术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限位块外壁环形阵列地设计有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三脱水板。本技术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第三脱水板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一脱水板的方向倾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效地简化本技术的安装程序,最初,第二脱水板处于非使用状态。当使用者将外置架安装在吸收塔内后,其通过对调节柱施加向下的助力,即可使得第二脱水板处于使用状态。基于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改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得以进一步地完善,一方面,优化了脱水分板与调节柱的连接结构;一方面,优化了调节柱的结构设计;最后,还增设了第三脱水板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非使用状态);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脱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第三脱水板)。图中:1、外置架;2、第一脱水板;3、通气孔;4、调节柱;5、脱水分板;6、限位块;7、凸台;8、第三脱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具体地提供有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上述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置架1,所述外置架1内设有扁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脱水板2且所述第一脱水板2上设有环形阵列通气孔3;所述第一脱水板2正中配接有一调节柱4;所述第一脱水板2下方设置有第二脱水板且所述第二脱水板包括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形脱水分板5,所述脱水分板5为弹性材质;所述脱水分板5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调节柱4下端且所述脱水分板5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外置架1上。外置架1,本技术的基础部件,一方面,用于安装其他组件;另一方面,用于将本技术安装在废气吸收塔内。第一脱水板,本技术的关键部件,其上设有环形阵列通气孔3,在废气自其下向上穿过时,其能够对废气中残留的水分进行脱水。为强化本技术的脱水效果,本技术还设计有第二脱水板,包括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形脱水分板5,所述脱水分板5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调节柱4下端且所述脱水分板5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外置架1上。基于此设计,当调节柱向下运动时,即将带动脱水分板的相互靠近的一端向下运动。在第二脱水板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有脱水分板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废气气流几乎无法自第二脱水板流向第一脱水板。在将本技术的外置架安装在吸收塔内部之后,操作者可通过向下推送调节柱,进而带动脱水分板之间相互分离,在第二脱水板与第一脱水板之间形成了间隙,此时,气流即可自间隙内穿过,同时,在气流穿过间隙时,各脱水分板能够对废气气流中的水分进行一次脱水作业。此外,鉴于第一脱水板上仅环形阵列地排布有通气孔,故气流仅可自通气孔扩散至第一脱水板上方,此时,第一脱水板上没有设置通气孔的区域,对气流有一定的阻流作用,可以有效阻止在脱水板上爬壁的水珠随废气进入到风机或者风道中,从而使废气吸收塔脱水效果更好、脱水效率更高,避免了与脱水塔连接的风道和风机受潮腐蚀,以此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简化安装程序,最初,第二脱水板处于非使用状态。当使用者将外置架安装在吸收塔内后,其通过对调节柱施加向下的助力,即可使得第二脱水板处于使用状态。请参阅图2,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有脱水分板5靠近调节柱4的一端相互交叠地固接在调节柱4上。基于此设计,不同脱水分板的实际排布相互交叠,在一定路径上,废气气流会接触不止一个脱水分板,能够强化本技术的脱水效果。请参阅图2,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4远离第一脱水板2的一端上通过螺纹配接有限位块6。当使用者将调节柱调节至一适当位置时,能够通过限位块6将调节柱此时与第一脱水板的相对位置固定。请参阅图2,为能够有效地固定调节柱此时与第一脱水板的相对位置,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脱水板2正中设有一能够容纳调节柱4贯穿的凸台7且所述限位块6能扣接在所述限位块6上。请参阅图4,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4远离第一脱水板2的一端上环形阵列地设计有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三脱水板8。当气流自第一脱水板的通气孔继续向上流动时,第三脱水板能够进行三次脱水,高效地强化了本技术的脱水效果,请参阅图4,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6外壁环形阵列地设计有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三脱水板8。本设计中的第三脱水板与上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脱水板是设置在限位块上。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脱水板8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一脱水板2的方向倾斜。此设计能够延伸第三限位板的作用区域。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置架(1),所述外置架(1)内设有扁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脱水板(2)且所述第一脱水板(2)上设有环形阵列通气孔(3);所述第一脱水板(2)正中配接有一调节柱(4);所述第一脱水板(2)下方设置有第二脱水板且所述第二脱水板包括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形脱水分板(5),所述脱水分板(5)为弹性材质;所述脱水分板(5)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调节柱(4)下端且所述脱水分板(5)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外置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置架(1),所述外置架(1)内设有扁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脱水板(2)且所述第一脱水板(2)上设有环形阵列通气孔(3);所述第一脱水板(2)正中配接有一调节柱(4);所述第一脱水板(2)下方设置有第二脱水板且所述第二脱水板包括若干环形阵列排布的扇形脱水分板(5),所述脱水分板(5)为弹性材质;所述脱水分板(5)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调节柱(4)下端且所述脱水分板(5)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外置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脱水分板(5)靠近调节柱(4)的一端相互交叠地固接在调节柱(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废气吸收塔用下延式脱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4)远离第一脱水板(2)的一端上通过螺纹配接有限位块(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钟李程程吴纪南朱玲沈孝辉赫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