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876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板,应用于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本体及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上,以导引流经所述本体上表面的流体的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所述换热板的换热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
技术介绍
通信基站中大功率机柜通常采用热交换器或者通信机柜空调器的方式来实现大功率机柜的散热,这样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能够维持通信设备内部器件与外界的隔离,可以实现通信设备内部器件的可靠性要求,以及通信设备的工P55防护等级。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热交换器一般分为间壁式热交换器、混合式热交换器、蓄热式热交换器。在通信基站的大功率机柜中常用的是间壁式热交换器。但是由于间隔式热交换器的换热板为光板,因此在有热空气(冷空气)进入时,使得气流无序流动,可能导致气流聚集,造成气流流动的阻力比较大,从而可能无法使气流从出流口顺利流出,降低了出风效率,进而降低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以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板,应用于热交换器中,所述换热板包括本体及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上,以导引流经所述本体上表面的流体的流动。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的表面上具有相邻的第一导流区域及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一导流区域的第一端具有入流口,所述第二导流区域的一侧具有出流口,所述入流口的入流方向与所述出流口的出流方向为不同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组导流件及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组导流件呈一字形排开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一导流区域,以维持流体沿着流体流向中心线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二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上或靠近所述直线,所述第一导流面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偏离第一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且趋向所述出流口,以改变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导引所述流体向所述出流口的方向流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板还包括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三组导流件及第四导流件,所述第三组导流件呈一字形排开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一导流区域,且与所述第一组导流件平行设置,以与所述第一组导流件共同维持流体沿着流体流向中心线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四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四导流件具有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三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上或靠近所述直线,所述第二导流面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偏离第三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且趋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流口,以改变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导引所述流体向所述出流口的方向流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三组导流件中的每个导流件、所述第二及第四导流件在沿所述流体流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相应导流件在垂直于所述流体流动方向上的尺寸。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在30度到75度之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导流件中的导流件与所述第三组导流件中的导流件相对交错排布。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板还包括第一扰流件及第二扰流件,所述第一扰流件与所述第二扰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口部及第二口部,所述第一口部面对所述入流口,所述第一口部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口部的尺寸不等,以使所述流体流经所述第一通道时形成纵涡流。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为相互对称的平面。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在30度到75度之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为相对对称的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且所述第一及第二弧面的弧底相互靠近。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口部到所述入流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口部到所述入流口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口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口部的尺寸。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或第三导流组件中一导流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外,所述导流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或所述导流件的第一及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情况下,所述导流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口部的第二端在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到所述第二口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口部在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的三分之二。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的第一端到所述入流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的第二端到所述入流口的距离,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的第一端在垂直于所述本体上表面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的第二端在垂直于所述本体上表面方向上的高度。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的第二端在垂直于所述本体上表面方向上的高度在0-5mm范围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的在垂直于所述本体上表面方向上的平均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及第三组导流件在垂直于所述本体上表面方向上的平均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及第四导流件的高度在垂直于所述本体上表面方向上的平均高度。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扰流件及第二扰流件,所述第一扰流件与所述第二扰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口部及第二口部,所述第一口部面对所述入流口,所述第一口部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口部的尺寸不等,以使流经所述第一通道的流体自所述第一口部至第二口部逐渐形成纵涡流。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为相互对称的平面。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在30度到75度之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为相对对称的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且所述第一及第二弧面的弧底相互靠近。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口部到所述入流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口部到所述入流口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口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口部的尺寸。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至十九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的第一端到所述入流口之间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板,应用于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本体及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以导引流经所述本体上表面的流体的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应用于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本体及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以导引流经所述本体上表面的流体的流动;其中,所述本体的表面上包括相邻的第一导流区域及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一导流区域的第一端具有入流口,所述第二导流区域的一侧具有出流口,所述入流口的入流方向与所述出流口的出流方向为不同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组导流件及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组导流件呈一字形排开地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一导流区域,以维持流体沿着流体流向中心线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二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上或靠近所述直线,所述第一导流面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偏离第一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且趋向所述出流口,以改变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导引所述流体向所述出流口的方向流动,所述换热板还包括第一扰流件及第二扰流件,所述第一扰流件与所述第二扰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第一导流区域,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扰流件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口部及第二口部,所述第一口部面对所述入流口,所述第一口部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口部的尺寸不等,以使流经所述第一通道的流体自所述第一口部至第二口部逐渐形成纵涡流,所述第一口部到所述入流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口部到所述入流口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口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口部的尺寸,在所述第一导流组件中一导流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外,所述导流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或所述导流件的第一及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情况下,所述导流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口部的第二端在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到所述第二口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口部在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的三分之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还包括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三组导流件及第四导流件,所述第三组导流件呈一字形排开地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一导流区域,且与所述第一组导流件平行设置,以与所述第一组导流件共同维持流体沿着流体流向中心线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四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表面的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四导流件具有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三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上或靠近所述直线,所述第二导流面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偏离第三组导流件所在的直线,且趋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流口,以改变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导引所述流体向所述出流口的方向流动,在所述第一或第三导流组件中一导流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外,所述导流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或所述导流件的第一及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情况下,所述导流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口部的第二端在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到所述第二口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口部在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流体流向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文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