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的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89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说明了一种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3)的装置(2)。该装置(2)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伸长的传感器电极(30、31)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以及车身部分(8),接近传感器(6)间接或直接地紧固在车身部分上。车身部分(8)其本身在特定的装入定位中装配或能装配在车辆(1)上。传感器电极(30、31)以如下方式倾斜于车身部分(8)的下棱边(40)地延伸,即,传感器电极在装入定位中在其纵向延伸方面精确地或者至少大致水平地取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装配或能装配在车辆上的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以及间接或直接紧固在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上的接近传感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其包括该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车辆通常配备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车辆部件的非碰触式的调节。例如,对于车辆使用者来说,借助这样的传感器能够实现非碰触式地操作(也就是打开或关闭)车门。这种传感器尤其是在机动车的由马达驱动运动的尾门的情况下设置,从而使车辆使用者可以通过相应的腿部运动来引起尾门的打开或关闭,而不必放下手中的货物(“Hands-freeAccess,免提打开功能”)。这样的非碰触式的尾门开关例如由DE102010049400A1公知。通常使用电容式工作的接近传感器作为用于探测操作指令的传感器。典型地,这样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包括两个传感器电极以及电子器件单元,电子器件单元分别经由相应的线路与传感器电极连接。接近传感器常常间接或直接地安装在车辆的尾侧的保险杠的内侧上。在此,接近传感器有时布置在保险杠的相对车辆是纵向侧的侧区段中。保险杠的该侧区段通常具有倾斜于水平线延伸的下棱边。也已指明的是,在接近传感器于如此设计的侧区段中的装入位置的情况下,接近传感器的功能可靠性受到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说明一种开头所提到的类型的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的装置,该装置可特别可靠地(也就是无故障地)运行。该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在包括该装置的车辆方面,该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权利要求6的特征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且部分本身被视为有创造性的设计方式和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描述中陈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其本身为了检测到通过靠近接近传感器所产生的操作指令而包括至少一个伸长的传感器电极。传感器电极在此由例如形式为圆形导体或扁平导体的伸长的电导体形成。尤其地,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电极由没有内导体的同轴线缆或类似线缆的外导体形成。优选地,接近传感器包括两个伸长的传感器电极,其中特别优选地,其中一个传感器电极由扁平导体(也就是具有带状的、扁平的导体几何形状的导体)形成,而第二传感器电极由圆形导体形成。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也可行的是,两个传感器电极同类型地构建。此外,该装置还包括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其装配或能装配在车辆上的特定的装入定位中。接近传感器间接或直接紧固在该(在下文中简称为“载体部件”的)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上。接近传感器因此可以要么直接装配在载体部件上。然而对此替选地,接近传感器也可以紧固于布置在中间的装配部件(中间载体)上,该装配部件本身又紧固在载体部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载体部件由尤其是尾侧的(车辆)保险杠形成。接近传感器在该情况下优选(再次间接或直接地)紧固在保险杠的内侧上。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载体部件例如也可以由门槛或车辆外罩的其他部分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接近传感器于载体部件上的装入状态下,传感器电极倾斜于载体部件的下棱边地延伸。在此,倾斜位置以如下方式被定尺寸,即,使传感器电极在载体部件于车辆上的装入定位中在传感器电极的纵向延伸方面准确地或至少大致水平地取向。换句话说,传感器电极由于在载体部件上的倾斜布置而至少大致平行于车辆所位于的(平坦的)陆地面地延伸。如果接近传感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传感器电极,那么这些传感器电极尤其是彼此间隔开并分别相互平行地装配在载体部件上。相应地,其中每个传感器电极倾斜于载体部件的下棱边或平行于陆地面地取向。载体部件的如下棱边尤其是被称为下棱边,其在载体部件的常规的装入位置中朝向车辆所位于的(陆)地面。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思考,即,在现代车辆中,其上安装有传感器电极的载体部件有时具有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下棱边。这尤其是适用于保险杠的侧区段。传统地,传感器电极往往平行于该下棱边地安置在载体部件上。然而不利的是,这种布置众所周知地通常导致接近传感器的探测故障。例如可能发生的是,在传感器电极的第一端部上的接近事件被解释为操作指令,而在传感器电极的相对置的端部上的接近事件错误地没有触发操作指令。