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被串联连接的热交换外壳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所述热交换单元的全封闭式电机系统以及一种用于冷却此类电机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全封闭式电机(例如发电机和马达)产生热,其将增加包围在机器外壳内的机器组件和空气的温度。作为其结果,必须将电机冷却以避免诸如定子、转子或其它电子设备之类的组件变得过热。冷却全封闭式电机的常规方法包括使用空气至空气热交换器或液体至空气热交换器。空气至空气热交换器按照惯例结合了管式热交换器,而液体至空气热交换器通常是翅片管类型的。液体至空气热交换器通常被认为比管式空气至空气热交换器更加高效,主要是由于特定的热交换器设计。管式空气至空气系统一般地也比液体至空气冷却系统更笨重。然而,管式空气至空气热交换器与液体至空气热交换器相比具有优点,即不需要诸如水或冷却剂之类的液体,控制系统不那么复杂,需要较少的零件,并且一般地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缓解上述问题,并且提供电机(诸如发电机和马达)的高效、不复杂且轻质的冷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用包括热交换外壳的热交换单元来达到这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热交换外壳(3)的热交换单元(1),两个热交换布置(4)被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外壳(3)内,每个热交换布置(4)包括外(5a)和内(5b)空气至空气板式热交换器,所述外和内热交换器(5a、5b)被串联地连接,并且其中,每个热交换布置(4)内的气流(6、12)当在所述连接的热交换器(5a、5b)之间流动时偏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5 EP PCT/EP2014/0705161.一种包括热交换外壳(3)的热交换单元(1),两个热交换布置(4)被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外壳(3)内,每个热交换布置(4)包括外(5a)和内(5b)空气至空气板式热交换器,所述外和内热交换器(5a、5b)被串联地连接,并且其中,每个热交换布置(4)内的气流(6、12)当在所述连接的热交换器(5a、5b)之间流动时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其中,所述外热交换器(5a)的一侧(17)包括外部空气进口,并且所述内热交换器(5b)的一侧(18)包括外部空气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其中,所述外和内热交换器(5a、5b)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内热交换器(5b)的外部空气出口侧(18)被相对于所述外热交换器(5a)的外部空气进口侧(17)以一定角度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其中,所述内热交换器(5b)的所述外界空气出口侧(18)被相对于所述外热交换器(5a)的外部空气进口侧(17)以45°角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其中,所述内热交换器(5b)的所述外界空气出口侧(18)被相对于所述外热交换器(5a)的外部空气进口侧(17)以90°角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其中,所述热交换布置(4)被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外壳(3)内,使得每个外热交换器(5a)的所述外部空气进口侧(17)分别地位于所述热交换外壳(3)的一端处,并且两个内热交换器(5b)的所述外部空气出口侧(18)位于所述热交换外壳(3)的中心区段处。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其中,所述外和内热交换器(5a、5b)被借助于空气偏转板(21)互连。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其中,所述热交换单元(1)包括至少一个外部空气回路风扇。9.一种具有空气至空气冷却的全封闭式电机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1)和电机单元(2),所述热交换单元(1)包括热交换外壳(3)和两个热交换布置(4),每个热交换布置(4)包括外(5a)和内(5b)空气至空气板式热交换器,所述电机单元(2)包括电机(7)和电机外壳(8),其中,每个外热交换器(5a)的一个侧面(19)包括内部空气出口,并且每个内热交换器(5b)的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