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70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0:59
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能够使用第一离心分离部以及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来高效地进行集尘,并且能够抑制噪音、且能够将尘埃卫生地废弃。第一离心分离部(47)使含尘空气沿着壳体(45)的内表面在套筒部(66)的周围回转而对尘埃进行离心分离。各第二离心分离部(48)使通过了第一离心分离部(47)的含尘空气沿着圆锥部(63)的内表面回转而对比由第一离心分离部(47)进行离心分离的尘埃小的尘埃进行离心分离。第一存积部(70)存积由第一离心分离部(47)离心分离的尘埃。第二存积部(71)存积由各第二离心分离部(48)离心分离的尘埃。各第二离心分离部(48)位于分隔部(67)的内侧。通过分离部主体(61)与壳体(45)的密接,将第一存积部(70)和第二存积部(71)划分在分离部主体(61)的外部和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具有第一离心分离部和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第一离心分离部对尘埃进行离心分离,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对比由该第一离心分离部进行分离的尘埃小的尘埃进行离心分离。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在电动吸尘器中使用的集尘装置(集尘杯),存在具备第一离心分离部和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的集尘装置,第一离心分离部对比较大的尘埃即粗尘进行离心分离,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与该第一离心分离部的下游侧连通、对比较小的尘埃即细尘(细微尘)进行离心分离。通过像这样成为具备对互不相同的尘埃进行离心分离的离心分离部的构成,由此对使用者要求的维护频度以及时间劳力得到减轻。然而,第二离心分离部与第一离心分离部相比直径更小且流速更大,而成为比较大的流体噪音的产生源。因此,期望降低在这些第二离心分离部中产生的噪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11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能够使用第一离心分离部以及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来高效地进行集尘,并且能够抑制噪音且能够将尘埃卫生地废弃。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以及集尘装置,从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的含尘空气中对尘埃进行分离而捕集。集尘装置具备第一离心分离部、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第一集尘部以及第二集尘部。第一离心分离部具有壳体和分离部主体。分离部主体具备在周面上具备通气开口且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圆筒部。并且,分离部主体具备位于第一圆筒部的下方的圆筒状的分隔部。此外,分离部主体被收容于壳体且下端侧与该壳体密接。而且,第一离心分离部使含尘空气沿着壳体的内表面在第一圆筒部的周围回转而对尘埃进行离心分离。第二离心分离部具有第二圆筒部。第二圆筒部与第一离心分离部分别并列地连通,并形成为直径尺寸比第一圆筒部小的大致圆筒状。而且,第二离心分离部使通过了第一离心分离部的含尘空气沿着第二圆筒部的内表面回转,而对比由第一离心分离部进行离心分离的尘埃小的尘埃进行离心分离。第一集尘部存积由第一离心分离部离心分离的尘埃。第二集尘部存积由各第二离心分离部离心分离的尘埃。并且,各第二离心分离部位于分隔部的内侧。而且,第一集尘部和第二集尘部为,通过分离部主体与壳体的密接而被划分到分离部主体的外部和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立体截面图。图2是同上的集尘装置的横截面图。图3是表示对同上的集尘装置的尘埃进行废弃时的集尘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同上的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同上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5中,11表示所谓的提筒式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11具有作为吸入风路体(风路形成体)的管部12以及该管部12能够拆装地连接的吸尘器主体13。管部12具备:连接管部15,与吸尘器主体13连接;软管体16,与该连接管部15的前端侧连通,具有挠性;手边操作部17,设置在该软管体16的前端侧;延长管18,能够拆装地连接在该手边操作部17的前端侧;以及地板刷19,作为吸入口体,能够拆装地连接在该延长管18的前端侧等。在手边操作部17,环状的把持部21朝软管体16侧突出,在该把持部2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操作用的设定按钮22。并且,如图1至图5所示,吸尘器主体13具备主体壳体26,该主体壳体26在两侧具有大径的行驶轮23、在下部具有未图示的回转轮等,相对于该主体壳体26的外部且为前侧的上部,能够拆装集尘杯即集尘装置27。而且,吸尘器主体13构成为,通过行驶轮23以及回转轮能够在被扫除面即地面上至少沿着前后方向行驶(移动)。另外,在以下,前后方向以吸尘器主体13(主体壳体26)的行驶(移动)方向为基准。主体壳体26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并一体地具有:主体部31,位于集尘装置27的后方;以及作为集尘装置支承部的突出承接部32,突出设置在该主体部31的前部下侧,对集尘装置27的下部进行支承。在主体部31的两侧分别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行驶轮23。