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树脂组合物、膜或片材、由该膜或片材制得的拉伸膜、叠层体和由该叠层体制得的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03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形性良好、并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透明性、热封性的膜或片材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含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Tm在150℃以上的丙烯聚合物(A)1~50重量%;熔点Tm在100℃以上、小于150℃的丙烯共聚物(B)10~90重量%;和熔点在40℃以上、小于100℃的烯烃共聚物(C)1~80重量%,该烯烃共聚物(C)含有:(a)源自丙烯的构成单元或源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单元50摩尔%以上;和(b)选自上述构成单元(a)以外的源自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构成单元的1种以上50摩尔%以下(其中,(a)和(b)的合计为100摩尔%)。由该树脂组合物制得的膜适于用作食品等的包装用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和由其制得的膜或片材、由该膜或 片材制得的拉伸膜、叠层体和由该叠层体制得的拉伸膜。
技术介绍
结晶性聚丙烯,其抗拉强度、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强度、耐 寒性等机械特性、光泽性、透明性等光学特性、或者无毒性、无臭性 等食品卫生性等优异,特别在食品包装领域中被广泛利用。作为改良这样的结晶性聚丙烯的热封性的方法, 一般而言,已知使用丙烯一(x-烯烃共聚物这样的低熔点的聚丙烯构成热封层的多层或单层膜。在日本特公昭61—42626号公报中,记述了通过在热封层中使用 由聚丙烯和丙烯一l-丁烯共聚物构成的组合物,制得低温热封性优异的膜。在特开平8 — 238733号公报中,还公开了通过使用熔点低的丙烯 一l-丁烯共聚物,能够更进一步地实现低温热封化。然而,虽然通过使用这种低熔点的丙烯共聚物能够获得优异的低 温热封性,但是存在成形为膜或片材时发生粘连到辊上的现象或发生 制得的膜外观不良的现象等问题。专利文献l:日本特公昭61—426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 238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得成形膜或片材时的成形性优 异、并且低温热封性、透明性优异的膜或片材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由该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制得的膜或片材、由该膜或片材制得的拉伸膜、叠层体和由该叠层体制得的拉伸膜。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的丙烯聚合物组合物能够解决上 述课题,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艮口,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X),其特征在于,含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Tm在150。C以上的丙烯聚合 物(A) 1 50重量%;熔点Tm在IO(TC以上、小于150。C的丙烯共聚 物(B) 10 90重量%;和熔点在40。C以上、小于IO(TC的烯烃共聚物 (C) 1 80重量%,该烯烃共聚物(C)含有(a)源自丙烯的构成单 元或源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单元50摩尔%以上;和 (b)选自上述构成单元(a)以外的源自碳原子数2 20的oc-烯烃的 构成单元中的1种以上50摩尔%以下(其中,(a)和(b)的合计为 100摩尔%)(其中,(A)、 (B)禾B (C)的合计为100重量%)。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由上述树脂组合物(X)形成的膜或片材。本专利技术的膜或片材优选厚度为0.1 2000(im。本专利技术的拉伸膜通过将上述膜或片材至少沿一个轴向拉伸1.5倍 以上而制得。本专利技术的叠层体具有至少1层由上述聚丙烯树脂组合物(X)构成 的层。在本专利技术的叠层体中,优选在结晶性聚丙烯(Z)层的至少一面 上叠层有聚丙烯树脂组合物(X)层。本专利技术的叠层体优选最外层中的至少一层为由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X)构成的层。本专利技术的拉伸膜通过将上述叠层体至少沿一个轴向拉伸1.5倍以 上而制得。 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丙烯类树脂组合物在成形膜或片材时的成形性优异,并 且能够得到低温热封性、透明性优异的膜或片材。特别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丙烯类树脂组合物,作为优选方式的烯烃类 共聚物(C)为丙烯一碳原子数4 20的ct-烯烃共聚物的情况下,成形 膜或片材时的成形性优异,所得到的膜或片材的低温热封性、透明性 优良,除此之外,抗粘连性也比较良好。由本专利技术的丙烯类树脂组合物制得的膜或片材、由该膜或片材制得的拉伸膜、叠层体和由该叠层体制得的拉伸膜的低温热封性、透明 性优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含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 测定的熔点Tm在150。C以上的丙烯聚合物(A) 1 50重量%;熔点 Tm在100。C以上、小于150。