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215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7:12
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包括支架和脚踏板,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且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安放有上微电流刺激片,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下方设置有脚踝固定环,且第二固定环和脚踝固定环之间安装有下微电刺激片,所述支架的底端安装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由穴位刺激层和减震层组成,所述上微电流刺激片和下微电流刺激片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微电流发生装置,且微电流发生装置安放在支架的内部,所述微电流发生装置之间安放有总控制装置和微型电源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穴位刺激技术,更加快速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

Auxiliary recovery device for lower limb

A recovery device of the lower extremity,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nd a pedal plate, the upper end of the bracket is fixed with a first fixing r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fix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fixed rings, the first fixing ring and second fixed rings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telescopic device, and a first fixing ring and a second fixing ring is placed micro current stimulation, with an ankle fixing ring is arranged below the fixed ring second, and the second fixed ring and an ankle fixing ring is installed under the micro stimulation, the bracket at the bottom of a pedal plate installed, the pedal by acupoint stimulation level and damping layer, the micro current stimulation tablets and stimulation of microchip at the lower en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micro current generating device, and the micro current gener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 total control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cro current generating device Micro power supply uni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multi acupoint stimulation technique to help the patient recover mor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是专为残疾儿童、成人(脑瘫、脊柱裂、肌肉残疾,中风、偏瘫、多发性硬化、截肢、四肢麻痹、帕金森综合症、肌力低下、肌肉萎缩、心血管疾病、关节手术后)的需要设计。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对称性训练减少左右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差异,激发肌肉的潜能,增强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增强病人自信,增强病人协调和稳定。传统的下肢辅助恢复装置结构复杂、功能单一、恢复效果不显著,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怎样设计生产出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恢复效果显著、易推广的下肢辅助恢复装置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穴位刺激技术,更加快速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包括支架和脚踏板,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且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安放有上微电流刺激片,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下方设置有脚踝固定环,且第二固定环和脚踝固定环之间安装有下微电刺激片,所述支架的底端安装有脚踏板,且脚踏板与支架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板由穴位刺激层和减震层组成,且减震层设置在穴位刺激层的底端,所述上微电流刺激片和下微电流刺激片的下端分别设有微电流发生装置,且微电流发生装置安放在支架的内部,所述微电流发生装置之间安放有总控制装置和微型电源装置,且微型电源装置设置在总控制装置的右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上分别设置有左卡扣和右卡扣。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脚踝固定环的内部粘接有海绵防护层。优选的,所述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旋钮。优选的,所述穴位刺激层和减震层之间安放有穴位刺激发生装置。优选的,所述总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微电流发生装置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且总控制装置的输入端与微型电源装置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微电流刺激片和下微电流刺激片分别安装在支架的内表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采用多穴位刺激技术,更加快速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穴位按摩刺激和微电流穴位刺激技术的使用,有助有患者快速回复;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脚踏板的角度,直至适合患者;伸缩装置的设计,可以根据患者下肢具体尺寸进行相应的调节,灵活性较高;设备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恢复效果显著、易推广,可以很好的满足使患者和市场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脚踏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支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包括支架4和脚踏板11,支架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且第一固定环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9,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5,且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之间安放有上微电流刺激片8,第二固定环9的下方设置有脚踝固定环7,且第二固定环9和脚踝固定环7之间安装有下微电刺激片6,支架4的底端安装有脚踏板11,且脚踏板11与支架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12,脚踏板11由穴位刺激层14和减震层16组成,且减震层16设置在穴位刺激层14的底端,上微电流刺激片8和下微电流刺激片6的下端分别设有微电流发生装置17,且微电流发生装置17安放在支架4的内部,微电流发生装置17之间安放有总控制装置18和微型电源装置19,且微型电源装置19设置在总控制装置18的右端,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上分别设置有左卡扣2和右卡扣3,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9和脚踝固定环7的内部粘接有海绵防护层10,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12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旋钮13,穴位刺激层14和减震层16之间安放有穴位刺激发生装置15,总控制装置18的输出端与微电流发生装置17的输入端通过导线20电性连接,且总控制装置18的输入端与微型电源装置19通过导线20电性连接,上微电流刺激片8和下微电流刺激片6分别安装在支架4的内表面上。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支架通过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9和脚踝固定环7固定在需要恢复的腿上,同时可以通过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12调上的角度调节旋钮13调节脚踏板11的角度,直至到达适合患者的角度;带着支架4一起锻炼,支架4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运动的同时,脚踏板11内部的穴位刺激发生装置15通过穴位刺激层14对患者的脚底进行穴位刺激,有助有患者康复;另外支架4内部的总控制装置18控制微电流发生装置17发生微电流,通过上微电流刺激片8和下微电流刺激片6对患者的腿部进行间断性的刺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 ,包括支架(4)和脚踏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且第一固定环(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9),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5),且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之间安放有上微电流刺激片(8),所述第二固定环(9)的下方设置有脚踝固定环(7),且第二固定环(9)和脚踝固定环(7)之间安装有下微电刺激片(6),所述支架(4)的底端安装有脚踏板(11),且脚踏板(11)与支架(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12),所述脚踏板(11)由穴位刺激层(14)和减震层(16)组成,且减震层(16)设置在穴位刺激层(14)的底端,所述上微电流刺激片(8)和下微电流刺激片(6)的下端分别设有微电流发生装置(17),且微电流发生装置(17)安放在支架(4)的内部,所述微电流发生装置(17)之间安放有总控制装置(18)和微型电源装置(19),且微型电源装置(19)设置在总控制装置(18)的右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辅助恢复装置,包括支架(4)和脚踏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且第一固定环(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9),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5),且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9)之间安放有上微电流刺激片(8),所述第二固定环(9)的下方设置有脚踝固定环(7),且第二固定环(9)和脚踝固定环(7)之间安装有下微电刺激片(6),所述支架(4)的底端安装有脚踏板(11),且脚踏板(11)与支架(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脚踏板角度调节装置(12),所述脚踏板(11)由穴位刺激层(14)和减震层(16)组成,且减震层(16)设置在穴位刺激层(14)的底端,所述上微电流刺激片(8)和下微电流刺激片(6)的下端分别设有微电流发生装置(17),且微电流发生装置(17)安放在支架(4)的内部,所述微电流发生装置(17)之间安放有总控制装置(18)和微型电源装置(19),且微型电源装置(19)设置在总控制装置(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敬席冬梅魏秦巫旋向俊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