并且,在该主体部31的内部收容有电动送风机35、作为对该电动送风机35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单元的控制电路部、以及成为该电动送风机35以及该控制电路部等的电源的电源部等。作为电源部,使用卷绕有用于与商用交流电源等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线的卷线盘装置、或者二次电池等电池。并且,在主体部31前部的下部,形成有与装配在主体壳体26上的集尘装置27的上游侧气密地连接的未图示的连通开口部,在主体部31的上部,形成有将装配在主体壳体26上的集尘装置27的下游侧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连通的未图示的吸气开口部。而且,在该主体部31的后部,形成有将来自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进行排出的未图示的排气孔。并且,在突出承接部32的前面,形成有供管部12的连接管部15连接而用于将含尘空气向集尘装置27吸入的主体吸入口41。该主体吸入口41与连通开口部连通。因此,该主体吸入口41能够与装配在主体壳体26上的集尘装置27的上游侧连通。电动送风机35为,根据设定按钮22的操作,由控制电路部来控制动作。该电动送风机35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吸入侧配置为上侧。并且,控制电路部构成为,与设定按钮22电连接,将电动送风机35的动作设定为通过该设定按钮22的操作而设定的动作模式(例如强模式、中模式、弱模式、自动模式、停止模式等)。另一方面,集尘装置27具备作为第一主体部的收容部即壳体45、以及收容在该壳体45的内部的作为第二主体部的尘埃分离部即分离体46。而且,在该集尘装置27中构成有:第一离心分离部47,主要对通过电动送风机35的驱动而吸入的含尘空气中的尘埃的一部分即相对大的尘埃、也即粗尘进行离心分离;以及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48,对不能够由该第一离心分离部47分离的剩余的尘埃即相对小的尘埃、也即细尘(细微尘)进行离心分离。而且,该集尘装置27相对于主体壳体26通过未图示的拆装机构而能够拆装地卡止。另外,集尘装置27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以装配于主体壳体26的状态为基准,上下方向以将该集尘装置27从主体壳体26拆卸而载放在水平面上等的状态、即集尘装置27(图1所示的状态)为基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集尘装置27相对于主体壳体26以一端侧即上端侧朝向后方倾斜的方式装配,因此在将集尘装置27装配于主体壳体26的情况下,以下说明的上下方向有时未必与铅垂上下方向一致。壳体45是形成集尘装置27的外轮廓的部分,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壳体45具备:圆筒状的收容部主体即壳体主体51;作为顶棚部的罩部52,安装在该壳体主体51的一端部即上端部;以及作为底部的盖体53,对壳体主体51的另一端部即下端部进行开闭。并且,在该壳体45的后部,在偏向一侧、例如右侧的位置开口有用于吸入含尘空气的导入口54。此外,在该壳体45的后部,在上部设置有将分离了尘埃的空气排出的排气部55。壳体主体51例如由具有透光性(透明)的合成树脂等的部件形成。在该壳体主体51上配置有导入口54。罩部52形成为大致圆形板状,将壳体主体51的上端部气密地封闭。在该罩部52上配置有排气部55。另外,该罩部5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以及集尘装置,从通过上述电动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的含尘空气中对尘埃进行分离而捕集,上述集尘装置具备:第一离心分离部,具有壳体和分离部主体,该分离部主体具备在周面上具备通气开口且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圆筒部以及位于该第一圆筒部的下方的圆筒状的分隔部,该分离部主体被收容于上述壳体且下端侧与该壳体密接,该第一离心分离部使含尘空气沿着上述壳体的内表面在上述第一圆筒部的周围回转而对尘埃进行离心分离;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与该第一离心分离部分别并列地连通,具有形成为直径尺寸比上述第一圆筒部小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二圆筒部,使通过了上述第一离心分离部的含尘空气沿着上述第二圆筒部的内表面回转而对比由上述第一离心分离部进行离心分离的尘埃小的尘埃进行离心分离;第一集尘部,存积由上述第一离心分离部离心分离的尘埃;以及第二集尘部,存积由各上述第二离心分离部离心分离的尘埃,各上述第二离心分离部位于上述分隔部的内侧,通过上述分离部主体与上述壳体的密接,将上述第一集尘部和上述第二集尘部划分在上述分离部主体的外部和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9 JP 2015-191925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以及集尘装置,从通过上述电动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的含尘空气中对尘埃进行分离而捕集,上述集尘装置具备:第一离心分离部,具有壳体和分离部主体,该分离部主体具备在周面上具备通气开口且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圆筒部以及位于该第一圆筒部的下方的圆筒状的分隔部,该分离部主体被收容于上述壳体且下端侧与该壳体密接,该第一离心分离部使含尘空气沿着上述壳体的内表面在上述第一圆筒部的周围回转而对尘埃进行离心分离;多个第二离心分离部,与该第一离心分离部分别并列地连通,具有形成为直径尺寸比上述第一圆筒部小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二圆筒部,使通过了上述第一离心分离部的含尘空气沿着上述第二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仁江部清小岛健司高井保志渡边满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