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去除了该缺点,即,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是,传感器电极有意地不平行于载体部件的下棱边地安置,从而使传感器电极(在载体部件的常规的装入位置中)在其整个长度上至少大致具有相对车辆所位于的(平的)地面相同的间距。这造成的是,在另一方面,为了产生操作指令而常规地靠向接近传感器的身体部分(尤其是车辆使用者的脚)总是例如具有相对传感器电极相同的间距,而与这种接近事件发生在传感器电极的哪个长度定位上(哪个方位上)无关。因此有利地确保的是,沿着传感器电极的纵向延伸在不同的方位上的类似的接近事件导致相同的传感器信号,由此有利地降低了探测故障的风险。当在传感器电极的长度上相对地面的间距最大变化了20mm时,传感器电极在适当的尺寸规格下尤其是被称为“大致水平取向”。在至少大致直线形的传感器电极中,由该尺寸规格根据传感器电极的长度得到相对于水平线的最大允许的调整角度(最大的调整角度)。优选地因此设置的是,传感器电极相对于水平线最大倾斜了如下这样的角度,该角度小于最大的调整角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载体部件由保险杠形成,其中,接近传感器紧固在保险杠的侧区段上。优选地,该装置在此包括两个接近传感器,其中,这些接近传感器布置在保险杠的两个相对置的侧区段上。能调节的车辆部件优选指的是车辆的尾门。然而通常也能想到的是,能调节的车辆部件指的是其他的车门,例如侧门,尤其是滑动门或发动机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以粗略示意图示出具有保险杠的机动车,在保险杠上安装有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机动车的尾门的接近传感器;图2以立体的单件图示出车身结构组件,其包括根据图1的保险杠;图3以示意性的单件图示出根据图2的保险杠的侧区段,在其内侧上安置有接近传感器的两个传感器电极;图4示出在根据图3的第一方位上的接近事件的情况下的由传感器电极产生的信号的时间上的变化曲线;图5示出在根据图3的第二方位上的接近事件的情况下的由传感器电极产生的信号的时间上的变化曲线;并且图6示出用于表示传感器电极相对于水平线的最大允许的调整角度的根据图3的其中一个传感器电极的示意性的视图。彼此相应的部件和参量在所有图中总是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机动)车1的尾部,其以侧视图示出。车辆1包括装置2,其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由马达驱动来运动的车辆部件,在此是其尾门3。装置2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此外,装置2还包括控制和评估单元7。在车辆1上安装有尾侧的保险杠8。在该保险杠8上分别在侧区段10中布置有接近传感器6,侧区段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对保险杠8进行限界。因此,保险杠8(在上述引入的专用术语的意义下)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载体部件。接近传感器6的位置在此针对其中一个侧区段10,并且在此仅以粗略示意性地简化的形式示出。借助其中一个接近传感器6检测的操纵意图或操作指令被输出到控制和评估单元7上,基于此,控制和评估单元7操控车辆1的掀背驱动器11和/或门锁12用于根据操纵意图打开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201580069724.html" title="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的装置和车辆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能调节的车辆部件的装置和车辆</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车辆(1)的能调节的车辆部件(3)的装置(2),所述装置具有电容式的接近传感器(6),所述接近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伸长的传感器电极(30、31),以及所述车辆的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8),所述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在特定的装入定位中装配或能装配在所述车辆(1)上,其中,所述接近传感器(6)间接或直接地紧固在所述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8)上,并且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30、31)以如下方式倾斜于所述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8)的下棱边(40)地延伸,即,所述传感器电极在装入定位中在其纵向延伸方面精确地或者至少大致水平地取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22 DE 102014018924.41.一种用于非碰触式地操作车辆(1)的能调节的车辆部件(3)的装置(2),所述装置具有电容式的接近传感器(6),所述接近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伸长的传感器电极(30、31),以及所述车辆的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8),所述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在特定的装入定位中装配或能装配在所述车辆(1)上,其中,所述接近传感器(6)间接或直接地紧固在所述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8)上,并且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30、31)以如下方式倾斜于所述车身部件或外罩部件(8)的下棱边(40)地延伸,即,所述传感器电极在装入定位中在其纵向延伸方面精确地或者至少大致水平地取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2),其中,所述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洛里安·皮尔奇埃姆乔纳斯·赖希
申请(专利权)人: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