C的丙烯共聚物(B) 10 90重量%;和 熔点在4(TC以上、小于IO(TC的烯烃共聚物(C) 1 80重量%,该烯 烃共聚物(C)含有(a)源自丙烯的构成单元或源自1-丁烯的构成单 元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单元50摩尔%以上;和(b)选自上述构成单元(a) 以外的源自碳原子数2 20的a-烯烃的构成单元中的1种以上50摩尔 %以下(其中,(a)和(b)的合计为100摩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使用的丙烯聚合物(A) ,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Tm在150。C以上、 优选在152。C以上、更优选在155'C以上的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x-烯烃 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丙烯聚合物(A)也能够使用等规聚丙烯 和间规聚丙烯中的任一种。作为在上述丙烯聚合物(A)为共聚物时所使用的(x-烯烃,可以列 举乙烯或碳原子数4 20的a-烯烃,优选为乙烯、l-丁烯、l-戊烯。丙烯聚合物(A)的基于ASTM D-1238在230。C、 2.16kg负荷下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简写为MFR)优选为0.1 50g / 10分钟, 更优选为0.5 30g/ IO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使用的丙烯共聚物(B) ,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Tm在IO(TC以上、 小于15(TC、优选在105 148。C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10 145。C的范 围内的丙烯与a-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作为上述共聚物(B)中所使用的(x-烯烃,可以列举乙烯或碳原子 数4 20的(x-烯烃,优选为乙烯、l-丁烯、l-戊烯。丙烯共聚物(B) 中的a-烯烃含量优选为85 99.5摩尔%,更优选为90 99摩尔%。上述丙烯共聚物(B)的MFR优选为0.1 50g/10分钟,更优选 为0.5 30g/ 10分钟。上述的丙烯聚合物(A)和丙烯共聚物(B),典型地能够通过在 以固态钛催化剂和有机金属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或使用茂金 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成分之一的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丙烯聚合 或使丙烯与其他的a-烯烃共聚而制造。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烯烃共聚物(C),利用DSC测定的熔点Tm为 40。C以上、小于100。C,优选为40 95。C的范围,更优选为50 90°C 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烯烃共聚物(C)含有(a)源自丙烯的构成单 元或源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单元50摩尔%以上;和 (b)选自上述构成单元(a)以外的源自碳原子数2 20的ct-烯烃的 构成单元中的1种以上50摩尔%以下(其中,(a)和(b)的合计为 100摩尔%)。作为该烯烃共聚物(C),可以列举例如(a)成分为源自 丙烯的构成单元,(b)成分为选自源自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2 20的ot-烯烃的构成单元中的1种以上的共聚物(Cl)。另外,在该情况下,(b) 成分可以含有源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另外,作为烯烃共聚物(C), 还可以列举例如(a)成分为源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b)成分为选自 源自1-丁烯以外的碳原子数2 20的(X-烯烃的构成单元中的1种以上 的共聚物(C2)。另外,在该情况下,在(b)成分中可以含有源自丙 烯的构成单元。烯烃共聚物(C)虽然能够通过使用公知的有规立构性催化剂使丙 烯与其他(x-烯烃共聚而制得,但是特别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共聚 而制得的烯烃共聚物(C)的成形体的粘附性小,所以优选。在该情况 下,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的分子量分布显示1 3的范围。烯烃共聚物(C)为上述共聚物(Cl)时,作为与丙烯共聚的ot-烯烃,为以乙烯、l-丁烯、1-戊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X),其特征在于,含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的熔点Tm在150℃以上的丙烯聚合物(A)1~50重量%;熔点Tm在100℃以上、小于150℃的丙烯共聚物(B)10~90重量%;和熔点在40℃以上、小于100℃的烯烃共聚物(C)1~80重量%,该烯烃共聚物(C)含有:(a)源自丙烯的构成单元或源自1-丁烯的构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单元50摩尔%以上;和(b)选自所述构成单元(a)以外的源自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构成单元中的1种以上50摩尔%以下,其中,(a)和(b)的合计为100摩尔%,其中,(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则英黑木孝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